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鹏  徐刚  赵澎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65-168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疾病,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严重负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挑战.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力下降、痉挛、平衡和步态异常等.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因对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求低,治疗后不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物理医学/神经康复等领域.但是否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仍存在争议.探讨其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兵  史静琴  杨斌  潘晶晶  宋振华 《广西医学》2022,44(20):2438-2441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躯干控制训练进行脑卒中康复,观察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进行脑卒中康复。于训练前后,测量患者的腹横肌厚度、多裂肌厚度,采用Fugl-Meyer评定(FMA)量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估患者的躯体控制能力。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述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满意度。结果 训练结束后1 d,两组患者腹横肌厚度、多裂肌厚度、FMA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相比,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平衡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人数达到550万,因脑卒中致死的人数占世界总死亡人数9%.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晕眩、神志不清、言语障碍和偏瘫,其中偏瘫会导致患者肢体长期无法正常活动,很容易引起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受限等废用症状,下肢偏瘫更是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镜像组、振动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镜像组采用镜像疗法专用镜盒进行上肢和手部镜像训练,根据患者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科80例急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认为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洁萍  彭娟  樊必双  胥方元   《四川医学》2021,42(8):824-828
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肺康复运动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膈肌活动度、呼吸肌表面肌电图检测;同时采用MMRC、CAT、SGRQ...  相似文献   

7.
吴艳  傅登群  严小览 《重庆医学》2022,51(11):1886-1889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周5 d,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全身振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  相似文献   

8.
9.
庹军 《四川医学》2012,33(6):1054-105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出血性脑卒中中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发病后3d内SIRS发生情况分为普通组和SIRS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病死率情况。结果 SIRS组中桥脑出血占13%,大量出血占91%,蛛网膜下隙出血占7%,而普通组分别为5%、6%和2%。SIRS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普通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普通组,病死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常有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和桥脑部位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易发生SIRS,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行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主呼吸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训练,自主呼吸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呼吸功能及躯干稳定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自主呼吸训练组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前后左右标准差、前后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轨迹长度及运动包络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躯干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罗红梅 《吉林医学》2010,31(31):5652-5653
目的:观察康复组和对照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组同时实施手法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电刺激疗法。结果:康复组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全身振动训练(WBVT)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MCI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WBVT组,每组20例。WBVT组MCI老年人站在振动平台上进行全身振动训练,先后完成屈膝半蹲、宽站蹲、单腿蹲和提踵4个动作,每个动作完成5组,10次/组,25 min/次,3次/周,共计16周;对照组MCI老年人站在处于关闭状态的振动平台上,先后完成屈膝半蹲、宽站蹲、单腿蹲和提踵4个动作,每个动作完成5组,10次/组,25 min/次,3次/周,共计16周。两组MCI老年人分别在训练前后进行平衡力测试、下肢肌力测试、膝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间测试、动态步态指数(DGI)、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MFES)评价。结果 MCI老年人接受WBVT干预后,其平衡能力、下肢肌力、膝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间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干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DGI不仅高于训练前,同时也优于对照组(P<0.05);TUGT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84-87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4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MMSE评分、WMS评分和画钟试验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χ2=4.13,P0.05)。结论 认知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肯定,明显延缓认知功能障碍进展,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障碍愈后的影响。方法将3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进行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25天。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ESS和BI评分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措施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骨骼的影响.方法:康复期特重度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运动治疗(传统肌力训练、牵伸治疗、关节松动训练、步行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等、水疗、压力治疗等,1次/d,6d/w,共12周.观察组受试者另接受全身振动训练,1次/d,6d/w,持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外,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探析电针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对中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本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联合组在电针基础上结合全身振动训练,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up and go"test, TUGT)评估步行功能,等速训练仪检测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ctive angel repositioning, AAR)及被动运动阈值测量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vement, TDPM),Pro-Kin平衡系统检测测试执行时间(test time execution, TTE)及多轴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ce error, ATE)。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TUGT时间较治疗前降低,AAR、TDPM较治疗前减小,TTE、ATE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肩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伴肩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康复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由住院医师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r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定肩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中,减轻了疼痛,从而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