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14-115
目的 观察临床在对小儿胃肠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入患儿共计80例,属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12月所接诊病例,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抽取40例患者,治疗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剩下部分患儿则将优质护理进行运用,即观察组.针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在对小儿胃肠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能够对该方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对于帮助患儿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阳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14-115
目的 观察临床在对小儿胃肠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入患儿共计80例,属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12月所接诊病例,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抽取40例患者,治疗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剩下部分患儿则将优质护理进行运用,即观察组.针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在对小儿胃肠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能够对该方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对于帮助患儿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兰颖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24-126
目的 观察在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研究在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所接诊的青光眼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任意抽取其中的4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患者在治疗中则展开健康教育,视为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于病症的认知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恢复中心理状态、护理配合度,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光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健康教育进行运用,能够全面提升对该部分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于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促进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降低以及促使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加快疾病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只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的可控因素、心理状态等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身心素质、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董海红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86-218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间在定西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健康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留下功能障碍 ,护士运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和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对照组则单纯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动作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加快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患者心功能改善等相关症状恢复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ADL和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左室功能(LVEF)、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在临床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特殊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其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血糖与血压都明显趋于正常,低血糖、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特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华  陈文娟 《甘肃医药》2022,41(1):91-93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护理管理中运用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理念对患者疼痛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VAS评分)、...  相似文献   

11.
安淑贤 《现代医学》2014,(4):443-446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均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住院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加速康复进程,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选取62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 I H S 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F M A)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比对照组更高(P<0.05),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评价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LVEDD、LVESD及NT-proBNP指标水平,采用自我管理行为测定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及NT-proBNP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ESCA各维度评分显著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7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选用护理干预开展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满意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满意率为100.0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促进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还可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临床上值得加大力度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及预后结局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占47.37%,Ⅱ级34.21%,Ⅲ级13.16%,Ⅳ级为5.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猝死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恶性心脏事件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实施循证护理,能辅助临床开展治疗,利于心功能恢复,促进病情好转,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次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0例,时间为2016年5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选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卧床时间(2.35±0.97)d,住院时间(10.33±1.36)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共 96 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 48 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评分。 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心理评分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能够取得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更加优秀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I指数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谭广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44-2145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8例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肢体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