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48 h,治疗第14、9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各组入院48 h和第14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48 h及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非心源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48 h的NT-pro-BNP明显降低(均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90天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48 h明显下降,尤以入院第90天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NIHSS评分≤6分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NIHSS>6分组(P<0.0l).好转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BN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方医院脑病科2015年至2018年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估其认知功能,MoCA评分<26分为认知障碍,分析比较认知障碍患者和认知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 按照血脂四分位数和年龄进行分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 法分析年龄、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与认知正常患者比较,年 龄较大(P<0.05),卒中病史比例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为老年(≥65岁)、有卒中史、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有认知障碍呈正相关性(P<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急 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75,95%CI 1.018 ~ 1.135,P=0.01)。老年患者MoCA评 分在最高水平LDL-C分组低于非老年患者(P< 0.05)。老年患者h-LDL-C分组MoCA评分低于n-LDL-C 分组(P<0.05)。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LDL-C 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非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 LDL-C 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与老年患者 的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对老年LDL-C升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进行认知障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2019年11月20日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文献,并查阅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包括95%置信区间(95%CI)的每单位SUA水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比值比(OR),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分析后,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并用漏斗图检测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15 2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低SUA水平相比,高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良好预后相关(OR=1.18,95%CI,1.10 1.26,P=0.006)。敏感性分析进一步确定SUA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的影响。预后好的患者SUA水平高于预后差的患者。在meta分析中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 结论 本meta分析支持SUA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再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44例和女性组52例。收集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不同组别的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探究血清尿酸水平及性别对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组的糖尿病和卒中病史阳性患者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或P0.05);血清尿酸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和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尿酸水平是其保护因素(P0.01)。男性组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的尿酸水平可能对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其是女性)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与缺血性卒中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 FFA浓度与缺血性卒中各个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715例患者中,血清 FFA浓度在心源性(cardioembolic ,CE)卒中(1194.68±806.45 Eq/L)和非CE卒中组(793.73±611.87 Eq/L)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所有合并心房颤动(AF)的卒中患者 FFA浓度(1297.48±818.48 Eq/L)明显高于无AF卒中患者(776.50±596.00 Eq/L),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合并 AF 的 CE卒中患者的FFA浓度(1311.53±830.61 Eq/L)明显高于合并AF的非CE卒中患者(894.77±663.20 Eq/L),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空腹血浆 FFA浓度与 CE卒中相关,FFA浓度升高,合并 AF可作为CE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eta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关于PSCI 和Cys C 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 年12 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信息,采用RevMan 5. 3 及Stata14. 0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0 项研究,病例组728 例,对照组898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PSCI 组血清Cys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0.37,95%CI:0.25~0.49,P < 0.000 01),病例组按照PSCI 病程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病程< 14 天与≥ 14 天PSCI 亚组患者血清Cys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0.39,95%CI:0.11~0.68,P < 0.000 01;MD=0.41,95%CI :0.17~0.66,P < 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CI 患者的血清Cys C 水平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患者,为PSCI 早期识别与筛查提供了部分客观的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为5.18±1.56 μg/L,患者组为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不同梗死体积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927,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与溶栓后90天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同时引入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7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基线评分(rs=0.352,P=0.003)、年龄(rs=0.377,P=0.002)呈正相关;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Z=40.38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OR95%CI=(1.021,35.717)]、空腹血糖升高[OR 95%CI=(1.127,1.926)]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95%CI=(1.018,1.23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90天内死亡率增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1(Netrin-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32例)和未恶化组(1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6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收缩压、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IHSS评分、Netrin-1及NSE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UC值分别为0.978、0.993、0.989。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SE、年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Netrin-1浓度和NSE是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在诸多已知的危险因素中,高尿酸血症是否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调查城乡结合部中老年居民血清尿酸的分布特点,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及预防保健科.对象:于2002-12对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现居住村民890名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纳入其中资料完整的年龄>55岁的中老年人642名,男152名,女490名.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将纳入对象集中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调查.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质量等.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采用终点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采用尿酸酶比浊法测定尿酸水平.②血清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防治指南.依据199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诊断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胆固醇血症为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血症.依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人肥胖标准判定肥胖.③血清尿酸数据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177;四分位间距表示.各因素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son等级相关,并进一步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男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②男女性按血清尿酸水平分层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③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①男性与女性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患病率:30.3%,30.8%;58.6%,50.6%;53.3%,68.6%;44.1%,51.8%.②男性和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57.30&;#177;66.77)和(299.80&;#177;59.64)μmol/L.女性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18,P<0.01),而男性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以四分位数对血清尿酸水平进行分层,男性血清尿酸四分位数分别为293.53,357.30,427.08 μmol/L;女性为247.60,299.80,366.88 μmol/L.