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保留前交叉韧带(ACL)残段ACL重建术与不保留残段ACL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已行关节镜下ACL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术的ACL损伤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 分为保留残段重建组和不保留残段重建组(各34例).保残组接受关节镜下保留ACL残段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ACL手术,非保残组接受常规的关节镜下清除ACL残段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ACL手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KT-1000测量值、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结果 ,用t检验对比两组结果 之间的差异.结果 匹配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与非保残组术后分别随访6-16个月(平均10.59±3.13)和6-14个月(平均10.71±2.41),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91.37±3.51)分和(90.84±2.68)分;术后IKDC评分分别为(90.26±3.73)分和(87.99±4.99)分;术后KT-1000测量值分别为(1.96±0.26)mm和(2.05±0.24)mm,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DPM值分别为(1.87°±0.25°)和(2.0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保留ACL残段重建ACL较不保留ACL残段重建ACL,术后功能评分和关节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本体感觉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韩文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35-3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重建术组)27例和观察组(关节镜下重建术组)27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治疗后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2.00%及半月板愈合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4.00%、60.00%, 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00%、4.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8.00%、24.00%、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01±0.34)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6.47±0.82)分、Lysholm评分(93.13±2.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89±0.63)、(4.97±1.03)、(78.84±3.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能有效修复ACL及半月板损伤,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整体治愈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新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5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施行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经精心护理/正确康复指导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及术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患者70例,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试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浸泡移植肌腱及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肌腱及关节腔注射。试验组术后第3周开始,连续3周每周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术后不作特殊处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大、小腿周径,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术后6、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3天,试验组大、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MR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M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膝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PRP能够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肿胀,促进移植韧带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桂林市人民医院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宣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辅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术前症状全部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强,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及术后护理。方法对本院骨科4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实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对照组22例,实行普通的切开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探讨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87.3±5.6)分,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72.5±4.3)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ysholm评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膝关节镜手术作为一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方法,具有关节腔损伤小、切口小、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除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外,其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科自2005-02~2007-06共行膝关节镜手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52岁,平均32岁。运动损伤7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1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43-14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以下护理措施:①术前的心理护理;②指导功能锻炼;③常规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术前皮肤准备等;④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检测;⑤患肢体位的放置及观察患肢切口渗血、引流情况以及运动、感觉和血运情况;⑥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14例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关节镜手术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取同时保留股骨及胫骨残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住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52例,术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韧带残端重建ACL组(保残组)与不保留任何韧带残端重建ACL组(对照组)并按照单束重建ACL方法完成手术,每组26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客观功能及行为能力,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评估主观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8个月上述评分标准评估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观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愈合情况及有无其他关节异常信号。结果 保残组患者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7.21±5.05)分vs(89.43±4.12)分;(52.18±7.61)分vs(91.43±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4.72±4.06)分vs(86.21±3.89)分;(56.24±6.59)分vs(83.56±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KDC主观评分保残组优于对照组[(91.43±4.52)分vs(83.56±5.02)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术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并发症,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关节镜下应用四股胭绳肌保留残端进行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设计不受前交叉韧带残端干扰,安全准确的定位器。关节镜下不切除原ACL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51例患者(51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1±2.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术后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0°-135°,平均12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i62.3±6.5)分,终末随访时为(92.3±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定位器,可以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垂直褥式缝合半月板修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所有进行ACL重建术时同时进行半月板修复的共71例连续病例进行筛选。另外在同期手术患者中选取两组患者作为对照组,一组在ACL重建术中进行了半月板切除术(对照组1),另一组在ACL重建术中半月板完好,没有行半月板的任何操作(对照组2)。术后3、6、12个月,此后每年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进行常规查体与Lysholm、IKDC和Tegner评分评估。结果共35例患者入组,随访时间为84~109个月,平均(99.1±17.9)个月。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KT-1000结果和轴移实验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患者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44.2±10.9)增加为末次随访时(82.7±21.2)(P=0.015),IKDC评分从术前的(31.7±11.2)增长为(84.2±19.9)(P=0.0005),相比于对照组1中的患者的术后评分为(70.5±15.8)(P=0.01),对照组2中患者的术后评分为(88.2±17.4)(P=0.24)。实验组中,Tegner评分从术前(2.2±1.1)增长为(4.0±2.1)(P=0.02),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末次随访时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这项研究证明了在最少2年的随访时间中,行ACL重建术合并半月板修复的患者可以得到很好地远期结果,并且可以恢复到半月板完好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胫骨端保残重建ACL组(保残组)和清除胫骨端韧带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及本体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 保残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9.54±5.17)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14±1.04)分,术后第12个月IKDC评分为(89.61±5.21)分;本体感觉评分为(7.04±0.79)分。对照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8.64±5.26)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28±0.98)分,术后第12个月随访IKDC评分为(88.15±4.98)分,本体感觉评分(10.43±0.84)分。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和本体感觉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术后的本体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单束重建ACL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双股双隧道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单束重建法重建后交叉韧带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2岁;右膝7例,左膝8例。前外侧束定位于距上顶点12cm,距关节软骨7~8mm。屈膝70°前抽屉拉紧并固定。对18例PCL患者行保留残端双股双隧道重建,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右膝10例,左膝8例。股骨双隧道位于PCL原附着区,前外侧束定位距上顶点12cm,关节软骨7~8mm;后内侧束采用临近法定位于PCL印记内,前外、后内骨隧道内口骨壁2mm。术中保留PCL胫骨止点残端纤维及周围滑膜组织,移植物采用自体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屈膝70°前抽屉拉紧并固定前外侧束,伸直位固定后内侧束移植物。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采用单束单隧道重建15例患者随访32.6(42—24)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30.4(39~24)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1.4±3.6)分和(93.3±2.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0°、60°时,单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8±0.4)和(5.2±0.6),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4±0.3)和(3.9±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股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解剖重建,较单束重建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患者进行单隧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陈旧性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行关节镜下单隧道重建.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觉症状、肌肉功能进行对比随访.结果 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术后2年随访均无明显过伸及屈曲畸形,Lysholm评分平均分为96.5分;大腿肌肉有轻度萎缩,但小影响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向前变速及后退跑时未见明显跛行;未出现隧道扩大、严重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结合微型缝线钢板、钮扣固定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很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腱组织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髌腱 (骨 腱 骨组织 ,BPTB)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 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及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 8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及术后体温恢复、ACL体征、X ray检查分析手术疗效 ;术后关节屈曲度及Lysholm Ⅱ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关节镜下应用异体BPTB重建ACL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术后 5d内体温恢复正常 ,无一例感染及免疫排斥现象。平均随访时间 4个月 (2~ 6个月 ) ,所有患者症状均有缓解 ,前抽屉试验 ( ) (anteriordrawertest,ADT) ,Lachman( ) ,X ray检查界面螺钉在位 ,未见骨道异常 ;术后 2周平均屈曲度可至 10 5°(80°~ 130°) ,术后 2个月膝关节平均屈曲度可达 12 0°(10 0°~ 130°) ,术前Lysholm Ⅱ评分平均 38 5分 (2 4~ 5 0分 ) ,术后 2个月Lysholm Ⅱ评分平均 88分 (76~ 97分 )。结论 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髌腱重建ACL可减少手术创伤 ,早期即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是一种可行的重建ACL的方法 ,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