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亚军  骆静  张燕玲 《江西医药》2021,56(6):871-875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同时存在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角膜厚度分布异常、非炎症性的角膜变薄;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水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晚期均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而致盲.本病是一种退行性角膜变性,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它多于青春期发病,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虽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圆锥角膜的检出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的限制,很多没有配备角膜地形图检查的仪器,圆锥角膜病变往往被遗漏,多数病例要发展到比较严重的致盲阶段转诊至上级医院时方被确诊.我们通过一些病例的摸索、体会和总结,得出一个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初步诊断圆锥角膜的方法.我们从1例病例的诊断经过来分享我们探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圆锥角膜是由于角膜结构异常而表现出以角膜变薄和前凸为特征的双眼进展性眼病[1]。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利用370nm波长紫外光照射渗透到角膜基质内的核黄素,增加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2]。该手术稳定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方法,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64例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病和主要致盲病因,为进一步探讨角膜病在农村的发病现况和危害程度。我们于1990年10~12月开展的闽侯县眼病调查中,进行了有关角膜病致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对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眼进行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观察术后1、3、7d角膜反应,术后1、3、6个月角膜情况,角膜曲率,眼压。第6个月时测量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量(CRF)与术前对比。结果术后1、3、7d,1个月角膜基质有不同程度水肿,角膜基质神经丛减少,术后3个月水肿消退,神经丛数量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角膜透明,神经丛数量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前后角膜强度CH值和CRF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角膜曲率变化不明显,眼压平稳,无异常波动,视力术前较术后6个月平均提高一行。结论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使进展期圆锥角膜病程发展停止,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正常完整的角膜上皮是不易被真菌感染,大多数病例是在角膜外伤后而发生感染的,尤其是农作物,因为植物的枝叶带有真菌。常见致病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临床表现眼部有一定的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至今,国内外尚无真菌性角膜炎的对症眼用药膏。  相似文献   

6.
<正>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眼病。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结膜囊内有真菌生长,不同环境、人群中培养的阳性率及菌种也不同,一般不引起感染发病。在角膜外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滥用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不合理配戴角膜接触镜等情况下,眼部正常稳态被破坏,即可引起角膜真菌感染。在基层医院因为缺乏较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相当棘手。我科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4例24眼,采用克霉唑药膜敷眼和氟康唑静滴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Pentacam系统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Pentacam角膜地形图特点,为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依照Rabinowitz诊断标准,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8例20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6例33眼,正常对照组25例30眼。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角膜前后表面最大高度、角膜前后表面最适球面屈光度及角膜最薄厚度,统计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临床期、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角膜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99±36)μm;(34±17)μm;(15±5)μm。平均前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46±20)μm;(15±8)μm;(8±4)μm。平均后表面最适球面屈光度分别为(56.7±4.6)D;(53.1±1.6)D;(51.2±1.8)D。平均前表面最适球面屈光度分别为(46.2±2.6)D;(43.3±1.2)D;(42.1±1.4)D,平均角膜最薄厚度分别为(432±40)μm;(490±19)μm;(540±25)μm。以上参数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后表面最大高度、后表面最适球面屈光度、前表面最大高度、前表面最适球面屈光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785,0.765,0.736。结论 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测是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高度敏感性分析的可靠方法,其中后表面最大高度的改变在圆锥角膜筛查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金华  尹则琳 《天津医药》2003,31(12):796-797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一旦致盲不能复明.我国青光眼患病率为0.21%~1.75%[1],因此,其早期诊断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9岁.因双眼痒自行用花椒水洗眼后致双眼畏光、流泪、胀痛,伴视力下降3天,于2001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眼睑高度水肿,睑裂被大量分泌物覆盖,生理盐水冲洗后查:视力双眼光感,双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仅于角膜缘内1mm呈环形残存,其余缺失,基质层水肿,有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粉尘样沉着物(卅),房水看不清,虹膜广泛后粘连,余看不清.眼科B超示:双眼玻璃体大量团块状、条索状混浊.入院诊断:双眼全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各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形态、角膜厚度以及硬性高透氧性接触镜(RGP)对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法。34例(47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男25例,女9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23.74岁。临床期圆锥角膜共计23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18只眼,可疑圆锥角膜6只眼。结果: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验配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为0.343±0.202,配戴RGP的矫正视力为0.652±0.160,p值为0.000。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验配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为0.689±0.287,配戴RGP的矫正视力为0.871±0.223,P值为0.002。可疑圆锥角膜验配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为0.880±0.160,配戴RGP矫正视力为0.900±0.155,P值为0.363。临床期圆锥角膜的中央角膜厚度均值440.61±50.97um,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厚度均值为493.89±47.651um,可疑圆锥角膜中央厚度为571.67±19.19um。临床期圆锥角膜散光5.252±3.049D,亚临床圆锥角膜散光为2.68±1.978D,可疑圆锥角膜散光2.067±0.802D。结论:随着圆锥的发展,角膜厚度逐渐变薄,角膜散光及不规则性明显增加。RGP矫正圆锥角膜临床效果显著,早期配戴效果更佳,且长期配戴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较好的稳定性、可预见性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其角膜形态检查的各项指标及由此确定的手术参数、适应证的正确选择,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并大大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特别是继发圆锥角膜的发生[1].因圆锥角膜的进行性及其严重性,所以,预防LASIK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是每个眼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角膜真菌病     
卢国华  吴粹英 《江苏医药》1992,18(4):222-223
角膜真菌病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自抗生素、激素广泛应用以来,角膜外伤后的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加。由于引起本病的真菌菌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常常造成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一、发病率Leber 1879年报道了第一例角膜真菌病。五十年代后,本病的报道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1)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提高;(2)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泓 《福建医药杂志》1996,18(4):101-102
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护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泓感染性角膜溃疡是一种重要的致盲眼病,其临床护理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能为修复期进行角膜移植创造良好条件,现报告护理体会。一、心理护理因角膜上皮的神经末梢极为丰富,所以其感觉敏锐,一旦发生炎症,...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疤疹性角膜炎(HSK)为临床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病,继发青光眼并不多见,因此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我院1995~1998年收治HSK继发青光眼2例,误诊为原发青光眼,现报道如下.例!,张某,男,55岁,工人,就诊前一周因发烧自觉右眼红,视力下降伴头痛,眼胀.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1%匹罗卡品点眼,口服乙酸吐胺片,未见好转,来我院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of,左眼0.8,右眼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区深层混浊水肿,见后弹力层有皱招,角膜上皮水肿呈小浪状,角膜后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KP,房水闪辉…  相似文献   

