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浩 《医学综述》1999,5(5):196-198
<正>p53基因是至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p53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但当其缺失,突变时已被证实是许多肿瘤的始因之一。有关p53基因的结构、功能不少文献均有报道。本文就p53基因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p53抗体的出现是肿瘤产生的信号 早在1982年Crawford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blot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p53抗体(p53-Abs),由于受方法的限制,只能分析少数患者,不能得出代表性的结论。以后采用ELA方法在如儿童期淋巴瘤、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细胞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肾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肾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人30例,以及肾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d进行血清p53抗体检测。结果肾肿瘤组中有13例血清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4%,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则无1例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且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肾肿瘤组术后7d血清p53抗体指数及吸收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用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动态监测血清p53抗体水平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及抑癌基因p53蛋白抗体的表达,分析两者间关系及与对cML疾病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CML患者血清中VEGF及p53抗体的含量,并观察两者与CML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CML患者血清中的VEGF为(326.6±127.15)pg/ml、p53抗体为(0.467±0.09)pg/ml,两者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01);同时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清VEGF和p53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急变期患者(P<0.05).结论: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和抑癌基因p53蛋白抗体的表达与CML的疾病进程有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提示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VEGF通路,两者高表达可预示CML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Zhao M  Xiao SW  Yang JX  Zhang SW  Lü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5-3498
目的检测应用重组人腺病毒-p53(SBN-1)基因抗癌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病例的机体免疫反应和组织样本p53基因变异状况,以客观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2例SBN-1治疗前后患者肿瘤组织样本的p53基因进行分析,明确用于重组腺病毒p53基因联合放疗二期临床试验的肿瘤标本中p53基因的变异状况并检测癌症患者血清中抗SBN-1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微量肿瘤组织制备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内源性p53基因突变的分布和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水平、血清中腺病毒IgG和IgM抗体水平.结果有p53突变的病例中完全缓解率较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率为40%(6/15),DHPLC和DNA测序检测点突变为32%(7/22).实验结果也表明试验者绝大多数近期未感染过腺病毒,IgM阳性率低于6%(1/16),接受SBN-1治疗的患者随注射SBN-1次数增加,血清中抗SBN-1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结论通过对入组病例临床样本p53基因变异和SBN-1抗体水平的检测,为客观评价临床疗效提供了基因和蛋白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p53抗体和甲胎蛋白(AFP)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定量分析52例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和AFP含量,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性别、饮酒史、乙肝表面抗体(HbsAg)、病理诊断、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生长方式、有无肝外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52例PHC血清p53抗体阳性率30.77%(16/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低(P=0.017)及肝外转移(P=0.03)有关。AFP阳性率为44.23%(23/52),p53抗体与AFP共表达率为15.40%,一致性为55.80%。结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PHC的不良生物学特征有关,p53抗体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 p5 3抗体是机体对突变的 p5 3基因产生的免疫应答的产物[1] 。p5 3基因是人体中重要的抑癌基因 ,p5 3基因突变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已有一些研究表明 ,p5 3抗体的生物学意义与p5 3基因基本相同 ,它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肿瘤的复发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临床检测肺癌患者的血清 p5 3抗体指数 ,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检测血清 p5 3抗体指数在肺癌的疗效判定、观察肿瘤复发及预测预后等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性。1 材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住院的肺癌患者 76例 ,均经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p53抗体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未经放化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病例组),其中维族、汉族患者各25例,另选取维族与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p53抗体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常用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汉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维族病例组不同病理分型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民族病例组和对照组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 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上均无相关性(P >0.05),并且两民族患者血清 p53含量与其各自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 p53抗体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维、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同或者相似的与 p53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同样可以根据相同或相似的 p53抗体指标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敲除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p53基因敲除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观察p53 / 和p53细胞中血清诱导的板状伪足形成情况,以及利用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观察p53基因敲除对血清诱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在血清诱导下,p53 / 细胞能形成板状伪足和进行迁移,而p53细胞中板状伪足的形成和细胞迁移都被阻断.结论 p53在血清诱导的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红藻氨酸(KA)处理后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中p53蛋白与p21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情况.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经KA或对照溶剂(双蒸水)处理后,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神经元中p53蛋白与p21基因启动子区p53反应元件1(RE1)及反应元件2(RE2)的结合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免疫沉淀中的p53蛋白以验证ChIP抗体特异性.结果 KA处理组,p53抗体沉淀的染色质中包含p21基因启动子区含有p53 RE1的DNA序列,免疫沉淀样品中含有p53蛋白.结论 KA处理后神经元内p53蛋白与p21基因启动子区p53 RE1结合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p63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范士志 《重庆医学》2004,33(2):208-211
