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许芳  刘军  高普均 《疑难病杂志》2011,10(3):228-229
<正>患者,男,19岁,因腹痛、腹胀9 d入院。入院前9 d外出旅游后出现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以左上腹部明显,无放射痛,持续约数分钟至1 h,每日发作数次,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便、排气减少,无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2 d前于外院行腹部彩色超声提示"腹腔积液",立位腹部X线平片提示"肠管积气合并气液平面",给予加替沙星抗炎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例1,女,32岁。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2年,腹痛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用解痉剂和止酸卉剂无效。有过敏性鼻炎史2年,周围血白细咆(WBC)10.2×10~9/L。嗜酸性粒细胞(E)0.20%,直接计数452×10~6/L,IgM1.2 g/L,IgG 3.0g/L,IgA 6.0g/L(正常值为:IgA 2.35±0.34g/L,IgG 12.87±1.35g/L,IgM 1.08±0.24g/L)。胃镜结果窦部为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伴有隆起,蠕动差,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充血、水肿、粗糙,分别在窦部和球部取粘膜病理  相似文献   

4.
王驰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7,42(1):33-34
嗜酸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嗜酸细胞浸润胃肠道为特点的少见疾病。Kaijser在1937年首先对该病进行了描述,1970年Klein等提出了该病的临床分型,并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例1,男,34岁,因上腹痛10余天于2004年6月7日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腹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空腹及夜间痛为甚,进食后稍缓解,无呕吐、呕血、黑便、皮疹。发病后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窦部片状充血,十二指肠新鲜点状出血,球部及降部片状充血、点状糜烂,诊断: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给予静点西咪替丁,口服洛塞克20mg,1次/日,但疼痛愈来愈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平素体健,否认胃病史,否认皮肤过敏史及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性 ,17岁。因腹部阵发性绞痛 10天 ,伴频繁恶心 ,吐黄绿色苦水及排柏油样便在当地医院先后以急性胃肠炎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胆囊炎 ,败血症等诊断而予抗炎、制酸、对症等治疗 5天 ,症状无好转而入本院。既往健康 ,无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病史。体检 :急性痛苦病容 ,轻度贫血外貌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瘀斑等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平 ,上腹正中、脐周及右下腹压痛明显 ,腹肌紧张 ,无反跳痛 ,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95g/L ,WBC 2 8 3× 10 9/L ,PLA 319×10 9/L ,N 0 79,嗜酸粒细胞 0 0 8,淋巴细胞 0 1…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对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G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腹泻.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升结肠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预后,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0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腹泻.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可有腹痛、便闭.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0.425±0.215,0306±0.025),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随症状的有无而增减.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IgG可下降.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少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现将我院消化内科1993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9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它以累及消化道各层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伴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常以腹痛发病,临床症状因细胞浸润消化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由于缺少对病因学和触发因子的认识,治疗上主要应用皮质激素,其他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也曾实验性地应用,但是效果尚不是很肯定.现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鲁 《广东医学》1995,16(1):17-1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报告东莞市中医院外科(511700)周学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嗜酸细胞浸润性胃肠道疾病。国内报道约100例。我院近10多年共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病因病理和诊治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6例...  相似文献   

12.
对一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经病理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提示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无效而影像学检查提示胃壁或十二指肠水肿增厚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应及时行内窥镜下黏膜多点活检,将有助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例1.男,54岁。主因间断腹痛15d,加重伴恶心、呕吐、黑便2d于2010年3月4日收住院。既往体健,吸炯史30年,每天约10支,饮酒少量。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间断性,位于脐周,性质为绞痛,进食(特别是酸性食物)后加重,发作时脐周可触及包块,缓解时包块消失,无发热、盗汗;无腹泻、  相似文献   

1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肠镜检查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24例临床、病理确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胃肠镜表现,其中电子胃镜检查11例,均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并行黏膜活检送病理检查和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14例,6例达回肠末段,8例达回盲部,并行黏膜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变分布特点:胃镜检查11例中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胃窦(5例)及十二指肠(4例),共9例,占81.8%;肠镜检查14例中回盲部受累7例,占50%,为最好发部位;多为多发病灶(21/25),孤立病灶少见(4/25)。内镜下表现:11例胃镜下最常见的表现为溃疡8例,占72.7%,圆型或椭圆型,其中多发溃疡5例,以浅溃疡为主,薄白苔,孤立溃疡3例,多较深,白苔,直径均≤1.0cm。其次为散在多发糜烂7例,占63.6%,黏膜水肿7例,占63.6%;皱襞增厚6例,占54.5%。隆起病变7例,占63.6%,表现为疣状隆起、结节样及匍型。14例肠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和隆起病变,溃疡为多发浅溃疡(7例)占50%,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圆型及不规则型,散在分布,直径0.3~1.0cm,伴黏膜水肿、皱襞增厚、散在多发糜烂,局部肠腔狭窄;隆起病变(7例)占50%,表现为结节状,最大直径约4.0cm。黏膜活检病理检查:黏膜层均可见较多或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共5例,占45.5%(5/11);阴性6例,占54.5%(6/11)。结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重要方法,而通过内镜检查行黏膜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罕见病,易漏诊和误诊。根据浸润胃肠壁的程度可分为黏膜病变型、肌层病变型和浆膜病变型。本文报道了黏膜病变型、肌层病变型和浆膜病变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各一例。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85 d,因腹泻20余天,加重2 d于2011年1月6日入院。20余天前出现黄色水样便,5~10次/d,无呕吐,无发热,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0.4×109/L,N 21.9%,E 33%,予"头孢甲肟针、蒙脱石散、亿活散及补液"治疗,大便次数、性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18.
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2003年12月我科确诊的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3例为黏膜病变,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1例病变累及肌层,出现肠梗阻;1例为全层型,既有消化吸收不良,又有腹水等症状。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有病理证实,一般对类固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 ,16岁 ,学生。因腹痛、腹泻伴腹胀 2 0天入院。患者于 2 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钝痛 ,尤以夜间为重。同时伴有腹泻 ,为稀水样便 ,无脓血 ,3~ 5次 /d ,便后腹痛无缓解 ,伴有食欲不振、腹胀 ,且进行性加重。曾按急性胃肠炎给予消炎解痉止痛治疗 2 0天无效 ,转入我院。查体 :T 37.2℃ ,P 88,R 2 2 ,Bp 15 0 /90mmHg。发育正常 ,精神差 ,头颅无畸形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 ,全腹压痛 ,无肿块及肌紧张 ,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活跃。血常规 :Hb 136g/L ,WBC 2 5 .6× 10 9/L ,N 0 .2 0 ,L 0 .10…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20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周于2003年2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腹痛为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等不适。饮食量少,大小便正常。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7℃,P 9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意识状态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呼吸困难,双侧胸部语颤增强,呼吸音减低。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