15.
李苗  赵春红  李妍 《黑龙江医药》2003,16(2):157-158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好发于农村地区,致盲率较高的眼病。由于近年来局部和全身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滥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率以及其在感染性角膜病中的致盲率有增加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采用改良结膜瓣遮盖术治疗。1年以后再行结膜瓣剪除,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由胎儿出生时被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体分泌物污染或由被污染淋菌的纱布、棉花等所传染,是新生儿传染性眼病中最剧烈而严重的病,该病常发生于生后3~7天,进展迅速,其特点为眼睑高度水肿、结膜充血,结膜囊及外眼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容易侵犯角膜,使角膜发生  相似文献   

17.
48例真菌性角膜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高致盲性眼病,临床上大多数由于农作物损伤角膜上皮所致。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有增多的趋势,大多数患者有植物伤及眼球的病史,病情刺激症状较轻而不易被患者重视。真菌性角膜炎起病较缓慢,病程迁延,若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常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穿孔、眼内炎等。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正常完整的角膜上皮是不易被真菌感染,大多数病例是在角膜外伤后而发生感染的,尤其是农作物,因为植物的枝叶带有真菌。常见致病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临床表现眼部有一定的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至今,国内外尚无真菌性角膜炎的对症眼用药膏。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能抑制细胞膜的脂类合成,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胞浆成分大量漏失,对引起真菌角膜炎的念珠菌、曲霉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为解决临床用药问题,我们研制了克霉唑眼膏,临床试用,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并分析78眼圆锥角膜的筛查、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万余名门诊患者应用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方法进行各项检查.结合病史做出分期诊断.结果 共查出圆锥角膜患者39例78眼,其中4例8眼为准分子激光术后继发性角膜膨隆.所有病例均具有高散光、高曲率、矫正视力不良的特点,采用配戴框架镜、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RGP)等可以改善视力;部分患者伴有哮喘、湿疹等全身疾病.结论 结合临床体征和角膜地形图特征,可以明确诊断,但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配戴RGP镜片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病变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患,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单眼发病较多,左右眼无明显差别,男女发病亦无明显区别。本病可引起广泛的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故可严重地影响视力,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1病因 本病系多种因素引起,根据临床研究观察,认为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血粘度增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本病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各种蛋白质、血脂、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均有一定关系。另外,青光眼与本病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