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正史无传。较早涉及张仲景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几则:张仲景《伤寒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检,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皇甫谧《甲乙经·序》:仲景见侍中王仲宜,时年二十余,谓日:君有疾,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取五五场可免。仲宣嫌其言讲,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调回:眼汤否?曰:已服.仲景田:色候团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富。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何颗别传》: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颗。调回:君用思精,而韵… 相似文献
2.
3.
5.
6.
1 附子与解表药合用 附子与解表药合用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用于太阳病误下或过汗导致卫阳虚损者,因病尚以太阳为主,故仲景以桂枝解表调和营卫为主,配以附子温经复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则因少阴阳虚于内,寒客太阳于外,故用附子内补少阴阳气以治本,用麻黄外除太阳在寒以治标,阳复寒散,表里双解。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是一位针灸和药物并重的医家 ,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 ,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 69条 ,应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巨阙、大椎、肺俞、肝俞、劳宫、关元等 9个。他的针灸学说 ,承自《内经》,基本原则仍是辨证论治 ,基本方法是因势利导 ,用针刺祛邪 ,温灸扶正 ,既重视针灸的治疗作用 ,又针对当时普遍使用温针、火法产生很多误治变证的情况 ,阐明误用的危害 ,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救误方法。兹对其针灸学术思想浅析如下。1 治未病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早防与已病早截。未病早防 ,为未病之前 ,要注意摄生保养 ,抵御外邪侵犯 ,使不发… 相似文献
8.
9.
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黄疸的治疗上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治疗黄疸的思路有: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利小便以祛邪,清下郁热以祛邪,活血化瘀以祛积,疸分为五、分型论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金匾要略》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他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临床各科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一直被后人所遵循。其方药来源于伊尹《汤液经》而推衍于张仲景,其立法、处方的严谨性,选药用量之精当,煎服用法之微妙,堪称楷模。笔者仅就仲景论治中选用特殊煎液的作用予以剖析,以期对世人有所启迪。三百烂水又称甘湖水、劳水、手杨水,作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村杨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烂”乃熟之意。将水杨之千万遍已无力即为熟。盖水本性寒属咸而体重,熟之则性柔甘…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安神10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具有安神作用的方剂颇多,大部分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笔者根据其不同作用的方剂,归纳为安神10法,探析如下。1温补心阳安神法仲景用此法治疗心田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宁证的方剂有《伤寒论》枝枝甘草汤(桂枝、甘草),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修”;桂枝甘草龙骨牡螨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技会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主治“必惊狂,卧起不安”。上述3方所治之心神…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张仲景在黄疸的治疗上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治疗黄疸的思路有: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利小便以祛邪,清下郁热以祛邪,活血化瘀以祛积,疸分为五、分型论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瘘,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秦汉医学之大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其典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组方者计33方,方后加用附子者4方,共计37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研读学习,将仲景运用附子的经验归纳为8法,探析如下。1扶阳达邪法凡表证未解,又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又复感外邪者,则宜用扶阳达邪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结合现代实验资料。对张仲景运用甘草的经验加以探讨。认为仲景不仅用甘草调和药性解诸毒,而且用以健脾温胃、缓急除挛、补肾益气、温阳治厥。特别是甘草的温阳补肾治厥逆的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临床上小剂量用药,常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又可防止药量过大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节约药物。而较为系统的小剂量用药经验,可谓先见于仲景。现将其略加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