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2.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 ,切除术仍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一个主要方法。但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率低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而且其远期疗效甚差。多年来 ,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外科手术的方法 ,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 ,其手术方法很多 ,名称亦多 ,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以外 ,有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extendedresection)、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除术 (curativeresection)、根治性胰切除术 (radicalpancreatectomy)、超根治胰切除术 (supraradicalpancreatectomy)以及全胰切除术 (totalpan createc…  相似文献   

3.
胰头癌根治性切除7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可切除胰头癌疗效和降低手术风险的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癌病例,对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收治胰头癌27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73例,根治切除率为26.9%(73/27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8%(5/73)。其中56例行改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33.9%。结论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可切除胰头癌惟一可能提供治愈机会的治疗选择。加强术前评估并同时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胰头癌因为肿瘤部位与周围大血管比邻,易侵犯血管而导致手术切缘的R0切除率低等原因,使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头癌在肿瘤学疗效及生存获益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回顾文献及临床实践证实,LPD的安全性不亚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等肿瘤学疗效方面较传统开放手术可能更有优势,其远期预后与开放手术无显著差别。胰腺癌总体发病率低、基层医院年手术量少、LPD学习曲线长是制约该术式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方面的规范化和精准化,加上机器人、腹腔镜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在大型胰腺中心,LPD有望成为治疗胰头癌的标准术式,但需在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周围癌是指胆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末端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式,但该手术对于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疗效有所差别.将我院近7年收治病例的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手术,然而是治疗Vater壶腹、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和胆总管远端癌肿和胰头癌的首选方法。我们有胆管下段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6年仍健在的病例。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切除率明显提高。术后支持治疗的加强,术后病死率明显下降,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为一种安全的手术。但对高龄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已被视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并且可以导致胰管、胆管及十二指肠梗阻,其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困难,然而二者的预后截然不同。因此,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是直接针对胰头的,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Whipple 手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Beger手术及其改良术式)。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切除了胰头部肿块、解除了胆道、胰管及十二指肠的梗阻,而且也去除了胰头癌的潜在病因;如胰头肿块巨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极大风险,可考虑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癌上海市金山县中心医院外科(201500)胡军,金庆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可切除胰头和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手术方式。近年来一些文献报告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偏高。我们自1977年1月~1991年12月,对3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1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癌肿切除率为17.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8%.手术死亡率为14.6%。而1990年后仅发生2例且无胆、胰瘘发生,亦无死亡。结论:应用胰肠、胆肠吻合口处双管减压引流,防止了术后胰、胆瘘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从1935年Whipple报告3例分两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以来,对Vaters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胰头癌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着普外科医师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操作日趋熟练,在一些医院中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毕竟手术范围大,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吻合口又多,而许多医院,甚至一些基层医院的外科医师也开展了此手术,事实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肠吻合口瘘、胰肠吻合口瘘等等,其中以出血(腹腔内手术野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和胰肠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胰头癌施行包括受侵PV/SM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0例胰头癌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PV/SMV切除的12例中3例行血管段切除、人造血管移植,3例行血管段切除、血管端端吻合,6例行血管壁部分切除后修复.与同期40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率及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术不会增加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术式;胰头癌单纯侵犯PV/SMV不是手术的禁忌证.联合PV/SMV切除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胰头癌扩大切除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胰头癌根治术于 1935年由Whipple首创 ,后人为纪念其贡献 ,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Whipple手术 ,且沿用至今。胰头癌扩大切除含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分别讨论如下一、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区域性胰腺切除术 (regionalpancreatecto my) ,由于临床上诊断的胰头癌多为进展期癌 ,部分病例癌肿又侵及周围血管 ,如门静脉、肝动脉等 ,因而切除率低。 195 1年Moore等报告合并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但一直未能广泛开展。 1973年Fortner〔1〕提出区域性胰腺切除术以后 ,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进行根治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病人6例。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为本手术的适应证,第1,2站淋巴结转移者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第3站淋巴结转移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结果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半年随访,6例病人均存活。术后1年随访,生存5例,术后2年随访,生存4例。结论严格选择病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适用于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胰头癌的经验 。方法: 对4例肿瘤侵犯门静脉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的切除术,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分钟、25分钟、29分钟和37分钟,手术方法和步骤独特 。结果: 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于癌肿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胰头癌患者,施行含门静脉在内的联合切除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从临床表现上很难与胰头癌相鉴别,影像学检查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手术指征的掌握、胰头部肿块的可切除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困难程度的估计很有帮助.目前已将发生于胰头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视为胰腺癌发生的癌前病变.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是直接针对胰头的,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幽门)和胰头部分切除(Beger手术)加胰管引流术(Frey手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为它不仅切除了胰头肿块、解除了胆道和胰管及十二指肠的梗阻,而且也去除了胰头癌的潜在病因;若胰头肿块巨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有极大风险,可考虑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壶腹部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该手术步骤复杂,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81~1997年共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有并发症24例,本文对其防治加以探讨。1临床资料全组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7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按手术曰期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7),比较两者的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29.73%;3年生存率分别为15.79%和35.14%;3年复发率分别为78.95%和3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5.26%和2.70%(P0.05)。结论扩大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降低胰头癌术后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8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发表的有关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和非随机研究)。分别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有9项临床试验纳入研究,提取所需数据,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手术死亡率(P=0.56)及疼痛缓解(P=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总并发症(P<0.01)、住院时间(P<0.01)、新发糖尿病(P<0.01)、生活质量(P<0.01)等均显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论从目前资料来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相比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头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 12例胰头癌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通过B型超声、上腹部CT及ERCP术前检查 ,最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 9例病愈出院 ,1例因胃肠道瘘仍住院 ,2例术后 2个月内死于病房 ,胰瘘发生率为 16 .6 7% (2 / 12 ) ,胆瘘发生率为16 .6 7% (2 / 12 ) ,肠梗阻 1例 ,无消化道出血及手术死亡率。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能够降低并发症 ,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