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5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对115例患儿,特别是重症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手足口病尽快掌握护理要点,可以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控制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对抢救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成功率的重要性以及普通患儿的常规护理.方法 通过对693例患儿的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693例患儿,其中90例机械通气,均治愈出院.结论 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危重患儿的治疗顺利实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2009—03—2009—10笔者对3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8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密切 观察病情,重视患儿皮肤、口腔、健康教育及并发症等综合护理.结果 83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平均住院15 d,全部治愈.结论 消毒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严重并发症、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805/2008—12收治手足口病患儿76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断标准,男518例,女248例,年龄最小2月龄,最大16岁,2月龄~1岁74例,1~3岁522例,3~7岁132例,7~12岁32例,12岁以上6例。766例手、足、臀部均有米粒大小丘疹、疱疹及口腔溃疡,发热586例,手抖、易激惹26例,抽搐昏迷1例,肺出血1例。 相似文献
6.
2009-05我院共收治5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无死亡及后遗症,1周左右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20例,〈5岁47例,〉5岁7例,合并支气管炎1例。持续发热1~4d,T37.5~38.5℃;发热1~2d后出现皮疹,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疱疹,呈扁平状凸起,从米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较硬,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疾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3-7岁的儿童。引起本病的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 16和EV 71型最常见。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疱疹及胃肠道症状,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相似文献
9.
2011-05-2011-08我院共确诊并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48例,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现将维生素C治疗手足口病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7月龄~9岁,平均4.1岁;T 37℃以下6例,37℃以上42例.手足口病皮疹疱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疤等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口腔黏膜出疹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咽峡、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足口病18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8-04-2010-06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88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8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108例,女80例,年龄5月龄~5岁3月龄;城镇147例、农村41例;绝大部分患儿有发热,T 38~39.6℃,部分有咳嗽、流涕、流涎、拒食、恶心、呕吐等,手掌、足底、肛周见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斑丘疹、疱疹,口腔疱疹分布于颊黏膜,舌边以及硬腭等处,易破溃成溃疡。1.2护理方法1.2.1隔离消毒及时将患儿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洁净、温度适宜的病房内,且病房每日定时用紫外线消毒2 h。设立患者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其各种用 相似文献
11.
2009-03/2009-04我实习科室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个月5岁。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大腿两侧多见,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后不留痕迹。有26例出现口腔黏膜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病初口腔内出现大约4 mm水泡样黏膜疹, 相似文献
12.
13.
7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7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认为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对于控制疾病传播,降低发病率,促进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科学合理的治疗及精心护理、细致观察,25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无皮肤感染,无严重并发症,无后遗症。结论:完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细致观察,是缓解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009年4月-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3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大多数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252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252例手足口病患者给予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资料,提高治愈率。结论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将患者隔离,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进行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手足口病的管理,2008-05-02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我院为了规范手足口传染病的治疗及管理,于2008-05开始成立了手足口病房专用病房,至2009-04共收治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现将护理管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7月龄-7岁,平均年龄2.5岁。1.2护理管理1.2.1工作人员管理1.2.1.1成立手足口病专用病区在感染病楼腾出一层楼为收治手足口病病区,手足口病区的护士长由传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担任,护理部指导手足口病区建立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如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手足口病区探视制度、手足口病患儿住院家属须知及配合要求等等。1.2.1.2成立手足口病护理小组从内科、儿科、ICU等病区抽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共9人组成手足口病护理小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