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AS)。传统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临床研究发现约40%~50%的AS患者没有这些因素存在。探讨AS新的危险因素是学者们近来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颈动脉AS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萍  王丽萍 《心脏杂志》2011,23(5):626-62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是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有关。方法: T2DM患者218例,根据有无颈AS分为2组, 对患者年龄、病程、高血压病、UA、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基化血红蛋白和Fg等AS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Cr、UA /Cr、LDL-C,Fg与T2DM颈AS有相关性。UA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颈AS、Cr、TG、TC与UA相关;Fg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AS与Fg相关。结论: T2DM颈AS患者血清中UA、Fg明显升高,是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病因疾病,在其发生、发展中均渗透着炎症反应。而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AS危险因素也与炎症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8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促炎因子,它与AS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同时它与AS危险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动脉硬化(AS)中医体质分布状况以及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动脉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广州地区400例动脉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和临床信息,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动脉硬化病人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是痰湿质(23.0%)、血瘀质(22.0%)、气虚质(15.0%)、湿热质(13.5%)、阳虚质(11.5%)。(2)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四个主要体质组间尿酸(UA)、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嗜酒与气虚质A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P0.05);吸烟、嗜酒、高血压病与湿热质A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P0.05);男性、吸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高血压病与痰湿质A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与血瘀质A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4)二元Logistic结果示,吸烟、嗜酒可能为湿热质AS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可能为痰湿质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血瘀质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体质,不同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常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同时存在,近年研究已证实,颈动脉AS与冠心病(CHD)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危险因素[1],二者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AS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身A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13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T2DM 90例。根据超声对T2DM患者颈部及下肢血管斑块的检查,分为有AS组及无AS组。分别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Resistin水平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A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P<0.05);年龄、吸烟及高血压在T2DM合并AS和无A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吸烟及糖尿病病程为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论 Re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2006,14(4):327-327
AS是全世界首要死亡与残废的原因,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全球性有关AS危险因素、治疗力度的研究。该文目的在研究世界许多国家AS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治疗情况,各国情况是否相似。设计方案如下:REACH研究(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REACH)登记收集AS  相似文献   

8.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及进展的主要因素。AS炎症可表现在AS斑块、血管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因素在AS斑块、血管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之间相互作用,促进AS病变进展,进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采用多种影像学手段综合评价上述三方面的炎症反应,对于准确诊断AS病变、监测抗AS治疗的疗效及预测AS相关危险事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AS斑块、血管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及其影像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60岁以上有血糖升高倾向的87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25例,糖耐量低减(IGT)组25例,糖尿病(DM)组37例,进行颈动脉超声及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NGT组I、GT组、DM组颈动脉内膜异常者分别为12例(48.0%)、18例(72.0%)、34例(91.1%);AS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例(8.0%)、6例(24.0%)、13例(35.1%),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负荷后2 h血糖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糖是老年DM高危人群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40岁以上在职人群BMI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为人群A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参加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健康体检,年龄在40岁以上在职人员571例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按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公布的诊断标准,将该人群分为:偏瘦体质量组(6例)、正常体质量组(271例)、超重组(201例)和肥胖组(93例),因偏瘦一组例数较少,所以本次不做研究。比较三组的血压、血脂浓度、血糖浓度和AS指数情况,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AS发病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与AS之间的关系。结果: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空腹血糖浓度和AS指数均与BMI呈正相关,而HDL-C则相反;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症、低HDL-C血症、高空腹血糖和AS发病率均随BMI增长而增高,超重组和肥胖组AS发病率分别为21.9%和48.4%,与正常体质量组的7.7%比较显著增高(P0.01);单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超重、肥胖、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症、低HDL-C血症、高空腹血糖均为AS危险因素(P0.01);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AS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长、超重、肥胖、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其中可控危险因素有肥胖、超重、高收缩压和高空腹血糖,特别是肥胖(OR=10.06,95%CI:4.39~23.03,P0.01)和超重(OR=2.76,95%CI:1.40~5.45,P0.01)危险性较大。结论:40以上的在职群体的BMI是其AS发病的相关因素,BMI越高患AS风险越大。由于此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人数占比超过50%,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类严重威协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AS病因、病理及临床等研究有了深入发展,其药物防治亦受到广泛重视。AS传统的治疗措施多为对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2.
