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盼 《江西医药》2021,56(9):1505-1507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两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提高(P<0.05),血液淀粉酶(S-Amy)、尿液淀粉酶(U-Am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ALB水平明显更高(P<0.05),S-Amy、U-Amy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18-2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7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分成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加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患儿住院时间。比较患儿并发症和转归。结果观察组ALB、PA、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改善患儿低蛋白血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肠道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血淀粉酶( S-Amy)、尿淀粉酶( U-Amy)、胰脂肪酶( 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及 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80例(包括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 AP 组,85例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非 AP 组),并根据 AP 分型标准将 AP 组分为轻症 AP 组(MAP 组)70例和重症 AP 组(SAP 组)35例,选择同期门诊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6 h 内采集尿液和静脉血,并利用速率法检测各组受检者 S-Amy、U-Amy 和 LPS 水平,同时利用 ELISA 法检测其 TAP 和 CRP 水平。结果 AP 组患者 S-Amy、U-Amy、LPS、TAP 和 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AP 组患者 S-Amy、U-Amy、LPS 和 TAP 水平明显高于非 AP 组( P ﹤0.05);SAP 组患者 CRP、TAP 和 U-Amy 水平明显高于 MAP 组( P ﹤0.05);AP 组患者中 LPS 水平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91.3%,明显高于 S-Amy、U-Amy、TAP 和 CRP 水平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AP 患者的 S-Amy、U-Amy、LPS、TAP 及 CRP 水平对于 AP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6-257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30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确诊将300例患者分为AP组(200例)和非AP组(100例),其中A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 100例)和重症AP(SAP 100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等5项指标。S-Amy、U-Amy和LPS采用速率法检测,TA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RP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 AP组LPS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胰腺炎患者U-Amy、TAP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P<0.01);血清LPS敏感性92.0%、特异性91.0%明显高于S-Amy、U-Amy、TAP和CRP(P<0.05或0.01)。结论 LPS的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而TAP和CRP则有助于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12~48 h内均给予营养支持,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饮食,实验组给予EEN干预。分别于入院第1 d和入院2周后比较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差异,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三项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三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干预后ALB、PA、TP、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应用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细胞水平、CD4+/CD8+以及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某院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淀粉酶、血清CRP、TNF-α。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血清CRP、TNF-α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应用于ICU危重症老年患者对肠道功能和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07~2020-10收治的121例ICU危重症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61例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给予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肠道功能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ICU住院时间,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TRF、PA、耐受率均高于对照组,D-乳酸、DAO、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对ICU危重症老年患者干预,可改善肠道功能、营养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血红蛋白(Hb)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多器官功能失调综合征(MODS)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时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姜嵋  冯婧 《中国药师》2017,(7):1265-1267
摘 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重症脑卒中需营养支持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根据病情给予不同配方、浓度的营养液,必要时添加微量元素;对照组60例给予标准配方的整蛋白肠内营养液。两组热量供给均为83~125 kJ· kg-1·d-1。比较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21 d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 、血红蛋白(Hb)、维生素C(VC)的变化,观察肺部感染、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营养支持21 d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b、PA、Hb、VC 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且血清Alb、PA、V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田伟华 《淮海医药》2022,40(1):49-52
目的:探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源性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源性感染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组(n=57)、肠外组(n=57)。肠内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2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病情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IgG、IgA、IgM)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胰腺功能相关指标[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淀粉酶(AMS)]变化。结果:肠内组首次通气时间、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个数、肠鸣音恢复时间改善情况优于肠外组(P <0.05);治疗后肠内组CRP、WBC、内毒素、TNF-α低于肠外组,IgG、IgA、IgM、ALB、AST、ALT、AMS改善水平优于肠外组(P <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比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源性感染,能明显改善患者肠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4):836-838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Hb值,且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与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行动学习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都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干预时间为15 d,营养干预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运用KAP模式进行行动学习法护理干预.结果 在没有腹痛与腹胀的时间以及恢复体温的时间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者少于后者(P<0.05).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含量对比,有显著的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含量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的血清淀粉酶含量都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治疗组在不良生活习惯、运动、遵医服药管理等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动学习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能促进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营养状况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提升免疫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经鼻空肠早期试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3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3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APACHE-II、血蛋白、CRP/腹胀症状、血淀粉酶、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率等。 结果 观察组APACHE-II、血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 ,腹胀缓解、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1天后检测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重症脑卒中过程中加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辅助以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肠内营养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在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功能基本稳定后,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导管感染、肝功能损害、腹腔脓肿、消化道出血、高血糖、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病死率、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将其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30例,给予EN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感染率及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情况,观察患者营养支持过后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均有改善,血糖、血淀粉酶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无明显变化。EN组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PN组,两组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出现几率小,患者能获得更好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患者ALB、PA、TF、HB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