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地比较了82例患颈段疾病经脊髓造影和脊髓造影CT检查结果,34例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9.5%,脊髓造影CT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4.3%,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作者认为脊髓造影可以完成一般常见颈段疾病的诊断脊髓造曩CT不仅对颈段疾病诊断率高,而且准确,可靠,是制定手术方案和判断疗效的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基础下合理降低CT扫描剂量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低扫描剂量CT肠道重建是否可行是近年来探讨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肠道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鲜离体猪结肠制作36枚息肉模型。按设置参数不同随机分为3组:150 mA,100 mA, 50 mA。采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扫描。每组肠段均行3个角度扫描,即猪结肠纵轴与扫描架平面成0°,45°,90°扫描。在工作站上用仿真内镜技术进行肠道重建,根据图像诊断结果比较3组对息肉的灵敏度。结果与结论:36枚息肉在150 mA,100 mA, 50 mA扫描强度下分别检出36枚,35枚,33枚,各自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7.2%,91.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2)。在0°,45°,90°不同扫描角度下检出的猪结肠息肉数分别为34枚,34枚,36枚,各自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4.4%,10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4)。提示低剂量多层螺旋CT肠道重建图像可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可满足仅单纯查看结肠息肉的诊断需要。多层螺旋CT以50 mA的管电流扫描剂量遵循了X射线正当化,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放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可以很好地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3.
背景: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再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其微创性和价格等因素均影响了造影复查率。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3/2008-07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门诊复查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于支架置入后同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0±9.6)岁。 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38个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检查和重建分析,对支架的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价,与“金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64层螺旋CT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血管再狭窄情况。 结果: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置入的支架均能清楚显示。在置入的38枚支架中,CT显示32枚支架保持通畅,并与常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吻合;另有6枚支架64层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后发现其中有4枚互相吻合,而另外2枚再狭窄未得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64层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18%。 结论:64层螺旋CT在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问题上有很高准确性,能较准确地区分支架开通和闭塞。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室出血,9例两次以上脑出血,分别作头颅CT平扫与CTA,观察其出血病因。结果 CT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达90%,其中检出动脉瘤41例(82%),动静脉畸形3例(6%),血管发育不良1例(2%),结论 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安全,快捷,有效,无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42例进行头部CT血管造影。结果检查成功率100%。其中4例检查时感头晕、恶心,经对症处理后检查顺利进行。结论为使检查顺利,护理操作必须规范化、程序化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颈椎X线平片、脊髓造影、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显示脊髓造影、造影CT和MRI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88%、94%和95%。文中讨论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并提出脊髓造影和造影CT检查可作为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utiple plane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透视(volume rendering,VR)和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重建方法提供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动脉瘤自身的形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血管造影,尤其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至今,由于影像技术、DSA血管造影机诸多后处理功能的进步,如三维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imagingtechnology;图1)、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2)、双容积重建(doublevolume,DV;图3)与三维影像融合技术(three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患者39例,均行CTA检查,其中CTA示正常表现者15例,脑血管病变24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及VE等技术后处理。结果15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24例脑血管病变显示清楚,诊断明确。结论多层螺旋CTA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筛选、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挑选100例头部64排CTA检查患者,采用VR、MIP、CPR对图像后处理.结果 正常25例,异常75例,其中椎动脉变异28例,迂曲至对侧30例,轻或中度狭窄27例,一侧闭塞2例,基底动脉迂曲狭窄3例,其中2例同时伴椎动脉狭窄;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以上多种类型.结论 64排螺旋CT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是一种无创、安全、定位定性准确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CT血管造影扫描。观察64层螺旋CT脑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观察血管造影后患者的劲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明显长于健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能同时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部血流灌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估多层面螺旋CT皿管造影(multi—slice helic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病例应用Aquilion多层面螺旋CT于术后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遮盖容积重建以及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结果 对于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MS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但对于使用普通合金动脉瘤夹以及GDC弹簧圈栓塞病例MSCTA术后重建伪影大,难以对动脉瘤体是否消失和载瘤动脉情况作出评价。结论 可以将MSCTA作为使用钻制动脉瘤夹病例的术后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一、多层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指采用宽探测器技术,即探测器排列数增加,具有4层以上探测器的螺旋CT。它是在199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首次正式推出的,是继1972年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进入临床应用和1991年单层螺旋CT(single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SSCT)研制成功之后,CT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常规螺旋CT扫描采用准直宽的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每旋转1w得到1个层面图像。而MSCT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和颈椎解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观察了62例颈椎病(神经根型34例、椎动脉型3例,其中推动脉和神经根的混合型18例、椎间盘突出25例)和14具颈椎标本,探讨了颈椎病发病机理和CT表现,CT表现为:(1)钩突骨质增生;(2)椎间孔狭窄;(3)颈椎失稳;(4)椎间盘突出;(5)椎体周缘骨赘和韧带骨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许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金标准对照观察的临床诊断实验,于2005-06/2006-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6-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或可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8例。 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目测直径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分别对28例患者的280个节段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纳入的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依节段计算多层螺旋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状动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多层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66.7%,98.6%,90.3%和93.6%。 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尤其针对筛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骨折块的数目、移位、关节面的受累情况,关节间隙内骨折碎片的位置情况十分复杂,仅凭X射线平片难以良好显示,轴位二维CT虽然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但缺乏立体感,难以准确、全面评价骨碎片的整体情况。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和修复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踝关节骨折的Danis-Weber分型,并制定内固定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按Barid-Jackson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与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B型患者22例(61%),C型患者14例(39%)。治疗效果显示,36例患者中优19例(53%),良13例(36%),可4例(11%),优良率为89%。提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真实反映踝关节骨折的病变情况,对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随心血管支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以及支架再狭窄等问题不断出现,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术后的随访,对不同的心血管支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特点,对心血管支架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4岁。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MSCTA发现34个,DSA发现35个,准确率分别是89.5%和92.1%。两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配对χ2检验,P>0.05)。结论与DSA相比,MSCTA不仅可以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并能精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方向,以及与邻近血管和骨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弥补DSA检查的不足,对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患者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以其优异的性能推进了CT血管成像(CT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已超过常规血管造影。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我科在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26例脑膜瘤术前采用3D-CTA检查,着重探讨其对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其中30例做了脊髓造影和CT扫描,经手术证实两种检查的准确率,以探讨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