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毕业的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规培护士120名,将规培护士的工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干预组运用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规培护士均以《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依据,以AHA考核标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长度及吹气量合格率、CPR总的合格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技能考核合格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效果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HA模式进行BLS培训,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在1年内完成BLS培训。1年后由护理部统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胸外按压考核,对两组护士的按压频率、深度和回弹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5个循环的按压频率逐渐降低,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压比例高于对照组(71.71%vs 60.56%,P0.05)。两组的按压深度逐渐降低,第5个循环的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高于对照组(73.14%vs 64.23%,P0.05)。两组的CPR按压回弹率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回弹比例高于对照组(95.8%vs86.5%,P0.05)。结论 AHA-BLS培训能更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的质量,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83-985
为更好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效果,根据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提出要强化规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及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质量,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3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4应用案例情景剧提高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5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践总结CPR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急救培训中心进行急救培训的各类高危行业、群体人员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两一组,共计64组,每组均进行心脏复苏术(CPR)单人、双人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组的单人法CPR、双人法CPR进行操作考核,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单(双)人CPR按压成功次数、通气成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双人法CPR开始除颤时间均值短于单人法CPR,同时培训人员对双人法CPR认可度较高,P0.05。结论在急救培训中应用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救护员在临床中的急救质量,且救护员认同度高,具有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AHA国际认证课程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级2个班,其中4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48名学生为研究组,在心肺复苏教学过程中开展AHA国际认证课程。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成绩。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其CPR理论及操作成绩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学生经过培训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该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3.8%,说明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85.4%),很好地掌握技能(91.2%),对学习效果感到满意。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AHA国际认证课程在心肺复苏教学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44-147+151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术在初中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分别于我市2所乡镇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A、学校B;分别于我市2所市区内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C、学校D。从4所学校中各挑选3名骨干老师,对所选取的骨干老师进行指导培训。由所选取的骨干老师对本校初中生进行周期性培训指导,学校A、学校C 初中生每隔3个月培训1次,学校B、学校D 初中生每隔2个月培训1次,4所学校初中生均持续培训1年。对各学校初中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相关知识、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由本校骨干老师进行CPR 技能考核评分,通过构建统一实况场景对4所学校初中生进行实况模拟考核。结果 与CPR 培训前相比,434名初中生接受CPR 培训后,CPR 相关知识、CPR 急救技能掌握率明显上升(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P<0.05)。结论 对初中生进行CPR 规范化培训,初中生CPR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更高,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水平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董钧  陆峰 《大家健康》2013,(14):1+3
目的:分析我中心在执行《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2010AHA指南》)前后4年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历,探讨《2010AHA指南》中对心肺复苏CPR流程及技术参数的调整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我中心执行《2010AHA指南》前后各2年的复苏成功病例524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对复苏成功无显著影响。②执行CABD流程后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缩短I组为(4.82±2.55)秒,明显高于Ⅱ组(1.91±1.4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P=0.0000.05)。③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I组为2.35%,Ⅱ组为3.24%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④复苏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率(I组为5.21%,Ⅱ组为11.50%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⑤有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7.1%,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22%。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3,P=0.0000.05)。结论:CPR中采取CABD复苏流程更为合理和有效。尽早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早期复苏中可维持一定动脉压,提供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并认为公众自救早期实施胸外按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流程:从"A-B-C"到"C-A-B"的变化 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的最新进展是对成人和儿科患者(包括儿童和婴幼儿,除外新生儿)基础生命支持(BLS)的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 到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乡镇医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探讨提高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32名乡镇医师在CPR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合格率低,对CPR专题培训需求率高(92.4%),通过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建立一个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表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简称2005年版指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指南之一。为强调有效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年版指南将心肺复苏(CPR)按压通气比例由15:2改为30:2,通气时间由2S改为1S。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2-1664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1]。较之2000年指南[2]内容,新指南在按压通气比、电击除颤等心肺复苏(CPR)核心技术上做了重大修改,现介绍如下。12005年指南的核心思想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强调了快速、有力、持续的胸外按压是整个心肺复苏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要尽量减少按压停顿时间,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所有技术变革中。2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变化2.1开放气道由于操作困难,无论患者有无损伤,普通急救者(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多弹簧组变阻尼结构模拟真实的人体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原有的电子反馈系统设计出一款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并测试其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单项技能主要是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较两组的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员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54.33±3.09)分,优于对照组学员(52.33±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员对于新型模拟人的教学训练效果评价较好。结论 新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传统模拟人,更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学员规范化培训CPR教学效果,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解我院非急诊专业的200名医师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评价标准,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人对我院200名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结果:200名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评分总及格率为48%;考核得分情况受到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否的影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心肺复苏术的考核评分也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太明显,(P>0.05),参加过培训与没参加过培训的医师分数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水平达不到满意,有待提高,急需专业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57-960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标准化方案。方法选择于2016年4~7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的医生,根据是否自愿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将受试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比较两组的考核情况。结果两组在胸外按压(P=0.001)以及通气效果(P<0.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的男性(P=0.001)以及BMI较大的人群(P=0.005)在胸外按压效果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结论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通过小班制上课、教-练结合、强调心肺复苏的实际质量、增加培训频次,可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企业员工共80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2.4%).员工经过短时问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操作正确人数达90.5%,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员工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信文启  闫增  杨晴  张义轩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80-2982
目的评价SimMan模拟人联合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用于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80名在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麻醉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PBL联合单项操作组(C组)和PBL联合SimMan模拟人教学法组(S组),各40名。教学结束后评价住院医师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情况及对麻醉学的兴趣。结果 S组住培医师考试总分、临床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分值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操作得分高于C组,复苏成功比例高于C组(均P<0.05)。S组住培医师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增强队伍配合意识、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及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高于C组住培医师(均P<0.05)。S组医师住培后对教学满意度较住培前提高(P<0.05);两组医师住培后对麻醉学的兴趣较住培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医师在住培后教学满意度调查及对麻醉学的兴趣均高于C组(均P<0.05)。结论 SimMan模拟人联合PBL教学法可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规培教学质量,可应用于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教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106名医务人员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胸外按压循环周期越多,出现按压偏轻的人数和次数也相应增多。结论为了提高CPR的有效性,在临床工作中实施CPR时,每4—5个循环周期应更换按压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心肺复苏(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进行心肺复苏术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将180例院前心肺复苏病例随机分3组,每组60例.观察组1:使用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对照组1:使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对照组2:使用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比较3组心肺复苏有效例数和成功例数.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有效例数和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1),和对照组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使用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进行心肺复苏术,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