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针康法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功能的影响,海马区形态结构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变化,探讨针康法治疗慢性脑低灌注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其余48只建立CCH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按照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GAP-4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搜索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细胞间排列密集齐整,细胞和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细胞数量及神经元的丢失有所缓解,GAP-4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其中针康组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显著改善慢性低灌注所致的认知功能减退,且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或康复训练,这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区GAP-43蛋白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癌痛的文章,收集处方中的穴位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68篇文献,纳入73首腧穴组方,涉及117个穴位,主要归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其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有40个,排在前3位分别是足三里65次,内关55次,太冲50次;使用频次≥19的常用腧穴组合68个,前3位腧穴组合分别是足三里-内关、太冲-足三里、足三里-三阴交;获取强关联腧穴组合规则103条;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取候选新腧穴组合20个及新腧穴处方10首。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为主,其中以足三里、内关、太冲、合谷、三阴交、阿是穴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脾胃、治血气为针刺治疗癌痛之大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针康法对慢性低灌注(CCH)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脑白质病变以及胼胝体内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由此探讨该方法对于改善慢性低灌注所致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取215~265 g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  相似文献   

4.
田伟  杨楠  杨涛 《河南中医》2015,35(1):158-159
目的:探讨临床针灸治疗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检索词为"哮喘"分别与"针灸""针刺""艾灸""电针""腹针""眼针""三棱针""芒针""皮肤针""皮内针""耳穴或耳针""头针""腕踝针""浮针""火针""敷贴""埋线""腧穴注射或水针""磁疗""拔罐""刮痧"等针灸方法进行组合检索。结果:针灸治疗哮喘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穴位,以五脏俞穴为主,其中肺俞、肾俞、脾俞应用频次较多。结论: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哮喘所选取的穴位以肺俞、定喘、大椎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和经外奇穴上。  相似文献   

5.
杨凯伟  陈少宗 《光明中医》2022,(22):4019-4023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选穴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6篇文献,将文献的名称、取穴处方以及腧穴的经脉分布录入数据库,运用Weka 3.9.0软件,对目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26首穴位处方,共涉及44个穴位,穴位使用频次609次。所取穴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足三里,占93.65%(118/126)。本次研究涉及9条经脉,腧穴数量排前3位的是胃经、任脉和脾经。在关联规则分析当中,双穴配伍中中脘、足三里支持度为95.24%;三穴配伍中中脘、内关、足三里支持度为34.13%;四穴配伍中,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支持度为24.60%。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选取经脉以胃经、任脉和脾经为主,足三里、中脘为常用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相关文章,研究了取穴规律,分析如下. 1 选穴 主穴:最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心俞,厥阴俞,膻中,郄门,神门,巨阙 .在所选的31篇文章中,选用内关的高达20篇,占64.5%;选用心俞的有16篇,占51.6%;选用厥阴俞的有10篇,占32.3%;选用膻中的有9篇,占29%,选用郄门的有7篇,占22.6%;选用神门的有7篇,占22.6%,选用巨阙的有5篇,占16.1%;以上腧穴构成了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腧穴,尚有少数选取了华佗夹脊,丘墟,头皮针的额旁一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利用古代针灸处方管理信息系统,检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处方193首,获取腧穴和经脉的选用频数,发现主要的腧穴和经脉;之后,利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发现腧穴之间关联链接关系,挖掘腧穴之间关联规则,并采用规则约简方法,获取有价值的关联规则。结果:明清针灸治疗面瘫的主要腧穴包括16个,其中频数最高的8个腧穴是地仓、颊车、听会、合谷、水沟、承浆、太渊、百会,频数最高的6条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手太阴肺经和任脉;关联链接分析发现12个中等以上强度的腧穴关联链接,其中关联链接度最强的腧穴对是“地仓+颊车”;关联规则挖掘发现19条满足参数阈值和评估测量要求的规则,其中规则支持度≥10的腧穴关联规则包括5条,分别为“水沟+颊车→合谷”、“合谷+地仓+颊车→水沟”、“承浆+地仓→合谷”、“水沟+地仓→合谷”和“水沟+地仓+颊车→合谷”;并经规则约简处理,选定腧穴关联规则2条,分别为“承浆+地仓→合谷”和“水沟+地仓+颊车→合谷”。结论: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的选穴,采用分部取穴、循经取穴原则,注重循经远取、远近配合,腧穴的选用及其配伍特点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面瘫提供了用穴规律参考;规则约简方法有助于获取更具价值的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经方及其化裁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资料,时间设定为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所得数据规范完成后,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抑郁症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发表文献共461篇,其中包含119首方剂,涉及中药155味,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有35味中药高频应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为炙甘草、大枣、柴胡、半夏、白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25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经方进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辛甘温之品,归经于心、脾胃、肝、肾经的药物频率明显较高,其中尤以入心经为最多,这些高频中药大多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解郁的功效。