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奇经八脉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经八脉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最早散载于《黄帝内经》各篇,到了《难经》才有专篇阐述,并将八脉总称为“奇经八脉”。以后晋代皇甫谧、王叔和,元代滑伯仁,明代杨继洲、李时珍等医学家所编的著作中对奇经八脉各有论述,特别是李时珍专门编写了《奇经八脉考... 相似文献
2.
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阳(?)八脉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但与奇恒之府(脑与女子胞)有密切关系。其生理能功,主要是对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在临床应用上,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是指具有专穴的任、督二脉和交会于十二经穴的冲、带、阴维、阳维、阴(?)、阳(?)六脉。其中尤以任、督二脉的腧穴运用最为广泛,督脉经穴主要主治脑与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3.
敷脐疗法在内科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敷脐疗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万病回春》载:“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三、四卷也记有许多的脐疗方药,尔后各种医籍皆有载述。迨至清代吴师机著《理论 相似文献
4.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正经循行次序的约制,也无表里相配关系,而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所以《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正经的气血满盈之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正经的气血不足之时,奇经八脉之气血便还流到十二正经中。因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 相似文献
5.
“瘀血”是一种病理变化的产物,但是又能作为一种病邪,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某些脏腑组织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活血化瘀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法则之一,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疾病在其演变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常易出现气阴两虚之证,适时运用益气养阴法,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促进机体重建或恢复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从而截断疾病过程正邪交争的恶性因果转换,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在临床中,益气养阴法不仅可以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亦常作为许多内科慢性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基础治疗。现试举几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是吴鞠通的主要临床经验之一。吴氏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辛开苦降为主的方剂有78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23.5%,其治法有苦辛温法、苦辛寒法、苦辛淡法、苦辛甘法、苦辛通降法等37种。纵览《吴鞠通医案》,其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内科疾病达32种之多,所治疾病遍及上、中、下、三焦及五脏六腑。辛开苦降法的运用范围是如此广泛,笔者在此试作粗略的概括。一、辛开苦降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辛开苦降法是治疗温病的一大法则,辛散可祛邪,苦降可燥湿,病在上焦者以苦辛宜发之,病在 相似文献
8.
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滕××,女,62岁,家庭妇女,肥胖体型。自1976年地震后,三年来精神紧张。每当大便后则自感后背有一股气流,从骶部自下而上升起,直至脑后方觉气流散失,同时发生头昏目眩、恶心欲吐、胸闷气喘、心悸耳鸣,持续5~6分钟,最后四肢厥冷,满头冷汗,始恢复正常。经好几家医院检查,未得确诊;屡服中药,症情也不见好转;根据症状及排便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泛化现象对症投药,亦终无效果。1980年2月来诊,见其脉象除两尺较弱外,其它几部 相似文献
9.
锡类散为口腔科常用成药之一。有清热杀菌、生肌止血、定痛作用,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几年来,我们汲取了外地经验,用锡类散内服、灌肠,治疗伪膜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奇经八脉交会的八个穴,元·窦汉卿非常重视。他在《针经指南》序中称:“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也。”因此,习称为“窦氏八穴。”同时在他所著的《标幽赋》中还记述了“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简要地把奇经八脉所主的多种疾患,从阴阳表里区别为两大类。在临床配穴规律中,仍多将此穴放分成四组合用。兹举例说明如下: 临床配穴一、公孙内关公孙通于冲脉,内关通于阴维脉,两脉合于心胸胃,主该部表现的疾患。可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其他消化道等病。 相似文献
11.
反佐之法 ,考其源流 ,首推《内经》 ,其最初的含义是指对于纯粹的寒证 ,须在热剂中稍加寒品 ,对于纯粹的热证在寒剂中稍加热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 :“奇之不去则偶之 ,是谓重方 ,偶之不去 ,则反佐取之 ,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可见 ,《内经》所云反佐之法就是所使用的佐药与其他药物性质相反 ,而与其所要治的病证的寒热属性完全相同。这种反佐之法运用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患者拒药 ,发生格拒不受之现象。本来 ,中医治则治法本应“治寒以热 ,治热以寒” ,是谓正治之法 ,其所以反佐运用 ,是因为寒证多在下在内 ,热性药属阳 ,具有上升… 相似文献
12.
奇经八脉的临床应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经八脉的临床应用特点戴居云,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与十二正经共同构成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其临床应用特点浅述如次,...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认识为什么称八脉是奇经?叶氏在《存真》一案中说:"十二经属通渠旋转,循环无端,惟奇经如沟,满溢流入深河,不与十二经并行者也."并概括地阐述道:"奇经八脉是不拘于十二经"、"督脉行于身后,带脉横束于腰,维跷一身之纲领."叶氏根据《难经》对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和病变时所出现症状的记载,再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八脉分析得很透沏.如对冲脉病的阐述,由于冲脉主经水经水来源于血,血由脾胃所生.所以叶氏指出:"冲脉 相似文献
14.
谈谈温胆汤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胡曼华温胆汤乃唐代孙思邈所作,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加减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现代临床通用方。1温胆之义人体之五脏,皆藏而不泻,人体之六腑,皆泻而不藏、胆为清净... 相似文献
15.
黄芪内科临床运用体会孙书华(沧州市中医院061001)黄芪为补药之长,是临床常用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气补虚、升阳固表、托毒排脓等作用。堪称“药物实验大师”的张锡纯老先生对黄芪的论述也是匠心独运,别具特色。笔者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黄其美凡因血脉瘀滞不畅,气郁血涩而致的各种有关临床病症,称为瘀血证。采用活血气、祛瘀生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并有定痛消肿、散结化瘀的药物为主,按中医的配方法则,配伍成方,可治疗瘀血症的一类方剂,称为活血化瘀剂,运用活血化... 相似文献
17.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麻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甘草组成。功主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阳虚寒凝痼疾,是外科治疗阴疽的常用方。我们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亦每获卓效。现举案如下。 1 哮喘李某,男,19岁,农民。1987年2月25日诊。患者自幼哮喘,每年冬春两季均有发病。1月前因感冒而哮喘发作,经用西药抗生素、解痉平喘药及中药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治疗,效不显。症见胸闷喘息,张口抬肩,痰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方法:结合常见病症的主要病理,运用柴胡疏肝散调理肝气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症下药加味治疗。结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达90%以上,治疗郁证的有效率达84%~89%,治疗内伤咳嗽有效率达95%以上。结论: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功能,对治疗内科滞气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4):46-47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近年来各地报道该药的治疗作用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有关资料介绍如下。肺源性心脏病:易思犤1犦采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肺心病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结果,显效2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支气管哮喘:倪学莉犤2犦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3例,治疗结果,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脑供血不足性眩晕:黄文犤3犦用川芎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 相似文献
20.
陈四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2):15-16
<正>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 VumicaL的成熟种子,又名番木鳖,性味苦寒有大毒。《本草纲目》言其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钱子主要成份为生物碱,其中以士的宁为主,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肠蠕动、增强骨骼肌紧张度及改善无力状态的作用。当今马钱子广泛用于内科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