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经气管导管声门上通气在困难气道患者行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诊疗的困难气道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声门上喷射通气,实验组给予经气管导管声门上通气,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两组术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4时的MAP、PETCO2无明显差异(P>0.05),T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SpO2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者满意度优良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喉/肺气压伤,咽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气管导管声门上通气方式操作简单易掌握,插入深度及位置均可在开始行胃镜诊疗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同时能减少困难气道患者通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PET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用于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NICU收住的需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58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30例和苯巴比妥组28例.观察2组用药期间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结果 咪唑安定组达到理想镇静率高于苯巴比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唑安定组达到理想镇静后心率、SpO2、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苯巴比妥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呼吸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唑安定组烦燥脱管发生率低于苯巴比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喉及声门损伤、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于面罩通气前(T0)和面罩通气30 min(T1)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和30 min(T4)的气道压力.结果 动脉血气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也相应升高(P<0.05);气道压监测,观察组的气道压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荆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35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和面罩吸氧组(29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面罩吸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组心功能改善时间明显短于面罩吸氧组,治疗好转率高于面罩吸氧组,无创机械通气组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面罩吸氧组(P<0.05).治疗后60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与面罩吸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RR、HR下降更显著,SpO2、PaO2升高更显著,PaCO2、CRP、BNP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及时纠正缺氧,提高治疗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CPAP)的方法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方法,即在麻醉诱导完3min置入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侧孔连接麻醉机行人工通气,同时给予高流量(10-15L/min)新鲜气流以保持持续气道正压;B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频率为60-100次/min。若术中SpO2〈90%,则退出支气管镜予面罩通气,氧合改善后再行取异物。入室后监测MAP、HR、ECG、SpO2和PETCO2,定时采血测定PaO2和PaCO2等。记录入室即时(T0)、入镜即时(T1)、入镜后5min((T2)、入镜后10min(T3)及术毕(T4)时MAP、HR、SpO2、PaO2和PaCO2值。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退镜率和术毕插管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麻醉后比入室时明显下降(P〈0.01),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和PaO2在麻醉后均比入室时明显升高(P〈0.01),同时A组PaO2在入镜后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PaCO2在入镜后逐渐升高,但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两组退镜率和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总退镜和插管次数略高于A组。结论人工通气加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方法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可行,可控性较好,呼吸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细管高频喷射通气行声带息肉摘除术静脉麻醉的优越性.方法 4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20例,环甲膜穿刺注入气管内2%利多卡因2 ml,麻醉诱导后经鼻插入细管行高频喷射通气;常规通气组(C组)20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小口径气管导管常规通气.观察插管后5分钟(T1)、手术操作开始5分钟(T2):手术结束5分钟(T3)时间点与麻醉前(T0)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氧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统计麻醉药用量.结果 C组T1、T2与T0、T3比较MAP、HR明显升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组MAP、HR变化不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均大于9 8%.C组麻醉用药量明显较H组增加(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近(P>0.05),但H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C组缩短(P<0.05).结论 环甲膜穿刺局麻药物注入后经鼻细管高频喷射通气下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加快术后清醒及拔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经鼻滴入布托啡诺,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比较2组用药前(T0)、用药后1min(T1)、静脉注射丙泊酚后1min(T2)、2min(T3)、3min(T4)、4min(T5)、术毕(T6)、清醒(T7)时的MAP、HR、SpO2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持续时间、OAA/S、肢动情况、丙泊酚总量、麻醉效果.结果 2组MAP、HR在T1~T7较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在T2~T6较T0、T1、T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2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持续时间、术中镇静评分(OAA/S)、丙泊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肢动情况.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麻醉诱导雾化吸入氯胺酮(K组)和非氯胺酮雾化吸入(NK组)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于行面罩通气前和面罩通气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5 min和30 min的气道压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与NK组比较,K组面罩通气30 min气道压降低(P<0.05),PaCO2降低,PaO2升高(P<0.01),SaO2也相应的升高(P<0.05).NK组拔管时间较K组较明显延长[(35.6±17.7)min vs.(23.6±10.1)min](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行氯胺酮雾化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疾病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导管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分别记录L组和T组异丙酚用药总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改变,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异丙酚总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L组T1、T2时点MAP、HR明显低于T0(P<0.05).T组在T1时点MAP、HR低于T0(P<0.05)、T2及T3、T4时点MAP、HR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时点与T0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T4、MAP、HR有显著性意义,T组高于L组(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置人喉罩通气导管后各时点PETCO2均高于T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各时点SPO2均正常.两组间一次性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或罩期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咽痛、声嘶、呛咳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高于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导管应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术后副作用少.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