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和脑寄生虫病。颅内感染基本病理变化为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CT和MRI上 ,脑膜炎表现为脑膜渗出、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外积脓、脑室炎和脑室积脓等。脑炎表现为脑水肿、脑软化、脑脓肿、脑囊肿和肉芽肿等 ;脑炎治愈后遗留瘢痕、钙化、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萎缩。脉管炎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静脉窦栓塞和感染性动脉瘤等。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三者 ,可互相转化或同时伴存 ,因此 ,构成了一幅极为复杂的影像学图像。1 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 ,常见为脑膜炎双球菌、肺…  相似文献   

2.
脑膜炎分类 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膜炎指软脑膜、蛛网膜的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引起疾病的病原体由细菌、结核、病毒、霉菌、螺旋体、寄生虫等.这些致病菌可侵犯脑膜,也可侵犯脑实质,因此临床上也称为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典型的脑膜炎临床表现有三大症状及体征即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  相似文献   

3.
对小儿脑脊液细胞学临床检查结果表明,此项检查具有独特的临床使用价值,尤其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白血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情进展,设计治疗方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膜刺激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体征,对于判断脑膜病变有极重要价值。一、脑膜刺激征常见的原因:①脑膜的炎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脑脓肿、脑血栓性静脉炎等;②蛛网膜下腔内异物刺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白血病时白细胞浸润、肿瘤(淋巴瘤、肉瘤、脑膜癌)、药物鞘内或脑池注射;③颅内压增高;④其他:如无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白塞氏病、小柳-原田氏病、变态反应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型16(C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多数患者表现为一种轻微的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例可迅速发展为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由EV71引起的感染,而小于3岁的儿童是最容易发生EV7感染且中枢神经系统最易受累~([1-2])。常伴随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炎、小儿麻痹症样瘫痪、心肺衰竭,甚至导致死  相似文献   

6.
张金英  蔡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503-3504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膜炎/脑脊髓炎是2016年梅奥医学中心神经免疫实验室率先发现的一种疾病,皮质类固醇反应性脑膜炎或脑炎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具有复发性,有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共存,34%~38%的GFAP-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患者合并肿瘤[1].GFAP-IgG血清学阳性是自身免疫性GFAP脑膜炎/脑脊髓炎的特异性指标,可与其他疾病如血管炎、感染、炎性脱髓鞘疾病、淋巴瘤、胶质瘤、转移瘤等进行鉴别.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GFAP血清学阳性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知识角     
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理解剖学上有何不同?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水肿,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浆外渗,使脑脊液混浊,呈化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病变部位在中枢神经部位,由大脑到脊髓,而以大脑状出血、基底核、间脑、中脑为最严重。肉眼可见脑膜、脑组织均有水肿,充血、点状出血。严重者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灶。显微镜下可见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小血管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脑炎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并发症,早在20世纪4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发病与MP感染相关:随着常见传染性疾病疫苗预防接种计划的普遍推行,以往常侵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脑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相反,近年来呼吸道MP感染的广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崇雨田 《新医学》2003,34(6):343-345
1引言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加之许多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较容易造成误诊误治;隐脑常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在国外,新型隐球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正逐年增多,隐脑已不再是罕见疾病,临床医师应熟悉及掌握隐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诊断与治疗体会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  相似文献   

10.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临床荟萃》2004,19(13):745-74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对照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3组脑部疾病间的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方差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液IgA、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M较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P <0 .0 5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IgG较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和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和差异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得新 《临床荟萃》2004,19(21):1204-1206
神经病毒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从临床角度看,它可以分作急性神经病毒病和慢性神经病毒病。急性神经病毒病主要表现为炎症,如脑炎、脑膜炎和脊髓炎等。慢性神经病毒病主要为变性性和(或)脱髓鞘性脑病。  相似文献   

12.
硬脑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的常见并发症,而硬脑膜下腔穿剌放液仍是目前最简便和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一、硬脑膜下积液主要是化脑的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常并发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所引起的化脑和病原菌不明的化脑,以及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也可见于脑外伤、颅内出血等。约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平扫可发现5例位于基底池的脑膜病灶;增强扫描有11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6例结核性室管膜炎2例,颅神经受损1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1例。结论:活动性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基底池的脑膜强化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化,以软脑膜-蛛网膜型强化多见,可伴脑膜、脑实质内粟粒型结核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8例(隐脑组),病毒性脑炎患者20例(病脑组)及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例(对照组)脑脊液中IL-6、IL-10和TNF...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结核性脑膜脑脊髓炎(结脑)比较少见,发病年龄增高,以及某些临床病状的改变,往往造成早期诊断的困难。结脑在临床上是一个远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遇到病因不明的脑膜炎或脑膜脊髓炎,必须及早考虑到结核性的可能,以尽早进行特异性治疗。 发病情况 结脑最多见于粟粒型结核病例。Falk报告的结脑病例中,仅19%没有脑膜外的结核性病变。过去,结脑作为早期播散性结核病,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时期,但目前最高发病率已转移到了较高的年龄组,这就形成了在较高年龄组才出现原发感染及继起的血源性播散现象。此外,结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或弥漫性损害。VE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10年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CT与磁共振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T和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CT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和化脓性脑膜炎的准确率分别为81.48%(21/27)、66.67%(10/15)、58.33%(7/12)、66.67%(4/6),总的诊断准确例数为42例,准确率为70.00%;磁共振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8%(24/27)、80.00%(12/15)、83.33%(10/12)、100.00%(6/6),总的诊断准确例数为57例,准确率为95.00%。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在临床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CT与磁共振诊断均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对临床疾病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相对于CT诊断,磁共振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可...  相似文献   

18.
黄广丽 《临床荟萃》2011,26(4):323-324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引起,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病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进展,发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9.
桂莉莉 《当代护士》2014,(3):116-117
病毒性脑炎,又称散发性脑炎或非特异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可伴有脑膜炎,主要见于青少年,是近年莱国内较多见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病综合征,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本病在我国多为散发,有时病因学诊断困难,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部位、病毒的毒力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亦可不一。  相似文献   

20.
<正>手足口病是一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手足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传染病,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和循环衰竭,死因主要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呼吸与循环衰竭等。今年在我市多个地方暴发疫情,导致部分患儿残疾或死亡。2010年3月~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符合临床诊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