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致残致死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2大疾病。结合前期对地黄饮子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实验研究基础,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系统梳理地黄饮子对AD和VD病因病机,及地黄饮子对其作用机制和AD、VD与地黄饮子主治喑痱证的关系,阐释“AD、VD/喑痱证”具有协同性,在病/证结合上明确地黄饮子对老年痴呆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地黄饮子防治老年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痴呆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以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D):中医认为其属于“呆证”“文痴”“善忘”“语言颠倒”“狂证”“郁证”等范睁。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前期或老年期,以进行性记忆等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性痴呆属于“老年呆病”范畴。然历代文献并无这一称谓,其主要症状的描述,散见于健忘、呆痴、痴呆、呆病等病证中。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而病机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故从这一角度整理相关文献,以期为下一步治则治法的确立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试论浊毒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痴呆 (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能力和人格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受损表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期痴呆已成为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从发病机制方面可将老年期痴呆分为:老年性痴呆 (AD)、血管性痴呆 (VD)、混合性痴呆和其他痴呆,虽均属中医的“呆病”范畴,其病位在脑,但由于发病因素与临床特征及病程进展的不同,有必要对不同痴呆类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寻找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有效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VD的发病率依研究人群和筛选…  相似文献   

5.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社会逐渐老龄化,痴呆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近年来,各国学者对老年期痴呆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国内中医界对老年期痴呆中最为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文献也日益增多。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提出了《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1],这一标准确定了“老年呆病”的病名,包括西医的AD与VD等疾病,并提出了辨证分型方案。然而,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表明AD与VD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情演变和预后都存在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醒脑冲剂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乾麟 《新中医》2001,33(3):71-72
对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用分组治疗方法,醒脑冲治疗组60例(AD病32例,VD病28例),脑复康对照组30例(AD病17例,VD病13例)。治疗结果显示醒脑冲剂治疗组治疗AD病总有效率84.4%,治疗VD病总有效率92.9%,与脑复康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显著性意义。醒脑冲剂对老年期痴呆的智力下降和精神行为障碍等相关症状改善率,以及CCSE、FAQ积分评分,也均优于脑复康对照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7.
AD的病因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最为突出,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临床上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和其他混合痴呆等,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往认为欧美国家人群中的痴呆患者以AD为主,亚洲国家则以VD为主。我国几个城市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VD为人口的324/10万,AD为328/10万。1990年张明远等与美国几家科研单位合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上海在55岁以上痴呆患者中,AD占64.7%,  相似文献   

8.
从肾虚髓空、痰瘀闭阻脑络论治老年痴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老年痴呆是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机能的全面损害,表现为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原发性退行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AD)两大类。前者称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简称AD),后者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常见于多发梗死性痴呆(MID),腔隙性痴呆及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痴呆等。属于中医老年呆症、文痴、善忘、痴呆、郁证、癫证等病证范畴。但不包括老年抑郁症、老年性精神病。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脑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异常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障碍等。目前该病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尔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混事性痴呆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病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老年性痴呆AD属于中医痴呆范畴,历代文献对该病立专论的较少,多散见于“呆证”、“文痴”、“郁证”、“癫狂”等病证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凡平素无痰而成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清·陈士铎《辨证录》首立呆病门,使中医对痴呆的认识逐渐完善。中医认为AD是以智能低下,记忆、理解、判断力明显减退,精神呆滞,反应迟钝,寡言善忘,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异常症候群。该病的病理机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心身疾病,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水平.情志变化贯穿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各个阶段.为了减少心身疾病的产生,应从情志入手,注重精神情志的调摄,积极预防;在治疗方面,采取情志调养与药物治疗并用等方法,从而提高心身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临床角度,论述排病治疗与排病反应。指出:排病反应是在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把病排出或者需要药物的帮助,或者靠自身正气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罗陆一  黄梦雨 《中医药学刊》2010,(12):2474-2476
冠心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属虚劳的范畴,可运用《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的理法方药,通过建中益气、温阳补肾、滋养心肝、扶正化瘀、益气补血、祛风散邪的方法进行论治,常可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中医望诊相关理论,观察脑血管病患者面部、舌部与胃肠道相关的投射部位色泽及纹理变化,分析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并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检测,以证实中医望诊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而探讨国人脑血管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面部及舌象的望诊,对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并疑为存在胃肠道疾病者,嘱其做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望诊所见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经望诊筛选后其胃镜检查阳性率为100.0%,幽门螺杆菌测定阳性率50.6%(39/77)。结论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相关性,脾胃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为中国人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阿尔兹海默病与帕金森病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具有一定的共性,归纳总结为神经元的凋亡;小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miRNA的表达;自噬过程的调节作用及P62蛋白的降解作用。通过对阿尔兹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共性机制进行归纳,其优势在于针对部分既有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又有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患者,可以采取同一种干预手段进行治疗,这将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的又一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为止 ,大多将伤寒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分别解释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和“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外感病”。笔者于教学中 ,也多遵旨授业 ,不越雷池。然每于解惑之余 ,颇感确有细化的必要。《伤寒论》涉及“伤寒”二字的原文有 98处。其内涵既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又有泛指、特指的区别 ;既有专论病证者 ,又有兼论证候转变者。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仅以广、狭区分 ,恐难明经旨。本文试从常规内涵和特殊指代的两个视角 ,做如下探讨 ,不当之处 ,望同道指正。1 常规内涵“伤寒”既有泛指一切外感疾病总称的广义内涵 ,又有专指感寒而发类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9月在山西太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的全国中医疑难病研讨会上,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以近期出版的《陈瑞春论伤寒》(增订本,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伤寒实践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二书惠赠,读后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精华,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已病之时,防止传变及病后康复,老年肺系病更应遵循,"未病养生,防病于先",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起居有常,情志畅达,睡眠良好;"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及时调理疾病先兆、萌芽,防止发展;"已病早治,防其传变""见微得过,用之不殆",治疗时应顾护胃气,酌加益气、滋阴,淡渗利湿之品,以防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疾病初愈,正气尚未完全恢复,邪气未尽,需调理才能逐渐康复,应避寒热,慎起居,节饮食,勿过劳,方能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0.
心病早医     
泓阳  张杨  张昕 《东方养生》2007,(4):98-100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可自幼年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