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出生的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给予二次断脐)和对照组87例(给予传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脐炎和分泌物者发生例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脐操作起来不仅安全简单,而且有助于产妇及家属更好的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此外还可避免脐部感染,提升新生儿脐部舒适度,所以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渗出和出血,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甚至可危及婴儿生命。脐带脱落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科应用新技术进行二次断脐,护理新生儿脐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渗血,促进脐部早期愈合,与传统方法比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于7~15d自然脱落。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快速断脐即出生后10 s内断脐,延迟断脐即出生后45-60 s断脐。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胆红素、血红蛋白,产后1周外周血胆红素、血红蛋白,产后2周贫血与黄疸情况,以及脐带创面干燥、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1周血红蛋白平均水平较快速断脐组高,且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增加胎盘向胎儿的血液灌输量,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可以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及脐带残端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18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法,即在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在保留脐带残端1.5cm处剪断脐带并挤出残血,于新生儿出生后24~48h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结扎下方进行二次断脐。同时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16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气门芯摘脐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消毒、结扎,待其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以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48h内进行二次断脐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脐带的处理关系到预防脐部感染,若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渗出、出血。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甚至危及婴儿生命。脐带脱落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二次断脐是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h后进行脐带的二次剪断。目的是降低脐部感染率,满足新生儿舒适需求及产妇和家属对残留脐带安全的需要。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对正常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方法护理新  相似文献   

7.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于7~15d自然脱落。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王菊飞[1]报道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为2.1%,王歧英等[2]报道感染发生率可达7.1%。二次断脐有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脱落时间的作用[3]。笔者2011年1-6月共二次断脐333例,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姚丽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02-1703
目的 探讨二次断脐及康脐宝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来行二次断脐;改良组实施二次断脐及康脐宝脐部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残脐脱落时间等指标.结果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加用百炎净粉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1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二次断脐组和加用百炎净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脐带干燥时间、脐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百炎净组在降低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率和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加用百炎净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断脐。观察组于新生儿娩出48~72h后行2次断脐;对照组不实行2次断脐。观察2组脐部愈合时间,比较2组脐带感染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2次断脐能有效促进脐带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及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丝线结扎法、钳夹法和气门芯套脐法三种临床常见的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残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65例,根据脐带结扎方法不同分为丝线组(A 组)、钳夹组(B组)、气门芯套脐组(C组),观察三组护理过程中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结扎一次成功率,残脐渗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B组,结扎一次成功率100%,显著高于A组和B 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和B 组。结论气门芯套脐法是三种脐带结扎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操作简单易掌握,脱脐效果好,并发症少,家属满意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新生儿脐带结扎后,采用2.5%碘酒消毒断面并以无菌纱布包扎,3~7日残端脱落。脱落后脐窝有时稍潮湿,可涂95%酒精,或1%甲紫溶液,一般效果好。但在脐带残端坏死过程中,有时有炎性分泌物,造成皮肤破损,并发脐炎。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剪脐的方法,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从而避免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年来应用脐带残端修剪术,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但剪脐方法不同有关能否彻底剪除脐残端。本文对我院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采用一刀平剪和分层修剪脐残端两种剪脐法在创面渗血和创面干燥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22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断脐法,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残端创面干燥良好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4%),且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6.45±1.67)d,低于对照组[(10.13±2.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脐部感染、脐部出血、脐周发红发生率分别为3.5%、1.8%、2.7%,均低于对照组(21.2%、15.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可有效促进脐带残端脱落,降低脐部感染、渗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二次剪脐促使新生儿脐部残端脱落时间缩短,出血与感染的概率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新生儿出生后48h后进行二次剪脐。结果50例二次剪脐的新生儿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剪脐后未发生感染,明显缩短脐带脱落时间。结论二次剪脐掌握好剪脐时机,加强日常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脐带残端脱落,减少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1].随着新生儿的娩出、断脐,新生儿脐带残端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在脐带脱落前,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2],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护理以及促进脐带早期脱落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时间去除脐圈,观察新生儿脐痂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的发生率,探讨新生儿脐圈去除的最佳时机.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