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联合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NP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74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缓解期17例、活动期57例,其中Ⅰ级17例、Ⅱ级21例、Ⅲ级19例,选择同期住院治疗且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FC,并计算NRP。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不同活动度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的差异性,分析血清CRP、ESR及FC、NPR与内镜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FC联合NPR、CRP、ESR、FC、NPR评估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 <0.05),不同活动度UC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活动期级...  相似文献   

2.
张星星  葛超 《安徽医药》2017,21(7):1213-121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活动期UC病人180例为观察组,根据Truelove-Witts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同期选取对照组180例,对比两组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UC病人(P<0.01).UC病人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WBC,但低于CRP、ESR(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能够预测UC病情严重程度,与CRP、ESR、WBC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白介素(IL)-13、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环氧合酶-2(COX-2)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治疗的124例均处于活动期的IB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克罗恩病(CD)60例为A组和溃疡性结肠炎(UC)64例为B组,CD参照克罗恩病简化内镜(SES-CD)评分标准,将A组分别为18例轻度活动期为组A1、26例中度活动期为A2组和16例重度活动期为A3组;UC参照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把B组分别为21例轻度活动期为组B1、25例中度活动期为B2组和18例重度活动期为B3组;同期选健康组10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清IL-13、IL-1Ra和COX-2水平,分析血清IL-13、IL-1Ra和COX-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的IL-13、IL-1Ra和COX-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IL-13、IL-1Ra和COX-2联合检测对于IBD的诊断效能较单独检测高,B组的IL-13、IL-1Ra和COX-2表达跟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中B1、B2和B3患者血清IL-13、IL-1Ra和COX-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3、IL-1Ra和COX-2表达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2分别为0.78、0.85和0.82,P 0.05);A组中A1、A2和A3患者血清IL-13、IL-1Ra和COX-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3、IL-1Ra和COX-2表达水平与CD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2分别为0.76、0.84和0.81,P 0.05)。结论IBD患者血清IL-13、IL-1Ra和COX-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UC和CD活动性有关。IL-13、IL-1Ra和COX-2的表达和UC及CD的活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UC及CD活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许海波  江罗佳  华琳  吴锦瑜  薛国辉 《江西医药》2021,56(10):1632-1634,1662
目的 探究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7例CHB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GRN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记录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PGRN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PGRN和Treg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PGRN与与Treg细胞频率和HBV-DNA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ALB、CRP、ALT和AST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结论 血清PGRN水平在CHB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HBV-DNA密切相关,或可能成为CHB病毒活跃程度的辅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应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与幽门螺杆菌(H.pylory,Hp)阳性率的关系。方法益生菌疗法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主要包括双歧杆菌1×10~7CFU/g,保加利亚乳杆菌1×10~6CFU/g和嗜热链球菌1×10~6CFU/g。100例IBD患者分为UC(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组和CD(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组,每组50例,另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UC组和CD组每日给予相同剂量三联活菌片(0.5 g/片,4片/次,2次/d),并在3个月内不间断给药。如未出现症状加剧或需要额外治疗,则在用药当日及用药3个月后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在用药前后同时测定三组Hp阳性率。结果UC组和CD组各有47例参加本研究,共计94例。用药3个月后,UC组Mayo评分显著下降(4.02±2.18vs.7.66±1.83,P<0.01),其中有效4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11%,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RP、ESR、Hb、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Mayo评分显著下降(4.26±1.78 vs.7.38±1.61,P<0.01),其中有效3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85%,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RP、ESR、Hb、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益生菌治疗后,UC组和CD组的Hp阳性率均显著升高(80.85%vs.57.45%,57.45%vs.36.17%,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Hp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80.85%vs.90%,57.45%vs.90%)。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益生菌可以改善炎症指标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益生菌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陆春霞  梅俏  章礼久  方海明 《安徽医药》2011,15(12):1536-1537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UC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PLT能否作为评估UC活动度的指标。方法统计分析51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的PLT、PT、FIB结果,分析UC患者PLT与炎症指标(ESR、CRP)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者PLT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按疾病活动程度分组后比较,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活动期UC患者P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病例组中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LT与ESR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0.413)。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高凝状态,PLT与UC活动度相关,可能作为UC活动度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MI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男性MI患者,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在70%以上)分为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并分析其与MI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IL.6,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指标.结果 三组MI患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 MI患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MI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EC)对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IBD的91例患儿设为IBD组,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78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13例,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FE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FEC及其他炎症指标对儿童IBD的诊断效能。