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与凋亡相关的p53基因的表达,探讨p53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TUNEL法检测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34例HCC平均凋亡指数为4.16%±0 70%,有18例p53蛋白阳性,凋亡指数的高低与p53蛋白的阳性率有关,p53蛋白阳性者凋亡指数低;正常肝组织平均凋亡指数为0 51%±0.09%,无p53蛋白阳性者.结论HCC患者中存在肿瘤细胞增殖和死亡调控的异常,其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醋酸铅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及对Bax和Bc 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3种不同浓度的醋酸铅灌胃饲养小鼠46 d后,取胸腺组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胸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胸腺组织中Bax和Bc l-2的表达情况。结果铅处理组小鼠胸腺细胞有被降解的凋亡带,并且降解条带的量随着染铅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鼠胸腺细胞Bax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表达量随着染铅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而Bc l-2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着染铅剂量的增加而递减(P<0.05),Bc l-2/Bax表达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醋酸铅可诱发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细胞中Bax基因的表达,抑制Bc l-2基因的表达,降低Bc l-2/Bax表达比。  相似文献   

3.
4.
脑缺血再灌流后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通0-72h脑组织p53基因的表达与调亡细胞的分布,结果发现,缺血2h及再灌流1h即可见p5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凋亡细胞,p53mPNA及其蛋白的表达高峰在缺血再灌流后24h,凋亡细胞数高峰在再灌流24h-48h,提示:脑缺血再藻流后诱导p53mP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通0~72h脑组织p53基因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分布.结果发现缺血2h及再灌流1h即可见p5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凋亡细胞,p5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高峰在缺血再灌流后24h,凋亡细胞数高峰在再灌流24h~48h.提示脑缺血再灌流后诱导p5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肖强 《医学文选》1999,18(3):460-462
细胞凋亡和p53基因都是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亦是肿瘤研究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p53抑癌基因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深入,而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则已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各种实验资料的积累,使人们对细胞凋亡与p53抑癌基因的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结合国外有关资料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点  在细胞的正常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最终死亡都是受到高度调节的。…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7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胃癌组织p53、p73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53、p7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早期胃癌凋亡低于晚期胃癌.结论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高表达,可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癌细胞SPC-A1凋亡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特染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和pCMV-p53mtl35分别转染SPC-A1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的细胞生长情况,于转染后24、48、72h分别收集细胞,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进行染色体DNA断裂的测定。结泉:pCMV-p53转染后的SPC-A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转染后24、48、72h的凋亡率分别为1.78%、24.11%、35.75%,转染后48、72h的细胞染色体断裂明显。结论:野生型p53基因瞬间转染可诱导肺癌细胞SPC-A1凋亡。  相似文献   

9.
徐康  范钰  林庚金  钱立平  黄富春 《上海医学》2002,25(10):642-644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治疗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研究羟基喜树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羟基喜树碱处理结肠癌细胞前后bcl-2、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羟基喜树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且其凋亡一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羟基喜树碱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后,bcl-2基因表达下降,p53基因表达上升。结论 羟基喜树碱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凋bcl-2基因及升高p5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肉瘤发生中p53蛋白表达对细胞调亡的调节。方法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In situ 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ISTdT)标记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肉瘤中p53蛋白的阳性率(76.9%,50/65)和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织(21.1%,4/19)(分别为P<0.01和P<0.05),但4种亚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肉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良性骨肿瘤组织(P<0.01),但各亚型之间两者亦均无明显差异(P>0.05);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密度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r=-0.8954,P<0.01),其表达增强则凋亡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结论在骨肉瘤发生中p53基因突变可能是一种频发事件。突变型p53基因可能是通过其蛋白过度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导致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探讨姜黄素对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中增殖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结果:MTT发现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p53mRNA的表达增加;western boltting显示p53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姜黄素可一直Hela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p5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氨基胍对隐睾生精细胞中p53表达的影响,探讨生精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组、隐睾+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iNOS抑制剂)组、隐睾+生理盐水组。后三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后两组术后分别于腹腔内注射AG和生理盐水,每天一次,定时定量。7天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双侧睾丸称湿重。手术侧睾丸H.E染色观察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结果:隐睾+AG组睾丸生精上皮较隐睾组及隐睾+生理盐水组排列有序,细胞层数厚,该组中p53表达弱于隐睾组。