经方治疗抑郁症注重通阳气、养心气、疏肝气、健脾气,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收集云南省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病案及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将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整理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顾护脾胃功能,脾肺同调。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期提高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联合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抑制剂(Gap26)组,补阳还五汤每天灌胃2次(16 g·kg^-1),Gap26于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每天1次(25μg·kg^-1);7 d后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侧海马突触和缝隙连接超微结构的改变,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缺血侧海马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电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完整、清晰,突触数量多,缝隙连接结构清晰;模型组缺血侧海马突触结构溶解,突触数量减少,缝隙连接消失,存在较大间隙,与假手术组比较,SYN,GAP-43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0.01);补阳还五汤组缺血侧海马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增多,缝隙连接结构较完整,与模型组比较,SYN,GAP-4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而联合使用Gap26后缺血侧海马突触数量较补阳还五汤组减少,仅可见少量结构完整的缝隙连接,补阳还五汤增强SYN,GAP-43的作用被明显抑制(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缺血侧海马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x43的表达促进对SYN,GAP-43的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肩周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肩周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24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结论:肩周炎常用的药物以补血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风湿散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益气补血、发散风寒、祛风湿散寒、活血化瘀。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心、肾为主。川芎、白芍、黄芪、桑枝、秦艽、甘草、当归、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姜黄是临床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2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丰富,多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76-1479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文献。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总共纳入117篇文献,共录得1083频次104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次是胃经和大肠经。治疗手段方面共涉及到12种治疗手段,除普通针刺外使用频次最高的治疗方法是刺血疗法,频次占比13.77%。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肺俞穴,共提及67频次。特定穴方面选用最多的是合穴,达108频次,且其中以足三里最常用,共63频次。穴位搭配方面,存在常用穴组,如膈俞-大椎-肺俞、肝俞-肺俞等。结论:选穴范围遍及十四经及经外奇穴,范围广,但趋势集中,存在固定穴位搭配组合。选穴有规律可循,且与本病病因病机相符合,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10 a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研究,收集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处方83个,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及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治疗高脂血症常用药物为泽泻、山楂、丹参、何首乌、茯苓、决明子、白术;药物四气以温、凉、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肾经为主;得到12个常用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近10 a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研究,收集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处方83个,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及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治疗高脂血症常用药物为泽泻、山楂、丹参、何首乌、茯苓、决明子、白术;药物四气以温、凉、平为主,五味苦、辛、甘以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肝、肾为主,掘出12个常用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用解毒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以收集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挖掘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在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中,高频次药物有甘草、冰片、金银花、黄芩、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连翘、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置信度大于等于0.75的关联规则包括人工麝香-冰片珍珠-冰片牛黄-冰片;并挖掘出40个核心组合以及20首新处方。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外,还包括具有凉血祛瘀、醒神开窍类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吴嘉瑞  张冰  杨冰  陈丹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15-8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教授治疗眩晕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出190首处方,分析其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6个核心组合和11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眩晕经验丰富,多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和活血散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