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武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因素,为艾滋病疫情趋势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对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缺乏全面了解,44.25%的吸毒者曾经共用过注射器,8.41%的吸毒者最后一次吸毒共用注射器,21.18%的吸毒者有临时性伴,平均临时性伴数为4人,临时性伴最后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18.52%,14.51%的吸毒者有商业性伴。结论武汉市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要对吸毒人群进行长期连续性的行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情况。方法对南宁市戒毒所内戒毒者和社区吸毒者进行面对面行为学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79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84人,阳性率22.2%;有共针史206人,占54.5%,最近1次共针率11.3%;与2005年的结果比下降明显(χ2=55.063,P=0.000),最近1个月共针率22%,与2005年同比下降明显(χ2=38.081,P=0.000)。吸毒者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27.1%,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30.2%。结论南宁市针对静脉吸毒者的注射行为干预工作初见成效,共用针具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还应进一步降低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加大高危性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基线调查资料,了解湖北省4类艾滋病高危人群高危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进行对比。[结果]4类高危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为52.5%,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最高,为92.8%,吸毒者和性病门诊就诊者次之,为26.7%,有偿献血人群最低,为22.3%。高危人群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性行为总是使用的人占17.1%,暗娼过去3个月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高,总是使用的占65.4%;性病患者在过去3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总是使用的有8.8%。暗娼人群中吸毒率为0.94%。吸毒者有24.9%采取口吸的方式,60.3%采取注射方式。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吸毒率为0.48%,并且3种吸毒方式都存在。[结论]安全套使用项目应该扩大高危人群覆盖面,并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降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吸毒人员的人口构成、行为态度和HIV、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7年第一次在大连市禁毒支队戒毒所戒毒的67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78人,曾有注射吸毒史的占30.38%,经静脉注射吸毒的占28.91%,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或针头的占15.82%;通过金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72人(占10.62%),其中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的占18.06%,最近1次性交易时使用安全套的占22.22%。检测678人,HIV抗体阳性的2例,阳性率为0.29%,均有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的6例,阳性率为0.88%,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注射吸毒者4例、口服吸毒者2例。[结论]吸毒人员性行为较为混乱,HIV、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吸毒人员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CV感染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随机抽取长沙和株州市2个戒毒所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吸毒人员的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标本772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CV.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72名吸毒人员中检出阳性人数662人,总感染率为85.75%;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χ^212.03,P<0.01),不同年龄(χ^27.56,P<0.05),不同吸毒方式(χ^2119.80,P<0.01),不同静脉注射时间(χ^29.42,P<0.01),是否共用注射针头(χ^216.24,P<0.01),注射针筒不同清洗用水(χ^27.49,P<0.05),不同入所次数(χ^229.34,P<0.01)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吸毒人员中HCV的感染与性别、吸毒方式、注射针筒清洗用水、静脉注射时间有关.结论 吸毒人员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HCV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吸毒方式、注射针筒清洗用水和静脉注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现状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来自社区和戒毒所的733名注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该市注射吸毒人群曾经共用针具的比例为53.3%。391名曾经共用针具的注射吸毒者中有51人在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时仍然共用针具。对是否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首次吸毒年龄、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最近一年是否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关系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首次注射吸毒年龄、是否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是影响注射吸毒者曾经共用针具和最近一次注射吸毒共用针具行为的共同因素;在戒毒所接受过戒毒的注射吸毒者其共用针具行为会发生改变;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不一定能减少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行为。在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的同时,要更加侧重于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昆山市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昆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基线调查时调查100人,治疗后10个月第2次调查179人,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0.00%、12.29%(P〈0.01);过去3个月有性行为者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0.45%、11.60%(P〉0.05);因吸食毒品而有违法行为者分别占10.00%、3.35%(P〈0.05);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良好者分别占45.00%、78.21%(P〈0.01);有正当工作者分别占32.00%、58.66%(P〈0.01)。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者注射毒品由81.01±2.42次下降至2.56±0.28次(P〈0.01),共用针具由6.42±1.72次下降到0次(P〈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的注射毒品高危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其与家人的关系,但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 ,调查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 11 3 % (43 / 3 79)。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P <0 0 5) ,共用注射器具 10次及以上的OR值为 2 0 3 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P <0 10 ) ,共用注射器具 10次及以上和近 6个月有新的性伙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该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进行戒毒和性行为干预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济宁市戒毒人员艾滋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李平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47-948
[目的]了解济宁市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进入济宁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IV。[结果]调查吸毒者292人,37.33%有注射毒品行为。其中,57.80%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7.88%曾通过金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检测292名吸毒者,抗-HIV阳性率为14.3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74%。抗-HIV阳性率,男性为17.49%,女性为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省人员为22.95%,本省人员均为阴性;静脉吸毒、吸毒时间长、共用注射器吸毒者高于口吸毒、静脉吸毒时间短、未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结论]济宁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HIV感染率较高,梅毒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员HI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对吸毒人员吸毒方式、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395名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84%和9.62%。单一口吸者、口吸并静注者、单一静注者HIV感染率分别为0%、8.14%、23.08%;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0.81%、9.30%、7.69%;这3种吸毒方式之间HI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单一静注者感染率最高。有静脉注射史者(包括单一静注者和口吸并静注者)占71.9%(284/395),其中共用针具者与非共用针具者HIV感染率分别为18.42%(21/114)、3.53%(6/17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非共用针具静注者与单一口吸者之间HIV感染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以上各组间梅毒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中吸毒者不同性行为(有无用安全套)之间HIV、梅毒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市吸毒人群HIV的感染率处于中等水平,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6月,对天津市戒毒所在押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合计调查400人,年龄16~54岁,其中16~30岁占40.25%,45~54岁占47.00%;初中文化占46.0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50%。400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者占75.50%;最近1个月有性行为的89人中,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14人。检测400人,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25%;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3.25%;梅毒阳性检出率为1.25%。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文化程度、最近1个月是否有性行为者的H 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吸毒方式、最近1个月是否有性行为者的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