结论:AG可降低隐睾中p53的表达,抑制隐睾生精细胞的凋亡,提示NO可能通过增强隐睾生精细胞中p53的表达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或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时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其调控基因p53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脑膜瘤组织、15例正常脑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并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和61.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II级(76.5%)和I级(48.2%)之间、III级(93.3%)和I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p53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0%和36.1%,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II级(52.9%)和I级(20.4%)之间、III级(73.3%)和I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Survivin与p53蛋白表达共阳性27例,共阴性29例,呈显著正相关(rs=0.687,P﹤0.01)。结论(1)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明显相关;(2)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p53失活在脑膜瘤的发生和恶化中起协同作用;(3)Survivin将是脑膜瘤免疫治疗理想和有效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细胞凋亡、增殖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以及p5 3基因蛋白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分别检测 5 8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凋亡和增殖状态及 p5 3基因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 (2 .8± 0 .8、6 .9± 0 .3,P <0 .0 1) ;前者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后者 (6 5± 16 .2、11± 1.0 1、P<0 .0 1) ,且凋亡 /增殖比率呈递减趋势 (0 .0 5±0 .0 1、0 .6 4± 0 .0 3,P <0 .0 1)。胃癌p5 3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 1.6 1± 0 .4和4 .15± 0 .7;PI分别为 72± 6 .5、5 4± 8.1,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凋亡、增殖状态和 p5 3基因表达的改变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与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80-381,384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2例NSCLC组织及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进行p53蛋白与PCNA的检测。结果:p53蛋白与PC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2/72),91.7%(66/72);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58.3%(42/7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淋巴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hnRNP B1 siRNA对肺腺癌细胞A549 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B1调节肺腺癌细胞A549抑癌基因p53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期研究已构建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具有较好干扰效果的两对hnRNP B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重组质粒A和D)转染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转染空质粒的A549细胞和未转染任何质粒的A549细胞.各组细胞均用10 μmol/L顺铂作用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5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及磷酸化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各组细胞p5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说明hnRNP B1特异性siRNA对A549细胞p5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无影响.转染hnRNP B1 siRNA细胞磷酸化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0.87±0.06、0.75±0.06,与空质粒转染组(0.30±0.08) 和未转染组(0.21±0.04)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 hnRNP B1 siRNA可上调肺腺癌细胞A549 P53活性,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脑膜瘤组织、15例正常脑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并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和61.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II级(76.5%)和I级(48.2%)之间、III级(93.3%)和I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p53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0%和36.1%,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II级(52.9%)和I级(20.4%)之间、III级(73.3%)和I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Survivin与p53蛋白表达共阳性27例,共阴性29例,呈显著正相关(rs=0.687,P﹤0.01)。结论(1)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明显相关;(2)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p53失活在脑膜瘤的发生和恶化中起协同作用;(3)Survivin将是脑膜瘤免疫治疗理想和有效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的不可逆脑功能障碍的原因,当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时,神经元将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即引起细胞DNA损伤,启动细胞的基因程序,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严重者可致细胞死亡。研究发现,当DNA受到损伤时,p53基因在受损细胞中表达增加,其启动细胞周期停滞、直接与修复因子作用以及p53以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各种方式参与受损DNA的修复。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p53的表达可以启动或调控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因子(如:CD95/Fas、KILLER/DR5、Bax、p53AIP1、PAG608、IGF、mdm2基因等)的水平改变,导致细胞凋亡。缺血模型、时间点及观察部位的不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差异,这可能决定着p53的表达最终是诱导DNA损伤修复还是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eIF-4E、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 eIF-4E、p53 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 SABC 法分别检测 7 例正常成人皮肤以及 32 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 eIF-4E、p53 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表皮中 eIF-4E、p53 表达均为阴性.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93.8%和56.3%,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皮肤(P<0.05).结论 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 均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且 eIF-4E 蛋白表达率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更具潜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