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义升 《江西医药》2021,56(6):828-830
目的 探讨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哌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ACS接受PCI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口服小剂量阿哌沙班(5mg,2次/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义升 《江西医药》2021,56(6):828-830
目的 探讨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哌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ACS接受PCI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口服小剂量阿哌沙班(5mg,2次/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早期研究提示,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华法林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药更为方便,为AC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型抗凝药物在ACS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提示,出血发生率随剂量增加。随后,口服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Ⅲ期临床研究,APPRAISE-2研究提前终止,而ATLAS ACS-TIMI 51研究证实利伐沙班2.5 mg,每天2次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病事件。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联合治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阿司匹林(aspirin)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替格瑞洛(ticagrelor)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速和作用可逆的特点,与氯吡格雷相比,均可显著降低ACS患者(不论接受PCI或接受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2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112例,3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 mg·d-1,po;雷贝拉唑组11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d-1,po,对照组121例,不加用质子泵抑制药。3组均常规给予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血小板反应指数,并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用药1个月后,3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雷贝拉唑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表明,雷贝拉唑组再发心血管事件高于泮托拉唑组和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则3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6%,8.93%,37.1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加用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较雷贝拉唑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CS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简称治疗组)32例,单药抗血小板对照组(阿司匹林,简称对照组)33例,治疗后24周为观察终点,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及严重事件。结果与单药抗血小板比较,双联抗血小板患者预后更佳。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贯穿ACS治疗始终,有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兰索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双重抗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均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6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7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相似;观察组在90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7d及90d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重抗血小板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PCI或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并被美国心脏学会(AHA),ACC 和欧洲心脏治疗学会(ESC)指南推荐为标准治疗.然而并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开展,每个患者都能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最主要方案.我科在原来治疗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旨在观察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住院期间)及用药12个月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全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月经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住院绝经前女性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其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的月经情况,并采用PABC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月经量进行定量评分。结果绝经前女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治疗1年的月经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绝经前女性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年,月经量无明显变化,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我院行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持续1年;研究组予替格瑞洛90mg口服,早晚各1次,持续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抑制率前后的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 70.00%,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可以提高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和氯吡咯雷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临床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基础治疗。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首次剂量为180mg,以后剂量调整为90m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mg,以后剂量调整为75mg,1次/d。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0.23±6.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7±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水平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实践中,与氯吡咯雷相比,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综合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接受PCI治疗的54例ACS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氯吡格雷低代谢,应用替格瑞洛替代,常规组25例术后常规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6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和死亡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总体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仍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CYP2C19基因检测,采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低代谢治疗,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药》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接受急诊PCI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口服,后90 mg每日2次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后75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PCI术后24 h和72 h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CI术后24 h和72 h CKMB和c Tn I水平均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PCI术后72 h c Tn I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7%)和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低于氯吡格雷组(17%,13%),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抗血小板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于观察组患者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改善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文辉  李杰  聂鹏  袁正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23-1825
目的:探讨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观察其能否改善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uention,PCI)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AMI的患者72例,43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9例患者在CAG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2组患者均在接受充分药物准备及CAG后即刻开始PCI治疗.应用TIMI分级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评价术前术后心肌灌注变化,并动态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 STR)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CAG后即刻PCI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TMP分级达到3级水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2%:78.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um STR>70%的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46.0%,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AMI患者PCI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择期行PCI的高龄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罗非班组(3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另加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22.9%VS 17.1%,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7.1%,P<0.05)。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合并症,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PCI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吉法酯片,10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显著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重要手段,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心肌血运重建,改善心肌缺血。PCI的成功率及患者预后不仅取决于PCI手术操作,还与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密切相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及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案主要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目前,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已在临床上应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进一步降低主要终点事件,而且出血风险并未增加[1]。但是,现在替格瑞洛尚未列入医保范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交叉应用的现象。本文主要观察与总结ACS患者PCI术后交叉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