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30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观察组38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分析对比两组化疗药物灌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膀胱癌的复发情况.结果 通过12~30个月的临床随访,在灌注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丝裂霉素组在尿路刺激征和肝功能损害方面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而两组治疗药物在血尿、白细胞降低、肾损害、皮疹以及尿道狭窄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89%,显著低于丝裂霉素组26.67%的复发率,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均可有效的预防术后肿瘤复发,表柔比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评价不同时期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对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3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G1 37例,G2 73例,G3 13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即刻行膀胱内灌注化疗)63例,B组(术后7天开始膀胱内灌注化疗)60例,分别采用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观察2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18~36个月,A组复发12 例(19. 0% ).灌注期间,10例(15.9%)出现不良反应,B组复发22 例(36.7%).灌注期间,7例(11. 7%)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术后即刻行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能够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4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分为两组:(1)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20例,α-干扰素3000万IU+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2)丝裂霉素C组22例,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1次,连续6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2年。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10%,丝裂霉素C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珐对13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THP(48例)、Ⅱ组HCPT(41例)、Ⅲ组MMC(41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3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Ⅰ、Ⅱ和Ⅲ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8/48)、17.07%(7/41)和36.59%(15/41);3组比较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Ⅰ、Ⅱ组复发率均低于Ⅲ组,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THP、H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14例。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加膀胱灌注MMC和MMC单纯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2 8例随访 12~ 2 6个月 ,平均 2 1个月。介入加灌注组肿瘤复发 1例 ,单纯MMC灌注组肿瘤复发 4例 ,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123例,均为浅表性膀胱癌(T1 ),其中移行细胞癌Ⅰ级37例,Ⅱ级73例,Ⅲ级13例。随机分为2组,榄香烯治疗组63例,丝裂霉素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榄香烯注射液及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观察2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NK细胞活性。 结果 榄香烯组平均随访19. 7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7. 9%;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3. 2% ),无严重血尿及尿道狭窄;患者治疗前血NK细胞活性为(20±2)%,治疗后为(28±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丝裂霉素组平均随访19. 4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25. 0%;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1例(18. 3% ),严重血尿3例(5. 0% ),尿道狭窄1例(1. 7% )。2组术后复发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将α-干扰素3000万u+丝裂霉素C4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结果本组22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无复发,占81.8%。4例于术后5个月和7个月复发。结论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BCG-CWS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苗细胞壁骨架(BCG-WCS)+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浅表性膀胱癌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分别采用BCG-CWS加IL-2和单用丝裂霉素C(MMC)进行膀胱灌注。结果:56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2.9个月,BCG-WCS+IL-2组有1例肿瘤复发,MMC组有5例肿瘤复发,两组肿瘤复发率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MMC灌注组的毒副反应较BCG-WCS+IL-2组多。结论BCG-CWS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单次腔内灌注表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B  Zhang Y  Wang Z  Ding Q  Chen B  Wang J  Ji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12-11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了解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汪预防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并与丝裂霉素疗效比较。将47例浅表性膀胱癌(Ta-1,G1-2)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6例)患者术后6h内单次灌注表柔比星80mg;B组(15例)术后定期灌注柔比星40mg,至术后1年;C组(16例)用药为丝裂霉素,剂量及用法同B组。对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访患者无瘤生存间期、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术后密切随访满3年。结果 发现3年患者术后3年无病间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3.25,P>0.05)。3组膀胱癌病例中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别为:A组1例(6.25%)、B组2例(13.3%)、C组2例(12.5%),其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496,P>0.05)。3年复发情况分别为:A组5例(33.3%),B组和C组各4例(26.7%,25.0%),其差异亦无显著意义(χ^2=0.290,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A组2例(13.3%)、B组7例((46.7%)、C组7例(43.8%),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2组(χ^2=14.56,P<0.01)。结论 表柔比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远期复发的作用可靠,可作为浅表性膀胱术后患者有效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介苗、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卡介苗(BCG)120mg、丝裂霉素C(MMC)4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持续10个月。结果随访12~36个月,32例患者中2例复发(6.3%),所有患者均能耐受上述治疗,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另有2例镜下血尿。结论BCG、MM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毒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膀胱灌注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分为两组:①α-干扰素加丝霉素组30例,α-干扰素300万IU加丝裂霉素C40mg加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②丝裂霉素C组33例,丝裂霉素C40mg加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然后2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个月1次,总疗程2年。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组复发3例,复发率10.0%;丝裂霉素C组复发13例,复发率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l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理盐水,C组4l例,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生理盐水,D组39例,灌注BCG50~60mg+EACA2.0g+生理盐水,E组43例,灌注BCG100~120mg+生理盐水。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肿瘤有无复发。结果随访4~58个月,平均22个月,A~E组BTCC复发率分别为10.3%、8.6%、9.7%、9.7%和29.7%。A、B、C、D各组抗BTCC复发的疗效均明显优于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预防BTCC术后复发的效果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7例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其中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36例,单用沙培林膀胱灌注31例。随访12—2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无肿瘤复发率97.22%(35/36),肿瘤复发率2.78%(1/36),复发1例为PT1G2-3,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单用沙培林组无肿瘤复发率80.65%(25/31),肿瘤复发率19.35%(6/31),两组病例在肿瘤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等方面的特点。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BCG与MMC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分析(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结果共收集国内外17个临床研究,包括1600例进行BCG、1503例进行MMC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被纳入分析。最大随访期内,BCG治疗组与MMC治疗组分别有599例(37.4%)、684例(45.5%)复发。Meta分析显示,BCG与MMC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G显著优于MMC(OR0.58,95%CI 0.42~0.80,P=0.0009)。8个较详细报道治疗副作用的比较研究中,Meta分析显示膀胱炎发生率BCG组显著高于MMC组(OR1.97,95%CI 1.31~2.98,P=0.001)。结论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作用优于MMC,可以显著减少肿瘤复发,但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高于MM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率为88.4%,复发率为11.6%,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2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7.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后应用BCG和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防止复发。全部患者随访12~94个月,仅3例复发,复发率5.8%。认为:BCG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可增强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章亚平 《护理学杂志》2003,18(2):141-14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大剂量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时保留时间对肿瘤复发和对人体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45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人随机分对照组(24例)、观察组(21例),二术后2周开始应用THP(40mg/40ml)膀胱内灌注,观察组灌注后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min;对照组保留2h。结果:两组病人随访7-26个月,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病人均能耐受THP膀胱内灌注;两组灌注后不同保留时间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和迟发性不良反应(尿道狭窄和前列腺炎)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癌术后应用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显著,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短,对膀胱、尿道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随即膀胱镜下行膀胱黏膜下吡柔比星、α-干扰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发热及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诊3年,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38.1%,平均复发时间7.4个月,发热2例.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18.9%,平均复发时间11.2个月,发热25例.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发热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安全有效,可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0.
吡喃阿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吡喃阿霉素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定期应用THP(4 0mg/ 40ml)膀胱内灌注 ,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 30min。 结果  45例患者随访 9~ 12个月 ,无肿瘤复发 44例 (97.8% ) ,复发 1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 2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