1 p63的发现 p53基因作为在肿瘤生物学领域研究最为深入基因之一,其突变体在人类癌变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研究结果证实超过50%的人类肿瘤中存在p53的突变[1].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状态与应用今又生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p53是迄今临床发现与肿瘤发病相关性最高的肿瘤抑制基因(TSG),是肺癌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遗传改变。本研究的目的观察肺腺癌细胞中p53基因突变对状态对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腺病毒截体所携带的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GLC-82及A549,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Western blot证实了外源p53基因能在GLC-82及A549细胞中高效表达。MTT法观察到Ad-p53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剂量依赖性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p53与能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引起的A549细胞凋亡半为(15.35±1.31)%,GLC-82细胞凋亡率为(20.88±0.71)%。结论Ad-p53能可以抑制含突变型p53基因及含野生型p53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作用效应不受内源性p53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和DNA双链直接测序方法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6、7、8序列分析,共检测33例胃癌、17例胃粘膜非典型增生、31例胃癌术后并转移性腹水标本。结果:发现9例胃癌和7例胃癌术后并发腹水标本存在p53基因碱基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7.27%和22.58%,且在7例腹水标本中发生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原病理切片组织中发现了相应的突变。17例胃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亦发现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胃癌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是胃癌较早期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过去20多年来,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3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突变型p53蛋白是野生型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抑制正常p53蛋白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5.
食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p53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53基因的突变在食管癌前期病变和正常食管上皮中的差异,了解癌前期病变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CP方法和PCR-RFLP方法对四川盐亭县1982年施行食管癌普查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进行p53基因第5外显子及第7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 48例标本p53基因检测均得成功;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发现有5例突变发生均为p53基因第7外显子,而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检测到的5例突变中,有3例分别在为查后10年,12年和14年后转变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拉网脱落细胞中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p53基因保持正常状态是食管上皮维持正常的前提条件;p53基因的突变歙良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具有了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 p53 Ab与 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之间关系 ,以探讨p5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 34例大肠癌及 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 p53 Ab ,同时运用PCR SSCP与IHC法分析p5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34例大肠癌中 ,p53 Ab阳性率为 17 6 % (6 /34) ,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大肠癌组织中p5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 9% (18/ 34)和 55 9% (19/ 34) ,正常粘膜未见p53蛋白表达。 12例癌组织中有 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其粪便中基因突变阳性率为 4 1 6 % (5/ 12 )。p53蛋白表达与基因突变呈正相关 (rs=0 349,P <0 0 5) ,p53 Ab存在与 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均无关 (P >0 0 5)。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及 p53 Ab存在与腺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P >0 0 5)。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 p53蛋白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因素。p53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可诱导 p53 Ab产生 ,但不是其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ELISA法检测血清p53 Ab对于诊断大肠癌具有 10 0 %特异性 ,血清p53 Ab的检测可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高危人群的筛检普查。  相似文献   

17.
p63与上皮性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是研究较为广泛的抑癌基因,p53家族的其他成员p63、p73陆续被发现后,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在结构上与p53具有较大的同源性,所以被认为可能是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但是,由于p63比p53结构复杂得多,所以在生物学上表现出多样性,同样在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多样性。如今,p63在肿瘤中的作用存在很大争议。为此,就p63的功能及与上皮性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体内是否结合于p21WAF1/CIP1基因的启动子区,并检测p53蛋白对热休克蛋白hsp90β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及PCR技术检测特异基因调节序列,Westem印迹分析p53蛋白.结果在p53抗体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中含有p21WAF/CIP1和hsp90β基因的启动子区p53蛋白结合序列,免疫沉淀样品中含有p53蛋白.结论p53蛋白在体内结合于p21WAF1/CIP1和hsp90β基因的启动子区,参与两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脑胶质瘤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品正  陶祥洛 《浙江医学》1999,21(3):186-187,19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致癌基因的激活或/和抗癌基因的缺失、灭活是各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位于第17对染色体短臂上的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突变是迄今发现的脑胶质瘤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p53基因作为“分子警察”监管着基因组的完整性,p53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变化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增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近来有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p53在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但p53基因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易发生突变,突变率可超过50%。目前研究发现,p73、p63、Caspase 2、NF-κB等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能够在p53非依赖的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p53非依赖信号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