郝艳香  王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79-2480
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糖尿病(DM)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A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M并发的AS主要表现在下肢动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DM患者并发下肢AS情况,对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间的联系,分析AS患者MTHFR基因C677T突变的多态性,并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AS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0例AS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Hcy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分析MTHF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AS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T/T型、C/T型、C/C型基因频率分布及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T/T基因型突变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和对照组T/T型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T型和C/C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是AS发病的独立危险凶素(P<0.01,OR=4.582,95%CI=1.984~10.585).结论 AS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高Hcy血症是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基因T/T型突变是血浆Hcy浓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影响机制,MTHFR基因T/T型突变可能与AS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血浆脂质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AS主要与血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 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降低有关 [1 ] 。 L DL - C升高与 AS危险增加有直接关系。因此 ,降低L DL- C是治疗 AS的首要目标。最新流行病学提示 ,血中HDL- C水平每升高 1mg/ dl,可使 CHD的危险率降低 2 %~3%。 HDL - C小于 0 .9mmol/ L是引致冠心病的独立而强力的危险因素 ,大于 1.6 mmol/ L 时能把肝细胞生成过高的胆固醇转化 ,且能抑制脂蛋白氧化 ,阻碍 AS的形成 ,保护血管免于受损。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甲减患者152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正常组(A组)32例和AS组120例,AS组包括IMT增厚组(B组)27例和斑块形成组(C组)93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C、TG、LDL-C、HDL-C,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斑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减患者发生AS及A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AS组年龄[(70.65±5.34)岁vs (64.44±4.89)岁]、TSH[(13.83±9.01)mmol/L vs (6.00±4.01)mmol/L]、LDL-C[(3.84±1.02)mmol/L vs (2.52±1.39)mmol/L]明显高于A组,而HDL-C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年龄和LDL-C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P0.05);C组TSH、TC明显高于A组和B组,HDL-C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年龄和LDL-C为甲减患者发生AS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其中LDL-C对其影响较大(β=0.521);年龄、TSH和LDL-C为A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1),且LDL-C的影响程度较大(β=1.056)。结论TSH、年龄和LDL-C为甲减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三者也是A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且LDL-C对A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和疾病,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激活,诱导特殊细胞凋亡等是AS的特征。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半胱氨酸等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被证明部分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ERS)而诱发AS[1]。ERS是指  相似文献   

17.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血管壁的慢性炎性反应和脂质沉积过程,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参与AS的发展,Rho A/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通路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hoA/ROCK通路参与AS过程的许多步骤,ROCK可能成为AS的潜在治疗靶点,了解Rho/ROCK通路在AS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对AS的防治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并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病率升高。PsA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涉及慢性炎症的通路以及细胞因子,可能是此类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本文综述了PsA患者合并AS的危险因素,为PsA患者罹患AS的监测及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筛查255例、病程≤1年2型DM患者的颈总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AS斑块.分别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有无亚临床AS者在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初诊2型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亚临床AS 14例(17.3%),中青年组16例(9.2%,P<0.01).股动脉亚临床AS检出率高于颈总动脉及髂总动脉(分别为8.6% 、 4.7% 和0.4%,P<0.001).与中青年组收缩压水平[(120±22)mm Hg]比较,老年组较高[(126±19)mm Hg,P<0.05];老年组无AS与亚临床AS比较,舒张压水平较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龄化、胰岛素抵抗、舒张压水平增高及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初诊2型DM患者部分存在亚临床AS,老年患者罹患率更高;不同部位亚临床AS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初诊2型DM伴亚临床AS的老年患者舒张压水平增高,其危险因素为老龄化、胰岛素抵抗、舒张压水平增高及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