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需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试验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行T_(6-7)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均采用全凭静脉喉罩全身麻醉。手术完成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布托非诺+托烷司琼自控静脉镇痛,若VAS评分超过4分则予以氟比洛芬酯镇痛。分别于术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行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控静脉(PCIA)泵的按压次数以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动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的PCIA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量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更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天啸  李艳华  李糜  陈静  谢玉波 《广西医学》2021,43(17):2029-2032+204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组(TP组)和胸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术中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相应的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48 h, TP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P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物中毒、局部血肿、血胸及气胸等不良反应,T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少于或低于P组(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相较于单纯的胸壁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更好,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利完成TKA,对照组术后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宋涛 《安徽医学》2017,38(3):324-326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静脉吗啡镇痛,试验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早期恢复质量指标、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6 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4 h吗啡总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吗啡镇痛对腹部手术的镇痛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对比2组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48 h内,观察组有效按压、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尿潴留、恶心呕吐、下肢肌力降低、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是TKA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6.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学》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崔英坤 《当代医学》2021,27(26):160-161
目的 探讨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开胸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血压水平、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实验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两组血压水平、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参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实验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在镇痛时间内减少不良反应,保持生命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全身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法)、48 h内的镇痛满意度(HPOI量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的HPOI得分为(6.65±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镇痛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比较2组术后疼痛、镇静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12与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12与24 h的镇静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能更加有效发挥镇痛与镇静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194-119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对手外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盲探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试验组给予彩超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手术开始15min、术后即刻试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药物用量、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试验组血糖、皮质醇、儿茶氨酚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应用于手术外伤患者有助于提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且麻醉用药较少,可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90-293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患者护理干预以及麻醉配合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6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情况(APAIS量表)、TAP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GCQ)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APAI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TAP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舒适度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责任心、操作水平、心理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护理操作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TAP阻滞效率,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实施上肢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麻药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常规椎管内阻滞在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管内阻滞,而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纯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配合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更加明显,患者麻醉体位配合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全麻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接受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段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及术后麻醉苏醒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时和拔管后30 min,两组Cor浓度均高于入室后(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补救、呼吸抑制及躁动哭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用于新生儿腹部全麻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骶管阻滞,麻醉用药量少,且新生儿苏醒时间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法,试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对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试验组相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选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文杰  王枫 《吉林医学》2024,(4):1013-1015
目的: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对学生学习成绩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进入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的学生60名,按照学生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与试验组(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各收入30名学生,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各项能力、学习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为(94.13±2.21)分、专业技能为(93.32±2.29)分;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为(80.27±3.18)分、专业技能为(81.44±2.13)分,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迷你临床演练试验组优秀率为90%,对照组优秀率为7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试验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7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学生采用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36例,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18例)及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组(试验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30 min,1、2、4、6、8、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30 min和1 h的VAS以及术后镇痛补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毕2 h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术毕4、6、8、24 h VA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应用在预防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需行上肢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照组未接受超前镇痛,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CRPS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Ⅱ型CRPS发病率为11% 明显低于对照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多集中与术后14 d内.试验组患者术后3、7 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方式能够有效预防上肢外伤患者Ⅱ型CRPS的发生,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颈横突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刺激仪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1日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68例患者,其中34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作为观察组,34例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术后镇痛优良率为76.47%,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Ramesay镇静评分为2.09±0.51与2.52±0.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上肢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