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来自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员工112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6名。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急救模拟人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结合急救模拟人教学法。培训后对两组企业员工进行心肺复苏理论、技能考核及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培训后实验组企业员工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企业员工对教学满意度也较高。结论情境教学法结合急救模拟人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心肺复苏理论水平和技能,可以在社会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3-15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和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每组40例,评价两组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情况、急救能力、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培训前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情况无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分析判断、应急配合、急救动手及急救意识评分分别为(90.25±5.41)分、(89.37±7.58)分、(86.74±8.26)和(85.21±10.38)分,各项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有利于强化心肺复苏标准化,锻炼护理人员急救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课教学形式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120名社区居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观察组利用微课+模拟人实践教育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授课与急救模拟人相结合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培训后对两组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居民的心肺复苏术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微课结合模拟人培训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急救意识及心肺复苏技能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张雁  温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目的探讨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方法及内容。方法2006年2~5月采用分期培训的方法培训特殊岗位职工579人。培训内容包括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制定特殊岗位职工急救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培训时间为1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技能比赛。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8%,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9%,培训满意度为99%。结论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可使学员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关键的初级救生术,提高了他们遇到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患者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肖慧玲 《当代医学》2016,(25):163-164
目的:探究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理论教学培训,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2组护士在培训后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对比2组得分。结果对照组护士考核总分为(84.2±5.2),研究组护士得分为(90.6±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护士心肺复苏培训能够提高护士操作能力,为培养优质护理人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11.
徐云香 《吉林医学》2013,(32):6797-67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低年资护士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即采用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结果:试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医生在对试验组培训后抢救时加强医护配合,病情掌握、专科急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抢救能力等方面综合满意度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P<0.01)。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法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评价,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抢救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卓强  王润娟 《西部医学》2012,24(10):2041-2042
目的了解高校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成都市大中专院校医务人员174名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止血法(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将对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紧急止血法平均分数为(61.51±12.71)分,培训后分数为(88.59±6.56)分;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为(58.01±14.17)分,培训后为(88.47±8.18)分,医务人员经培训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施不同人次团队抢救培训,以确保临床心肺复苏抢救高效有序,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方法:急诊科和脑病科30名护士和20名医生先进行个人心肺复苏单项培训,然后按2人组、3人组、4人组、5人组方案随机分组进行团队复苏考核,成绩计对照组。进行不同人次的团队心肺复苏培训演练,重新随机分2人组、3人组、4人组、5人组进行考核,成绩计试验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较培训演练前均缩短(P<0.01或P<0.05),抢救质量更优。结论:采用定位协作组织抢救模式进行不同人次团队抢救培训演练,使抢救更有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对海珠区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海珠区5所中学初高中生518人,在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和操 作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结果 海珠区中学生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总体评分62.88%,但对意识判断的方法只有52.51%的正确率,而对于复苏 黄金时间的掌握仅有12.55%的正确率,其他培训内容基本及格.结论 通过对海珠区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本达到培训的目的 和要求,但是 抢救的基本要素掌握还不熟练,没有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04级、2005级本科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临床医学专业42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媒体及人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培训前,学生中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不足7%,经过短期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学生的人数超过95%.结论 多媒体教学及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士组成心肺复苏情景模拟教学组,将120名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理论知识和现场情景模拟讲解示教,操作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培训.2组培训后现场考核.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切实可行,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水平,为冠心病患者的抢救提供宝贵时间,值得向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多弹簧组变阻尼结构模拟真实的人体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原有的电子反馈系统设计出一款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并测试其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单项技能主要是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较两组的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员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54.33±3.09)分,优于对照组学员(52.33±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员对于新型模拟人的教学训练效果评价较好。结论 新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传统模拟人,更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学员规范化培训CPR教学效果,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海军某部140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问卷了解官兵对海水溺水后心跳骤停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认知水平,分别采用单纯理论授课以及“理论授课+课后考核+智能心肺复苏模型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利用心肺复苏授课情况调查问卷及溺水伤员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进行授课情况分析及评价,旨在了解舰艇官兵对海水溺水后心跳骤停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认知水平,并评估不同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方法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带教.重视细节培训,做到讲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并制定考核评分表,严格考核.结果 全部学员考核合格,基本掌握CPR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结论 依新指南培训,充分关注学员对技能的把握、理解和运用,是提高目击者实施CPR自愿度及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