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肠、乙状结肠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性大",未予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43岁,已婚。上腹不适伴腹泻一年,大便次数5-6次/d,无脓血。于外院行结肠镜检查,可见升结肠溃疡、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回盲瓣和升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拟诊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3.
我院收治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钉残留导致直肠异物性肉芽肿误诊的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女,56岁,住院1个月余前进刺激性食物后出现不成形便,2~3次/d,偶有低热,就诊于外院行结肠镜发现直肠黏膜隆起病变.2008年曾于外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45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合黏膜染色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确诊的454例UC。结果本组454例UC中。发病以21~50岁为主(75.2%),临床表现以黏液血便或脓血便(60.6%)及腹痛(41.2%)为主。病变分布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最多见(63.7%)。结肠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93.6%)伴糜烂(91.4%)或浅溃疡(62.6%)最常见。结论结肠镜检查结合黏膜染色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U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于入院前1年来无明显诱因于月经期出现下腹部胀痛、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8~10次/d,伴肛门坠胀、里急后重。入院4个月前腹痛加重,排暗红色血便,量约50ml/次,月经结束后腹痛、便血缓解。外院查电子结肠镜提示:直肠16~12cm处可见隆起性病变,约占1/2肠腔。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局部淋巴结组织增生;考虑子宫内膜异位待除外、直肠癌?腹部增强CT、直肠MR均提示直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结肠镜表现、血小板(PLT)、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收集2003-01/2006-12我院诊治的UC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内镜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以31-40岁为主,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72.3%)和腹痛(60.8%)为主;结肠镜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91.7%)、血管网模糊(84.2%)、浅表溃疡(68.3%)最为常见,病变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51.7%);病理检查以黏膜慢性炎(97.7%),炎性细胞浸润(50.0%)及隐窝脓肿(41.7%)为常见;PLT、ESR及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UC病变大多局限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对UC有较大的诊断意义,PLT、ESR及CRP可用来评价UC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高凝血症与颅静脉窦血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1岁,因黏液脓血便5个月,加重伴腹痛10 d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诱因排黏液脓血便,每日1次,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口服抗感染药物(具体不详)无好转。3个月前结肠镜示:距肛门18 cm及乙状结肠黏膜片状糜烂,充血发红,表面脓性分泌物附着,无假息肉形成,无黏膜桥形成,黏膜血管消失,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当地给予口服柳氮磺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粘膜下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粘膜面呈颗粒状,轻触易出血,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临床以直肠,乙状结肠发病多见。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获得良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为5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结肠镜检查。现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291例,女299例,年龄(43.2±14.8)岁。临床症状单纯腹泻507例,黏液脓血便427例,腹痛393例。结肠镜检查见病位于直肠及直乙状结肠280例,左半结肠炎174例,全结肠136例。肠黏膜血管模糊、充血、水肿531例,糜烂、浅溃疡489例,质脆易出血231例,粗糙颗粒样变、结节样增生88例,假息肉形成62例,肠壁僵硬、狭窄58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便血8年余入院.患者于8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血与粪便相混,2~3次/d,量少,伴里急后重.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4年前,患者再次便血,行结肠镜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浅溃疡形成,血管纹理模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明确临床特征有助于其诊断。目的:探讨UC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1年7月西京医院收治并确诊的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活动期UC患者360例,男女之比1.25:1;平均就诊年龄40.5岁。疾病严重程度以轻中度UC多见(84.4%)。病变累及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18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余均为连续分布。本组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44例伴有肠外表现。多数患者的白细胞、ESR和CRP水平增高。52例患者合并并发症。349例患者接受内科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UC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内镜下病变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结肠假性息肉。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清海  王玉芳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12,17(12):784-785
病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解黏液脓血便3年,四肢关节疼痛1年"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血便,10~20次/d,伴右下腹痛,于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节段性黏膜充血肿胀、纵行溃疡;病理学检查示黏膜重度慢性炎症,隐窝脓肿形成,诊断为克罗恩病(CD)(结肠型、炎症型、活动期重度),予泼尼松40 mg/d治疗,1周后大便转黄,1~3次/d,泼尼松每周减量5 mg直至停用,并予美沙拉秦3 g/d维持缓解。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腹泻1年余,加重1个月,发热半个月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2~3次/d,糊状,无黏液脓血,色泽无异常,量不多,无腹痛.患者起病后食欲不振,消瘦明显,当地医院予"消炎药"治疗无效.近1个月来患者大便次数增至8~10次/d,遂转院就诊.查粪隐血(+),粪便培养13 d后见到分枝杆菌生长.血清白蛋白20 g/L,胸片示有陈旧性结核.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乙状结肠9点钟位置见一2 cm×1 cm管腔.  相似文献   

14.
