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天津某三甲中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为急诊抢救室资源调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抢时间、病种、滞留时间等.结果 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672例次,以男性居多,3075例次(54.2%);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冬春季患者最多,共3190例次(56.2%);疾病谱中以心脑血管病比例最高,共计2851例次(50.3%);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792分钟.结论 应根据季节、气候、时间、患者特点等合理调配抢救室资源,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天津某三甲中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为急诊抢救室资源调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抢时间、病种、滞留时间等.结果 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672例次,以男性居多,3075例次(54.2%);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冬春季患者最多,共3190例次(56.2%);疾病谱中以心脑血管病比例最高,共计2851例次(50.3%);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792分钟.结论 应根据季节、气候、时间、患者特点等合理调配抢救室资源,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了解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人员配置、抢救器材的准备提供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抢救室滞留时间、疾病谱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急诊患者增多抢救室患者也同步增多,尤其是6,7,8月是急诊患者高峰;抢救室接诊患者人数与滞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急诊入抢救室人数随年龄增高比例逐渐增多,90岁以上组入抢救室比例达43.49%;60岁以下患者滞留时间中位数无差异,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滞留时间延长;晚期肿瘤患者滞留时间较非晚期者时间长;多发伤患者滞留时间明显长于非多发伤患者;抢救室疾病谱分析前5位分别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创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结论 急诊医学专业应根据急诊主要人群、高发年龄、不同就诊时间、主要疾病谱、滞留时间较长的疾病等因素合理安排急诊人员配备,进行重点培训,保持急诊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4.
339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比和这些患者对急诊抢救室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急诊抢救室的死亡病例,共33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在抢救室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与否及使用时间、是否行胸外按压等情况.结果:构成比由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猝死(18%)、恶性肿瘤(16.2%)、急性脑出血(14.5%)、急性呼吸道感染(13.6%)、急性脑梗死(8.8%)、心血管病(7.7%)、外伤(5.6%)、上消化道出血(4.1%).患者在抢救室时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明显长于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猝死(P<0.05).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实施胸外按压比例均明显低于猝死、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患者(P<0.01).结论: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以猝死、恶性肿瘤、急性脑出血、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脑梗死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诊室抢救急性心衰患者的抢救过程和抢救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50例急性心衰患者,总结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临床抢救过程。结果: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急诊抢救室共救治841例,急性心衰50例占总抢救例数5.9%,且有逐年增加趋势;所有患者中≥70岁老年患者31例,占比62%,60~69岁8例,占比16%,60岁11例,占比22%;患者在冬季就诊所占比例最高;3例在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中2例在抢救后24h内死亡,1例在24h~48h内死亡;急诊好转出院6例(12%),转住院26例(52%),留院观察9例(18%),转院6例(12%),死亡3例(6%)。通过强心剂、利尿剂、机械通气等抢救后,患者动脉血气情况显著改善。结论: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急性心衰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除常规治疗外,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减少急诊死亡率和急诊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急诊抢救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与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对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的救治死亡例数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抢救成功率情况,并观察实施前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分析其实施效果。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抢救了10 437例患者,其中有20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98%,实施封闭管理模式后急诊抢救室共抢救了9 439例患者,其中有8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9.08%,实施后抢救成功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急诊抢救室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统计结果平均为(2.8±0.6)h,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后,急诊抢救室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统计结果平均为(2.0±0.5)h,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通过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救治死亡例数有了显著的下降,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对急诊抢救室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应继续实施下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 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 年 1~4 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 例),2021 年 4~8 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 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 快速 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研 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 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4.728, P=0.028)。结论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 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龙新华  曾元临  刘承远  陈翔  陈海鸣 《重庆医学》2024,(7):1070-1073+1079
目的 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从就诊到完成CT检查时间、开始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min内完成CT检查率(55.79%vs. 35.93%,P<0.001)、30 min内开始输血率(60.00%vs. 10.64%,P<0.001)、急诊手术患者1 h内入手术室率(42.07%vs. 16.31%,P=0.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55(40,71)minvs. 96(75,120)min,P<0.001]及院内死亡率(3.86%vs. 8.38%,P&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患者4870例的信息,通过二分类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6h的因素有就诊时间段、涉及多科室、治疗依从性、病情、费用支付方式、节假日就诊、年龄、就诊月份。而患者的性别、主诊科室、离抢去向、涉及交通事故、诊断个数、救护车送入、陪人不是影响患者滞留时间>6h的因素。结论该家医院急诊抢救室部分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受就诊时间段、涉及多科室、治疗依从性、病情、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开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间、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和开始PCI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应用于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缩短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和开始PCI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丁琼 《安徽医学》2013,34(12):1860-1861
目的 总结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措施.结果 伤者在急诊抢救室留置时间为30~180 min,平均(52.15±14.36)min;未发生误吸等严重护理并发症;急诊手术172例,转运收治病房58例,抢救室死亡6例.结论 快速合理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了在抢救室的滞留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启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急诊科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发病4.5h内的7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12月收治发病4.5h内的7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传统脑卒中救治分科诊疗的模式,研究组启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P<0.01);研究组患者启用绿色通道后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率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启用在救治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并分析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方法 南昌市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2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患者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4.0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初始救治时间和急诊滞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满意度为95.09%,对照组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满意度为7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充分运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可有效降低死亡患者例数,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青 《大家健康》2017,(12):88-89
目的:对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此次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卒中护理,试验组给予优化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栓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患者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检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后,患者临床救治和应用效果较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吴晓珂 《黑龙江医学》2021,45(8):826-827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IP)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救护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sOIP患者60例(2017年1月—2020年1月),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2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18年8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室救治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留观时间)、救治效果(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室救治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留观时间、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 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AsOIP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救护过程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孙晔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59-1961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谱,探讨急诊抢救室资源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期间急诊抢救室的所有死亡病例,共计341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在抢救室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8%,其次为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等,这些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抢救室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猝死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胸外按压比例最高,但在抢救室时间最短。结论急诊抢救室需要配置充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同时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抢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队伍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STEMI患者在抢救室滞留的影响因素,探索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的方法。方法研究急诊危重患者滞留因素,提出STEMI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制定量化标准筹建胸痛中心,筹建后STEMI患者的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从75.2分钟降低为35分钟。结论针对STEMI患者应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压缩抢救室滞留时间,加快患者抢救的有效率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创伤护理中选择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7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原则,采用一般护理的为对照组,采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确诊时间为(33.2±8.1)min、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0.5±3.8)min,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确诊时间为(62.5±8.9)min、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9.6±4.2)min,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可明显缩短患者疾病的确诊时间,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光应 《大家健康》2016,(6):125-1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230例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效果,为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期间我院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期间我院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的滞留时间为(26.5±6.9)min,较对照组的(54.9±11.6)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2%,较对照组的16.5%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愈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模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