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腹水细菌感染。1964年,Conn最先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中认识了这一疾病。肝硬化是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最常见的基础病。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也发生于急性肝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近来,国内很多单位先后对终末期肝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在无腹腔内邻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肝内Kupffer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破坏导致了补体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功能障碍;同时门脉高压可致肠壁血流缓慢、肠壁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衡和细菌发生移位;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减退等,致使肝硬化患者极易发生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感染并发症,SBP发生后1年的病死率高达65%~93%[1],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细菌移位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的关键环节[2],是指肠道活菌或其毒性产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多肽等穿过肠上皮细胞层到达固有层,并进一步到达肠系膜淋巴结或其他肠外组织或器官的过程[3]。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肠源性细菌DNA的检出更加印证了细菌移位这一学说,并为SBP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4]。肠道细菌移位与多种因素有关,肝硬化时肠壁淤血水肿局部缺血缺氧,肠黏膜受损;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致病菌过度生长,优势菌比例下降;肠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氧化应激、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损伤肠黏膜等造成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共同受损,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位,移位细菌首先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进一步进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或直接通过腹膜到达腹水,在腹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即可造成SBP的发生。本综述将对肠壁通透性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一个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范西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0,(7)
患者女,50岁。发热、腹痛4天急诊入院。4天前体温达39.5℃,次日始感全腹持续性疼痛,继而腹胀,伴恶心、呕吐、腹泻。肌注庆大霉素无效。发病前半月始不明原因全身水肿,近期曾有腹泻史。以往身体健康,否认心、肝、肾病史。患者之父患有肝硬化。查体:T 39 ℃,P100次/分,Bp 14.7/9.3kPa(110/70mmHg)。烦躁不安,痛苦呻吟,查体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腹水培养、药敏试验、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等情况。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等一般症状为主,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部分患者。腹水培养以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全部患者采用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治愈8例,好转25例,无效14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诊疗时应予以重视,及时进行腹水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分离出18种病原菌共71株,其中6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9株(占6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株(占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率为37.9%,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产生率为2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的产生率呈增高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SB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8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SBP组中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水蛋白底者(≤10g/L),SBP发生率较高,与腹水蛋白高者(> 10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BP的发生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等有关.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肝硬化合并SBP且腹水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84例,将其分为社区感染组61例(72.6%)和医院感染组23例(27.4%),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n=51)和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n=89),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PCT和CR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与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比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患者的血清ALT、AST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CR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926,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2.1μg/L、24.8 mg/L,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6.9%、89.5%,特异度分别为85.1%、83.5%。结论 PCT及CRP水平的升高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预判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影响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的一般状况,肝硬化原因,SBP的特征病理生理,伴随状况等16项观察指标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9例肝硬化腹水并SBP死亡9例,病死率为47.4%,腹水多核粒细胞占粒细胞的比例,腹水Rivalta,BUN,Cr,顽固性腹水,Child-Pugh分级差,多器官功能衰竭7个因素在生存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有密切关系,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死率高,SBP的诊断及预后应重视腹水多核粒细胞比例和Rivalta实验。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同时又伴有肝,肾功能不良和顽固性腹水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和28例未并发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SBP者在并发休克、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年龄区间、多次住院、既往是否发生腹水等方面与不合并SB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Bil、ALB、PT、CR、UA以及血钠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TBil、ALB、PT、血钠和CR作为可作为单因素预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发生(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TBil、ALB以及是否合并原发性肝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合并原发性肝癌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对这类患者应及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技术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用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的镜下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2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检查,术中取腹水及病灶标本行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27例患者均获确诊,手术时间30~140 min,平均40.2 min,术中出血量10~110 ml,平均12.3 ml。