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秀 《哈尔滨医药》2001,21(4):94-95
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部门,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将供应室所供应的无菌治疗用品,直接用于对患者的治疗护理。供应室供应的灭菌物品如有1件因污染而带菌,所占比例虽然微不足道,一旦该物品用于某一患者,其后果则不堪设想。可见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供应室是全院无菌医疗器械的供应部门,如何加强供应室管理,保证临床医护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加强无菌物品质量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主要供应单位,无菌间处于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终端。为了确保医疗物品灭菌工作的到位,防止无菌物品再污染,我们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供应室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无菌间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尚春桃  尚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33-353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室已从过去的辅助科室转变成了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而无菌物品是医院无菌手术,诊疗穿刺,无菌技术操作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直接用于病人,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无菌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问题。 1 加强学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保证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我们组织全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窒医院感染管理》等,以提高大家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并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消毒供应窒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这些规范和制度是供应室消毒、灭菌、无菌物品监测及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只有全方位监测供应室所供无菌物品 ,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 ,保证每一件无菌物品合格率 10 0 %,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是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 ,现总结如下 :1 组织管理1 1 重视消毒灭菌工作 ,坚持经常性的医德医风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的教育 ,注重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定期抽查考核 ,以利强化巩固并实行持证上岗 ,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1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层层把关 ,按章办事 ,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 ,空气、物品、手的监测制度 ,掌握灭菌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作流程中环节质控.结果: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结论: 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纸塑包装作为一种优良的灭菌包装材料,能延长无菌包的有效期,有效降低器械的灭菌次数,节约成本。我院采用纸塑包装物品、器械进行灭菌,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无菌物品的监测,预防院内感染。方法做好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监测。结果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和临床的安全使用,杜绝院内感染。结论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布局及工作流程,确保了医疗安全和患者早日康复,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为病人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内重要技术及仪器设备装备部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菌物品的供应是无菌技术操作的基石.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upply service depart-met,CSSD)是医院集中处理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部门,CSSD的全程监管追溯系统是一种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术间内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质量低的原因,列出改善措施实施质量改进,提高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合格率。方法运用根源性分析法(RCA)结合鱼骨图,找出一次性无菌物品不合格的近端原因并进行根因查证,针对根本原因列出改善计划逐步实施。结果护士主动参与,切合临床实际的改进措施易于执行,改善后手术间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质量较改善前明显提高。结论根源性分析法简单实用,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和应用,着眼于系统,可找出组织或流程设计中的缺陷,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廖淳  欧春红 《北方药学》2014,(1):170-170
目的:通过规范口服药发放流程,减少口服给药过程中的缺陷,确保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方法:对比实行双人床边核对口服药发放流程前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双人床边核对后,口服药发放差错事件从原1.15%下降到O.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了护士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发药差错事件,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利于增进护患信任,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3.
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能否防止或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如果不注意无菌物品的环节质量控制,临床使用时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埋下事故隐患。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供应室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器材及敷料供应中心,也是医院一切再利用物品回收处理中心。其工作范围广,涉及面大,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工作始终贯穿供应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无菌物品质量,预防院内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侯玉华  邹庆英  查邓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67-3668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方法及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对门诊2 190例因外伤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病人随机分改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教科书规定进行皮试;改进组皮试溶媒用生理盐水,改进皮试注射方法.结果:改进组皮试阳性率为25.98%.对照组皮试阳性率为41.09%,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试结果阳性工作流程的改进,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4,(37):3487-3489
目的:缩短门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统计2013年每月药师摆药后患者未领取即无效摆药的高、低处方量)、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患者200份和药房工作人员50份)的方法分析引致高峰时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较长的原因,改进门诊药房发药流程及制订相关措施,并评价改进后效果。结果与结论:引起取药时间长的原因主要是无效摆药处方量大(65112张)、患者不知晓取药流程、取药大厅秩序混乱等,为此采取了流程改进(患者缴费后取药信息延迟3 min再传入药房后台摆药)及完善配套设施、明确流程标识、优化等候环境等相关措施。结果无效摆药处方量由每日最高量112张减少至8张;患者取药时间由30112张)、患者不知晓取药流程、取药大厅秩序混乱等,为此采取了流程改进(患者缴费后取药信息延迟3 min再传入药房后台摆药)及完善配套设施、明确流程标识、优化等候环境等相关措施。结果无效摆药处方量由每日最高量112张减少至8张;患者取药时间由3060 min缩短到260 min缩短到28 min;药师每人每天发放处方量由原来114张增加至134张;患者满意度从88.6%提高到97%,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手术室感染管理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手术室担负着手术和抢救患者生命的任务,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患者手术安全,降低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浅谈消毒供应室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医院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工作,还负责一次性物品的保存、发送、回收等工作。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1措施1·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万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919-1919
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合格的消毒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条件,无菌物品灭菌质量的保证和灭菌后物品保持无菌状态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更是预防热源反应、减少微粒危害、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陈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686-686
目的:探讨层流无菌病房预防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层流无菌病房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列表研究方法,将50例白血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层流无菌病房保护,对照组住普通病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次数及部位。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感染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68%(P〈0.05),观察组的呼吸道、口腔黏膜、消化道、肛周感染以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白血病患儿实施层流无菌病房的保护,可以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