肠气囊肿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病例1:患者女,56岁,主因"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便2年"于2007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20余次/d,带有黏液,偶有脓血,无腹痛,不伴发热、乏力,体质量无明显减轻。外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囊肿。但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此后患者腹泻次数无明显缓解,遂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气囊肿病的可能性大;病理检查示:(盲肠)结盲肠黏膜组织慢性炎,固有层变薄,黏膜表层腺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UC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6年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41~50岁年龄段发病比例最高,女性多于男性。UC的临床特征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13例伴有肠外表现,病变同时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最多见,病理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人回肠重复畸形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巍  冀明  张澍田 《胃肠病学》2010,15(6):383-384
病例:患者男,28岁,因“间断鲜血便10d”于2009年1月31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10d突感腹部不适,排鲜血便一次,量约500ml,伴心悸、头晕、血汗、乏力,随后意识丧失.约5min后被唤醒,无恶心、呕吐、呕血等其他不适。于外院就诊时再次排鲜血便,量约50ml,无特殊不适。外院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检查示回肠末段可见片状黏膜充血:给予止血对症治疗后排便正常,未再出现鲜血便。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2004年7月,福建省屏南县医院对186例脓血便为主的中老年病例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其中确诊肠阿米巴病8例,报告如下。病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0~68岁,病程2~16年。发生部位,7例在升结肠,1例在直肠。肠镜下见多发性溃疡、边缘不整,溃疡之间黏膜正常。在溃疡表面均经肠镜刮取黏液检出阿米巴滋养体而确诊。临床症状以脓血便为主,3~5次/d,时感腹部胀痛。确诊后行抗阿米巴治疗,主要是杀灭肠腔阿米巴滋养体。采用甲消唑0·4g/次×3次/d,硫糖铝0·5g/次×3次/d,维生素B20mg/次×3次/d,7d为1疗程。为控制复发,采用卡巴胂0·25g/次×2次/d…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6岁,2009年11月因劳累后出现腹部隐痛,以左下腹为甚,腹泻,大便2~3次/d,不成形,伴黏液,无明显脓血性分泌物,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予"诺氟沙星""复方黄连素"等治疗1周后,腹痛、腹泻缓解,未继续治疗.2011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腹痛加重,大便3~4次/d,不成形,伴淡红色血性黏液,在当地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无明显出血,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大便隐血:阳性.门诊医生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2周后腹泻缓解,偶感全身乏力,患者未继续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患者女性,70岁,以“中上腹部疼痛1月余”入住襄阳市中心医院。患者于2022-04-06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中上腹部闷痛,阵发性加重,疼痛最长可持续5~6 h,伴腹胀,解黑红色血便,量较少,平均5~6次/d,无呕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不适。就诊于外院普外科,2022-04-11完善结肠镜检查:循腔进镜至回盲部,回盲瓣可见一巨大溃疡,表面覆盖黄污秽薄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图1A),于溃疡周边黏膜取5块活检;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2003年因大便性状改变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遂于我科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分别于2006年11月20日、2006年12月27日、2007年4月13日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这3次的病理结果分别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降乙交界)大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腺瘤样增生;(盲肠)早期管状腺瘤。患者在多次检查过程中阑尾开口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