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肝、肠管等器官损伤。结论:腹腔镜检查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患者创伤小、阳性率高、痛苦小等优点,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住院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生化指标、凝血指标、HBVDNA载量、临床分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676例肝衰竭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并发SBP者占71.0%(480/676),仅高胆红素血症、低ALT/AST、低钠血症与肝衰竭并发SBP相关(P=0.014、P0.001、P=0.041),TBil380μmol/L、ALT/AST≤0.4、血钠≤125mmol/L发生SBP的风险分别高于TBil≤380μmol/L、ALT/AST0.4、血钠125mmol/L[P=0.026,OR(95%CI)=1.469(1.047~2.060);P=0.033,OR(95%CI)=2.388(1.049~5.434);P=0.001,OR(95%CI)=4.244(1.664~10.829)]。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低ALT/AST、低钠血症是肝衰竭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7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SBP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抽取腹水做病原学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762例患者中,158例腹水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阳性(阳性率为20.73%,158/762),共检出病原菌166株,除7例患者为复合菌感染,余151例(95.57%)均为单菌感染。1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8株(59.04%),革兰阴性菌59株(35.54%),真菌9株(5.42%),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共22株(13.25%)。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杆菌的59.18%(58/98);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及四环素耐药率最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2.88%(43/5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62.79%),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腹水病原学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学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减少SBP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5例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24例(53.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8种25株,其中大肠杆菌12株(48.0%),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20.0%),阴沟肠杆菌2株(8.0%),产气肠杆菌2株(8.0%),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16.0%)。药敏结果对头孢呋肟敏感80.0%,头孢塔齐定敏感96.0%、氯嗪酸敏感84.0%、左氧氟沙星敏感92.0%、丁胺卡那霉素敏感72.0%、氟哌酸敏感40.0%、环丙氟哌酸敏感56.0%;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2.0%。结论重型肝炎并发SB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对头孢呋肟、头孢塔齐定、氟嗪酸、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积极防治肠道感染、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合理休息和饮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及时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消除腹水,稳定肝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现对188例肝硬化并发sbp进行临床分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率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学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送检腹水标本共452例,统计分析病原谱的分布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收集腹水标本中分离到的94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20.8%(94/45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52%),革兰阳性球菌42株(45%),真菌3株(3%)。病原菌以肠道来源细菌占优势,革兰阴性杆菌以肠杆菌科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19株(20%)、肺炎克雷伯菌6株(6%),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13%)、屎肠球菌10株(11%)和粪肠球菌8株(9%)。3株真菌均为白念珠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在80%以上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93%,40/43)、亚胺培南(81.4%,35/43)和美罗培南(83.7%,36/43),敏感率在60%以上的有头孢他啶(62.8%,27/43)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8.2%,15/22)。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在80%以上的有万古霉素(96.9%,30/31)、替考拉宁(89.7%,26/29)、利奈唑胺(87.9%,29/33)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18/18),敏感率在60%以上的有复方新诺明(70%,21/30)和甲氧苄胺(76.5%,13/17)。结论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体以肠源性细菌多见,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分离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明显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减少SBP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5例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24例(53.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8种25株.其中大肠杆菌12株(48.0%).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20.0%),阴沟肠杆菌2株(8.0%).产气肠杆菌2株(8.0%),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16.0%)。药敏结果对头孢呋肟敏感80.0%,头孢塔齐定敏感96.0%、氯嗪酸敏感84.0%、左氧氟沙星敏感92.0%、丁胺卡那霉素敏感72.0%、氟哌酸敏感40.0%、环丙氟哌酸敏感56.0%;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2.0%。结论重型肝炎并发SBP病原茵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对头孢呋肟、头孢塔齐定、氟嗪酸、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积极防治肠道感染、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合理休息和饮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初始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SBP临床分型:普通型50例(41.7%),无症状型19例(15.8%),肝昏迷型16例(13.3%),顽固性腹水型21例(17.5%),休克型14例(11.7%)。肝昏迷型及休克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存活率较低。结论重症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将其分成5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肝昏迷型及休克型SBP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探查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剖腹探查术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1 988~ 2 0 0 2年收治的 1 6例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在收治的 5 5例结核性腹膜炎中 ,1 6例是经剖腹探查才确诊 ,占 2 9.0 9%。结论 小切口的剖腹探查术 ,一方面有利于确诊结核性腹膜炎 ,另一方面可检查腹腔内的各个器官 ,发现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