结果:IBD组患儿的FEC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IBD组内UC患儿的FEC检测值明显高于CD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EC诊断IBD的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在危重病人急性深静脉血栓(DVT)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DV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ICU住院期间发生急性DVT患者26例为病例组,分别于发病第1、4、14 d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PCT、ESR水平,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病例组发病第1、4d血清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发病第14 d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 d血清IL-6、IL-10、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三个时间段的PCT、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段之间PCT、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10、CRP参与危重病人急性DVT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体内新型IL因子表达。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体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3(IL-23)等主要炎性因子含量及不同程度的UC患者体内IL因子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1、IL-22、IL-23等炎性因子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UC患者血清中IL-17、IL-21、IL-22、IL-23等炎性因子均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外周血清IL-17、IL-21、IL-22、IL-23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IL-21、IL-22、IL-23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预测UC发展或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健康对照组52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RP,IL-6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AECOPD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CRP与IL-6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血清CRP,IL-6可以用于AE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且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血清CRP,IL-6联合测定对预测AECOPD的严重性和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5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断为TAO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临床TAO临床活动评分标准,将TAO组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并分析各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TAO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01).活动期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01).IL-6和IL-15与病情活动度均有相关性(r=0.712和0.503,P均<0.001).结论 TAO患者血清中IL-6和IL-15水平变化与TAO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评估TAO病情严重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水平,了解其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JIA患儿54例,其中17例全身型定为病例1组,20例多关节型定为病例2组,17例少关节型定为病例3组,将同时期在健康查体儿童32例定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记录各组血清IL-17水平和病例组患儿ESR、CRP及肿痛关节数。分析4组间IL-17水平差异和JIA患儿IL-17水平与ESR、CRP及肿痛关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3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80,P<0.01),JIA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ESR及CRP无明显相关性(r=0.050,P=0.721;r=0.263,P=0.055),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r=0.433,P=0.001)。结论 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常用的临床炎性指标ESR、CRP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提示IL-17在关节局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表达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3例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疾病患者,其中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1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以及36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并分别纳入UC组、CD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cnce,IIF)检测血清pANCA、ASCA表达.结果:pANCA在UC、CD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7.91%、0%、0%,U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ASCA在CD、UC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36%、4.65%、0%,CD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7.91%、100.00%、100.00%,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36.36%、100.00%、100.00%.UC组出现1例pANCA、ASCA双阳性者,占总数的0.75%.结论:尽管ASCA、pANCA诊断UC、CD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较好,两种血清标志物对于UC和C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UC患者(UC组)及30例正常者(C组)的血清,分别以ELISA法及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UC组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同一患者UC活动期ICAM-1高于缓解期(P<0.05);ICAM-1水平升高与UC疾病活动度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UC发生部位无关(P>0.05);ICAM-1与CRP有良好一致性(r=0.8).结论 UC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UC疾病活动度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致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伴有明显不良反应而且无法完全治愈疾病。最近几年IBD基因治疗引起关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基因以及上调免疫调节因子基因表达来恢复肠道细胞因子的平衡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IBD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几个可以用于IBD基因治疗的分子(如TNF-α、IL-10、NF-κB和IL-22等)以及它们相应的动物临床试验结果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骨免疫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纳入的30例活动性AS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23(IL-23)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Win信号通路中拮抗分子(DKK1)、硬骨素(SOST)表达,并对其与AS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S患者外周血IL-23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AS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MIF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P<0.01),而与ESR、CRP和BAS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RANKL水平与ESR、CRP、BASDAI、IL-23、MIF、OPG、DKK1、SOST及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OPG水平与病程、ESR呈正相关(P<0.01,P<0.05),与CRP、BASDAI、IL-23、MIF、DKK1和SOST无显著相关性(P>0.05);DKK1水平与BASDAI呈正相关(P<0.05),而与病程、ESR、CRP、IL-23、MIF和SOST无相关性(P>0.05);SOST水平与病程、ESR、CRP、BASDAI、IL-23和MI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AS患者存在炎性因子与骨破坏/新骨形成的分离现象,应对不同病程AS患者的骨免疫学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以揭示其炎症和骨代谢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英夫力西(IFX)治疗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52例,克罗恩病(CD)52例,使用英夫力西治疗前后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测定三组C反应蛋白、血沉两项数据结果,分析其与肠道细菌组成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UC组酵母菌(1.09±0.17)、肠球菌(5.01±0.36)和消化球菌(3.99±0.23)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7.95±0.69)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CD组酵母菌(1.06±0.19)、肠球菌(4.91±0.37)和消化球菌(3.90±0.19)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8.07±0.76)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UC组CRP(10.33±4.64)、ESR(9.10±4.11)水平降低(P<0.01);CD组CRP(7.31±4.68)、ESR(9.27±3.13)水平降低(P<0.01)。结论使用英夫力西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后,酵母菌、肠球菌和消化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炎症指标CRP和ESR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