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96例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护理经验方法。结果96例患者中,除14例病情较重经抢救元效死亡外,其余82例均顺利度过了危险期,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气道温化、湿化、吸痰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张长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4-1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多方面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心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没有1例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导致窒息、死亡。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睡眠时间及睡眠分裂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的术后患者50例,分为5组,每组10例.对照组(C组),自主呼吸无镇静;T_0组,气管插管自主呼吸,无镇静;T_s组,低剂量镇静下气管插管自主呼吸;T_(m1)组,低剂量镇静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T_(m2)组,高剂量镇静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镇静药物为咪达唑仑.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患者自22:00至次日6:00的睡眠时间及睡眠分裂.结果 与C组比较,T_0、T_(m1)T_(m2)组的睡眠时间显著缩短,T_0和T_(m1)组的睡眠效率显著降低(P值分别<0.01、0.05).T_0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为(171±85)min,较T_s组的(296±87)min显著缩短(P<0.01);睡眠唤醒、觉醒次数为(35±15)次/h,较T_s组的(13±5)次/h显著增多(P<0.01).而T_s组的睡眠时间较T_(m1)组的(165±68)min显著延长(P<0.01),与T_(m2)组(245±86)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唤醒、觉醒次数较T_(m1)组的(31±14)次/h显著减少(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分裂加重,高剂量镇静可延长其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分裂.  相似文献   

4.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它的就用为抢救危重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进行了解,探讨预防感染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25例)和非机械通气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5株,G^+菌株25株,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 G^-菌株34株,G^+菌株15株。其中,感染的主要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机械通气患者常用抗生素对 G^-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患者。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比非机械通气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且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  曲冬梅 《吉林医学》2007,28(8):978-979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设定的压力或容量给患者通气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是危重病监护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应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治疗呼吸衰竭,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临床上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误吸发生情况,干预前后GPI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误吸发生率分别为2.56%、0.00%,较对照组的20.51%、15.38%显著降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P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P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GPI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0例入住R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64例发生VAP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发生VAP患者作为对照组。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AOR,3.095;95%C1.1.076~8.907;P=0.032)、经鼻气管插管(AOR,4.505;95%CI,1.386~14.644;P=0.009)、APACHE1评分大于2j(AOR,6.689;95%CI,2.097~21.336;P=0.001)、应用H2受体拮抗剂(AOR,5.000;95%CI,1.408~17.759;P=0.008)及仰卧位(AOR,3.365;95%CI,1.009~8.907;P=0.032)是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避免经鼻气管插管、合理使用抗应激性溃疡药物和避免仰卧位是防止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随着重病监护病房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日益广泛,我科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中,多数是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接的,现将笔者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气管插管位置的确定 气管插管通常在紧急情况下由医生插入,护士应经常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与多功能呼吸机连接可监测通气量、呼吸力学等参数,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护理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我院ICU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经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94例,入院后均经皮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全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结果:57例5d~1个月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切开管,2例痰液较多且不能自行排痰,带管超过1年,37例死亡(35例死于原发病,2例死于并发症)。结论: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防治机械通气气道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也是争取早日撤除呼吸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中心ICU的病人均为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通过对我中心ICU 35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监护和护理,体会到去除或避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注意呼吸道的湿化及彻底有效的吸痰,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保证足够的通气量,注意密切监测血气以及无创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预防措施和护理,能有效降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 /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护理质量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均为 2 0 0 1年 1~ 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简称 RICU)病例。其中男性 15例、女性 11例 ,年龄 4 7~ 87岁 ,平均 6 9岁。上机时间 4小时~ 6 7天 ,最短 4小时、最长 6 7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6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4例 ,重症哮喘 4例。好转 2 0例 ,自动退院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大于7,14,21 d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记录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及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期间的特征.以t检验,X2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作为统计学方法.结果:63例COPD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入选.其中26例患者机械...  相似文献   

16.
王俐超  李娟  丁根  谭春苗  张红梅 《吉林医学》2023,(12):3605-3607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患儿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汕头潮南民生医院NICU接受治疗的机械通气患儿45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择2021年1月~2021年5月出在NICU接受治疗的机械通气患儿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NICU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胸部X线片、胸部听诊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NICU入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概率均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能够预防NICU患儿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正>危重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换气功能,是争取救治时间的首要环节[]。近年来,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了许多各种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它给患者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加之ICU是一个具有特殊管理制度的科室,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湿化气道管理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选出9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实施热湿化气道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管理后痰液黏稠度、氧疗效果以及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9.
人工机械通气是提高呼吸衰竭成活率的重要方法 ,也是呼吸肌麻痹患儿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机械通气过程中常有堵管、肺不张等并发症和因护理不当而致呼吸机的使用失败。因此 ,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管理是决定呼吸机使用成败的关键。现将我科 1993~ 1998年 13例使用呼吸机患儿的气道管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3例 ,其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在 4~ 12岁 (平均 8岁 ) ,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致的呼吸肌麻痹 6例 ,麻疹合并肺炎 2例 ,乙脑而致呼吸衰竭 5例。使用呼吸机时间 5~ 2 3天 (平均14天 ) ,其中 1例极重型格林巴利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以便寻找引起观察组患者出现VAP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检验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医源性指标与患者自身指标方面均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AP会对ICU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VAP的危险因素不但包括了医源性因素,同时还包括了患者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