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并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根据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剂型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2例,其中A组为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瑞能),每天1500ml,共7天,B组为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穿刺造口管给予普通匀浆膳食,每天1500ml,共7天;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营养、免疫指标。结果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O.05)。结论进展期胃癌在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长针刺式空肠造口置管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例;两组病例均于术中放置针刺式空肠造口管,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时间至6个化疗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瑞能,每天1500ml,共7天,B组则于化疗前拔除空肠造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等热量普通饮食;观察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化疗期间呕吐发生率及平均每日摄入量,比较两组化疗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白介素-2、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延长空肠造口管留置及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平均每日摄入量显著多于B组;A组化疗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8+比例变化显著少于B组(P〈0.001)。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延长针刺式空肠造口置管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减轻化疗呕吐,提高患者摄入量等优点,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提高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后,经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早期和化疗期间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2例行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病人,实验组28例术中行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对照组34例术中经鼻咽置入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术后48h内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经空肠造口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等,术后化疗病人观察营养和免疫指标等。结果 对照组排痰不利和睡眠不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d的肠内营养,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 P<0.05; t=2.870, P<0.01)。术后化疗期间,实验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免疫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后经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行早期和化疗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为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机体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及肠内生态营养组。于胃造瘘术后早期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普通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剂和肠内生态营养剂,共7d,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和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量。结果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除肠内普通营养组)以及绒毛表面积在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肠内营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IgA^+、CD3^+、CD4^+及CD8^+细胞数对照组大鼠低于各肠内营养组(P〈0.05),而肠内普通营养组又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添加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on,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n=8):SAP组(A组),EN组(B组),膳食纤维肠内营养(fiber enteral nutrion,FEN)组(C组)和对照组即假手术组(D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成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A组和D组术后36h开始自由饮葡萄糖盐水;C组和B组术后36h开始空肠营养管分次注射肠内营养液。5d后再次麻醉大鼠,收集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指标包括细菌移位率、胰腺病理评分、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浆D-乳酸以及小肠黏膜固有层CD4^+,CD8^+和CD4^+/CD8^+比值等。结果SAP大鼠结肠黏膜萎缩,黏膜腺体稀疏。FEN组结肠黏膜形态变化好于EN组。FEN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SAP组。FEN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EN组。FEN组与EN组比较,胰腺病理学评分、CD4^+、CD8^+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DF的EN在维护SAP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易位方面作用优于单纯EN。DF尚不能提高小肠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meral nutrition,EN)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PN组),每组20例。EN组术后12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液;PN组术后按常规,营养支持共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感染率(10.0%)较PN组低。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肠外营养(PN)组23例,肠内营养9EN)组22例。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时间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 、CD4^ 水平和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CD8^ 水平明显升高;而EN组术后CD3^ 、CD4^ 、CD8^ 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而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本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按患者的置管意愿及置管成功与否分为3组,即A组(n=30)行鼻胃管肠内营养,B组(n=30)行鼻肠管肠内营养,C组(n=30)行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后喂养。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C组PA、Hb水平较A组、B组升高,而WBC、PCT较A组、B组降低(P<0.05);C组脓毒症、MODS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较A组、B组更少(P<0.05)。结论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可以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降低营养风险,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倒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术中置穿刺式空肠造口管,术后20~24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静脉液体输入治疗和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化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7天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仍占据住院患者群体的一大部分。在其治疗过程中,肠内营养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能够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结局,如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花费。肠内营养途径有口服和管饲,目前喂养管放置技术包括鼻胃置管、鼻空肠置管、术中胃或空肠造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等。在实施肠内营养(尤其是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耐受性,如腹胀腹泻、反流和误吸,以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结论专业化和个体化应始终贯彻在临床肠内营养支持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复尔凯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用普通胃管(F16)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的通畅性,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或裂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分别为94.11%和9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咽喉疼痛8.84%;恶心、呕吐5.88%)低于对照组(咽喉疼痛28.13%;恶心、呕吐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达到胃管减压的相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Role of “two-point” stoma and pacing tubes bilateral through afferent loop of patients with Billroth ?? and Braun anastomosis during post operation and chemotherapy SONG Hong-jiang, WEI Yu-zhe, WANG Tie,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ch Intestine Surgery, Tumor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Ying-wei, E-mail: XYW801@sina.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wo-point” stoma and pacing tubes bilateral through afferent loop of Billroth ?? anastomosis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went Billroth ?? and Braun anastom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jejunostomy group, n=28) and control group (through nose group, n=34). Al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EN 1d after surgery and continue at least 7d.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 through the tube during chemotherapy, the adverse effect,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 lications were carefully observed during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A series of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post chemotherapy. Results In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sadvantage spit sputum and dyssomnia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for 7 days postoperation, the ratios of prealbum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t=2.347, P<0.05), and the level of WBC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2.870, P<0.01). In post-chemotherapy,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mmune st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ed by “two-point” stoma and pacing tubes bilateral through afferent loop of patients with Billroth ?? and Braun anastomosis. The method gives one more nutritional way for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胃癌手术后进行化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化疗之后营养指标以及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M、IgG、IgA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CD3、CD4、CD8明显优于对照组,TF、PA、ALB、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通过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22℃恒温,B组为30℃恒温,C组为38℃恒温。观察比较三组行肠内营养后7d内胃液pH值、胃液隐血试验及排便情况。结果三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显著高于B、C组(均P0.05);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A组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7例发生腹泻,B、C组分别有5例和7例发生,三组腹泻发生率及腹泻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肠内营养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且对腹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无风险的胃癌胃切除病人,围术期分别接受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回顾性分析三种方案的营养支持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将90例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肠道预适应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前口服、术后管饲整肠内营养混悬液[整蛋白-中链三酰甘油(TP-MCT)];B组(整蛋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C组(短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SP)]。比较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7天营养指标(白蛋白、总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7天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体成分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比较三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耐受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三组病人术后营养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腹胀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感染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感染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胃瘫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显著早于C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案在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无营养风险的病人,术前3 d常规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行肠道预适应,能够减少术后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感染、胃瘫的发生率,尽早恢复病人经口进食,提高了病人术后使用肠内营养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术前无肠道预适应病人,术后使用短肽型营养剂在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效果。 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单纯予以新辅助化疗),各6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本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D4、CD8、CD4/CD8、NK细胞的检测评价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及营养风险筛查(NRS评分)进行营养评价。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免疫指标、营养状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NK、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DI、SPF、PI、CD8、NR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可较好地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善其免疫水平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