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随机选择44例ASAI~Ⅱ级剖宫产病人,均分为两组,I组22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2例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I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比较广泛,本研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剖宫产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将5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血压降低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血压降低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24%,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6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可为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提供快速满意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但风险与并发症因此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12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T6时间,最高麻醉平面的到达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中较好的麻醉方式,能够较快的达到运动及感觉的阻滞效果,达到最高麻醉平面,有较好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在东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就诊的80例欲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40例产妇.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200例择期剖宫产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三方面比较,均优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对产妇、新生儿安全性与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37例妇科子宫全切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08年收治37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31~53岁,体重47~72 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14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23例,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ECG、SpO2以及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情况,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8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0.95%;治疗组:优19例,良4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0.
我院麻醉科2008年1-8月共行剖宫产术297例,其中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29例,除1例产前子痫患者运用气管插管全麻,1例腰穿失败改连续硬膜外麻醉外,其余27例患者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分析236例腹式子宫全切术临床经过。结果:麻醉效果满意(99.5%),术中出血减少(15.56%),手术时间缩短(30~60分钟)术中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率97.88%,术后发热率16.10%,术后泌尿系感染率8.9%,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率6.28%,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率2.97%,残端出血率12.70%,远期卵巢功能紊乱率50.00%。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子宫全切,谨防近远期并发症,推广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全球面临的难题。在老龄化社会里,高龄老年人是一个普遍受到观注的群体。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倍受观注。本文从高龄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椎管内解剖特点、高龄老年病人CSEA技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等几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为高龄老年病人的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 (n =66 ,Ⅰ组 )和无环鸟苷组 (n =30 ,Ⅱ组 ) ,比较两组在治疗 1周前后的疼痛VAS评分 ,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有无后遗神经痛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 1周后患者疼痛VAS评分 ,Ⅰ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Ⅰ组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明显优于Ⅱ组 (P <0 .0 1 ,P <0 .0 5 ,P <0 .0 5)。随访 1周时的痊愈率、总有效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1 )。Ⅰ组无后遗神经痛 ,Ⅱ组后遗神经痛者达 1 3 .3 %(P <0 .0 1 )。结论 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优于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14.
丁强  李洋  周旭 《中医临床研究》2014,(33):130-13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h),分析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临床症状与效果的关系,并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于手法复位3天,1月后复查。结果:疗效结果改善率为68.48%,对照组46.4%,按分级疗效治疗组显效率83.33%,对照组优良率5O%;平均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运用量化评价方法易于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腹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急诊剖腹产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组和硬膜外麻醉(E)组(每组各30例)进行手术.观察两组起效时间、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术者对肌松的满意度、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C组麻醉起效时间较E组快,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E组,术者对肌松的满意率高于E组(P均〈0.01).结论: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麻醉用药量小的特点.既提供了满意的肌松又消除了单纯硬膜外麻醉时患者难以耐受的术中牵拉反应,是剖腹产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级48例,占96%,无1例差级,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苏醒时间最短8min,最长36min,平均(24.61±10.12)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疼痛感时间平均为(9.20±1.1)h,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止痛效果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复合用药量减少、麻醉、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本组病例行阑尾切除术,随机以针刺麻醉40例,硬膜外麻醉40例进行比较术中镇痛效果,生命体征的平稳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抗生素的使用及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以及观察两种麻醉方法的术中镇痛及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FPIA)测定利多卡因血药浓度;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浓度。通过临床观察及测定血浆肾素水平评价药效学;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与其盐酸盐进行比较。结果:药物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达峰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及末端相半衰期分别为(0.30±0.04)h,(3.96±1.14)mg·L-1,(10.92±2.36)h-1和(1.95±0.08)h;药效学参数;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4.38±0.78)min,(8.23±1.84)min和(57.22±10.35)min。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盐酸盐;达峰时间亦快于其盐酸盐;体内消除半衰期与其盐酸盐的消除半衰期接近。临床麻醉杭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快于盐酸利多卡因。研究结果证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快,但体内消除过程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利多卡因浓度。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根据对碳酸利多卡因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计算出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速率,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结果 对16例患者在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后30 min,手术中期及手术后期的48份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平均常规给药剂量为(3.72±0.55) mg·kg-1,平均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为(33.80±6.74) μg·kg-1·min-1,平均血药浓度为(2.76±0.98) μg·ml-1(n=48),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正常。结论 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后持续硬膜外输注给药的方案,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克服了由于硬膜外重复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及由此对药效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