纳入对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压、体质量指数随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下降.男女性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收缩压、体质量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09~0.35,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1,-0.25,P<0.05,0.01);男性舒张压及女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0,0.10,P<0.05).④最后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三酰甘油[OR(95%CI):1.048(1.023~1.073),P=0.000;OR(95%CI):1.156(1.096~1.219),P=0.000;OR(95%CI):1.436(1.224~1.684),P=0.000].结论:①女性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有关,而在男性中无此特点,且男性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女性.②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各种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血清尿酸升高可能是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标志.③年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对血清尿酸水平影响最大,有增加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Lp-PLA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7,P=0.000).血浆Lp-PLA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Lp-PL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及白细胞介素33(IL-33)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80例作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据Toast分型将8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组41例,心源性栓塞型组20例,小动脉闭塞型组1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组1例,其他明确病因型组因病例数过少不进入亚组分析。观察比较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组及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肽素及IL-33水平,并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和肽素与IL-33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肽素及IL-33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健康体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肽素及IL-33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型组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33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和肽素与IL-33显著相关(r=0.544,P0.001)。结论血清和肽素及IL-33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Toast分型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定量脑电图及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电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科住院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4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行两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脑电图检查,并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进一步行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定量脑电图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P均<0.05),且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837,P<0.01;r=0.785,P<0.01);与脑电图α频段相对功率值呈高度负相关(r=-0.870,P<0.01;r=-0.856,P<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FMA评分及ADL评分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反映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功能活动,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a)水平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36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5类。检测其清晨空腹血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Lp(a)等,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ISS亚型与上述血脂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 (1)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动脉疾病亚组患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源性卒中与穿支动脉疾病亚组Lp(a)水平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OR=1.011,P=0.00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OR=1.020,P<0.001)。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最为密切;高水平的Lp(a)可能是降脂治疗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2 658例研究对象,涉及危险因素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4,95%CI(1.23,1.94),P=0.000 2]、农村居住地[OR=1.46,95%CI(1.11,1.91),P=0.007]、糖尿病[OR=1.54,95%CI(1.24,1.92),P<0.000 1]、高脂血症[OR=1.41,95%CI(1.10,1.80),P=0.007]、冠心病[OR=1.94,95%CI(1.30,2.89),P=0.001]、既往卒中史[OR=1.54,95%CI(1.07,2.23),P<0.000 01]、卒中前疲劳[OR=4.51,95%CI(3.33,6.09),P<0.000 01]、基底节区卒中[OR=2.76,95%CI(1.21,6.29),P<0.000 01]、NIHSS>3分[OR=2.11,95%CI(1.59,2.79),P<0.000 01]、入院血糖水平[OR=1.08,95%CI(0.38,1.78),P=0.003]、卒中后睡眠障碍[OR=2.40,95%CI(1.87,3.07),P<0.000 01]、卒中后疼痛[OR=2.32,95%CI(1.56,3.45),P<0.000 1]和卒中后抑郁[OR=3.31,95%CI(1.94,5.66),P<0.000 1]均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女性、农村居住地、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基底节区卒中、NIHSS评分>3分、入院血糖水平、卒中后睡眠障碍、卒中后疼痛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加强防护,以降低卒中后疲劳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7.
于泓  李佳艳  付亚南 《临床荟萃》2020,35(7):616-619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SUA)、肌酐(Cr)及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青年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5月-2019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内住院治疗的4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体检的40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SUA、Cr和CysC表达水平,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比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SUA、Cr和CysC表达,利用线性回归分析SUA、Cr和CysC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SUA、Cr和Cys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SUA、Cr和CysC不同(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患者的SUA、Cr和CysC表达水平也逐渐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卒中患者的SUA、Cr和CysC均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54,0.954,0.953,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UA、Cr和CysC均是青年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青年脑卒中患者的SUA、Cr和CysC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且SUA、Cr和CysC是青年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的SUA、Cr和CysC表达水平检测,可以实现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无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的水平。同时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1-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925, P〈0.05)(3)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91, 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既往2型糖尿病患者459例。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149例)和非感染组(3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MI)、冠心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49例患者(32.5%)发生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合并冠心病、BMI、HbA1c含量、ALB含量可能与发生尿路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917,95%CI(7.061,27.431),P<0.001]、HbA1c≥6.5%[OR=2.425,95%CI(1.397,4.209),P=0.002]、ALB<40g/L[OR=2.071,95%CI(1.207,30552),P=0.008]、肥胖(BMI≥28.0 kg/m2)[OR=2.240,95%CI(1.183,4.241),P=0.013]、非腔隙性脑梗死[OR=2.649,95%CI(1.639,4.280),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女性、肥胖、高HbA1c水平、低ALB水平、非腔隙性脑梗死是其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未来可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c Tn I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 Tn I水平分为c Tn I正常组和c Tn I增高组,分析2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和急性期死亡率的差异,以及2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 Tn I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1);c Tn I增高组急性期死亡率(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P=0.041)高于c Tn I正常组。Cox回归分析表明c Tn I增高组较正常组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RR=2.759,95%CI:1.171~6.500,P=0.020)。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 Tn I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 Tn I水平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