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i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 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门静脉途径中西药物灌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电视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左支行门静脉造影、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术及门静脉系统药盒植入术,并经药盒行门静脉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患者行经皮门静脉左支穿刺插管、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治疗及门静脉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均获成功。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后,压力下降(10.8±3.2)cm H2O,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随访(11±8.5)个月,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胃底静脉食管静脉栓塞联合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能有效降低静脉压力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文章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 1992~ 2 0 0 1年施行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 32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4 3例 (13.1% )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 4 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中 ,1例发生感染性门静脉炎死亡 ,其余均康复出院。单纯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 138例 ,血栓形成 2 6例 (18.8% ) ;行脾切除加分流术患者 191例 ,血栓形成 17例 (8.9%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8.4 4 ,P<0 .0 1)研究显示门静脉高压症外…  相似文献   

5.
何军强  宋涛  吴超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02-1803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 A—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2例Child—B级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其中1例死亡。术后经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34例,好转9例。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 A—B级)采用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扩大了手术范围,增加了手术难度,但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结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我院收治的3例肝结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仅2例疑为肝结核。3例均行肝切取活检术。1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2例行全脾脏切除术,3例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获痊愈。结论:肝结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少见,易误诊,预后好。肝切取活检是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法,其治疗以外科、内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_1和H_2受体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和病人肝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3H-吡拉明和~3H-甲氰咪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10只大鼠肝硬变模型和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病人的肝组织进行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 肝组织结构的H_1、H_2受体密度(每1000μm~2银粒计数)对照组/肝硬变大鼠分别为,H_1受体:肝细胞346.5±31.8/116.9±17.7,肝静脉276.9±17.6/27.1±4.6,肝动脉31.4±6.9/12.4±3.1,肝门静脉24.7±10.7/15.8±3.8;H_2受体:肝细胞288.9±21.2/168.0±23.7,肝动脉234.6±8.7/153.7±25.2,肝门静脉229.8±28.3/148.3±18.0,肝静脉261.3±35.8/141.0±18.3。对照组/肝硬变病人H_1受体:肝细胞68.7±8.7/63.1±5.5,肝动脉40.6±7.5/35.5±4.7,肝门静脉38.8±5.2/34.4±6.8,肝静脉35.6±8.2/34.7±5.0;H_2受体:肝细胞511.9±37.6/168.4±22.6,肝动脉175.4±26.1/55.6±7.1,肝门静脉166.4±17.7/52.0±5.4,肝静脉313.0±52.4/238.8±40.7。结论 大鼠以H_1受体占优势,人以H_2受体为主;肝硬变大鼠及病人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多由肝脏本身病变—肝硬化所致,且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也常有相应的术后并发症,而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预后多很好。所以,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是否属肝外型,对拟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盛××,女,38岁,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  相似文献   

9.
刘光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4-25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统计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8例,其中38例患者行脾切除+胆囊切除设为A组,20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胆囊全切,胆囊次全切,胆囊造瘘)除设为B组。结果 A组患者(胆囊切除+脾切除)在术中出血量(439.6±12.5)mL和术后住院时间(5.3±1.6)d上都明显低于B组(单纯胆囊切除)的术中出血量(672.4±17.9)mL与术后住院时间(10.8±1.9)d,(P<0.01)。A组手术时间(102.9±20.1)min较B组(82.1±15.3)min长(P<0.01)。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同时行胆囊切除与脾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准备的效用。方法 将 4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高压氧治疗组 2 6例和对照组 2 0例 ,监测其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肝脾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术前的肝功能为 :TBiL =(5 7± 5 0 ) μmol/L ,ALT =(39± 36 )U/L ;5 4%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3秒 ;B超门静脉内径缩小的有效率为 73 .1% ;脾脏径线回缩有效率为 6 1.5 %。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是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准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与门静脉、胃左静脉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1 - 3 ] ,本文对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及其比值和胃左静脉内径进行研究 ,探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出血患者上述管道的变化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门静脉高压患者 6 9例 ,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有食管静脉曲张 ,其中男性 5 5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8~ 70岁 ,平均 48岁。按检查时出血否分为食管静脉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出血组 :39例 ,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4~ 6 5岁 ,平均 47岁 ;非出血组 :30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  相似文献   

12.
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施行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分别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脾前为(3.06±0.39)kPa,切脾后为(3.07±0.32)kPa,离断术后为(3.22±0.31)kPa,切脾后与切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离断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早期出现肝性脑病,27例术后3~6个月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1例术后16个月死于肝硬化恶变。有25例患者随访3年,2例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远期未发现肝性脑病患者。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为理想的有效术式,能降低术后远期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陈德雄  庞桦进  李冲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17-118,12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价值。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TIPS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分析手术治疗疗效,随访TIPS组患者出院后的手术并发症出现情况,并随访所有患者的存活时间及死亡原因。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13.1±1.3)mmHg,术后2周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缓解,术后TBIL、ALT测定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hild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TIPS组出现肝性脑病6例,支架梗阻4例,患者存活时间为(5.1±1.1)个月,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68.8%),上消化道出血4例(12.5%),其他原因6例(18.8%);对照组患者存活时间为(1.1±0.6)个月,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57.1%)、上消化道出血7例(33.3%),其他原因2例(9.5%)。结论TIPS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龚先贵  范新萍  吴红 《江西医药》2010,45(7):654-655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脾静脉血栓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并发脾静脉系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病人36例,脾静脉血栓发生5例,约7.2%。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经早期口服双嘧达莫、拜阿司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治疗,随诊3~6个月,血栓无进一步发展或消失,也未引起相应其它并发症。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脾静脉系统血栓有一定发病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8-244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B超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将186例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比较。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直径≥1.6Cm、脾静脉直径≥1.1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玉梅 《贵州医药》2009,33(2):183-18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一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建立一条连接门与肝静脉的限制性分流通道,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0-2006年采用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超声血流参数。方法健康2月龄湖北白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6头普食喂养作对照组,24头用四氯化碳诱导门静脉高压症作实验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和计算门静脉(PV)、脾静脉(SV)内径及其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结果①实验组门静脉压力为(4.3±1.2)kPa,对照组为(1.6±0.8)kPa;②实验组肝假小叶形成,可见腹水和胃底静脉曲张,脾明显增大;③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升高,白蛋白/球蛋白降低;④实验组较对照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其超声血流参数变化规律与人相近,为猪至人肝移植积累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强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李娟  苏国权 《河北医药》2003,25(12):934-93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关键[1] 。 1998年至 2 0 0 0年 ,我们采用强肝胶囊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高的慢性肝炎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将 80名患者随机分 2组。治疗组 40例 ,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 4 0 .6± 10 .3 )岁 ;慢性中度肝炎 2 2例 ,重度肝炎 4例 ,肝硬化 14例。对照组 40例 ,男 3 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 4…  相似文献   

19.
10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 加综合征属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 ,该病在我省多发 ,严重威胁病人健康。两年来 ,我科在对 1 0 0例该病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 ,施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1 0 0例 ,其中男 68例 ,女 32例 ;年龄 2 9~ 56岁。病人均有腹胀、食欲下降、乏力、肝脏肿大表现。 78例病人伴腹水 ,70例病人伴下肢水肿、色素沉着。下腔静脉造影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手术治疗方式 :根治性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 (以下简称根治术 ) 36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2 4例 ,肠腔静脉架桥术 2 0例 ,脾静脉颈内静脉架桥术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8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TIPS治疗后,治愈7例(87.5%),好转1例(12.5%),治疗后门静脉平均压力(18.79±5.23)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2.83±7.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门静脉平均压力,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