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一直是困惑人们的难题,其一,中西医结合一直没有一个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其二,由于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中医和西医学思维方式、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只有吸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吸收西医学微观研究,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宏观整体与微观分子水平相结合,方能实现中西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真正结合,形成更加优越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一种主张,把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区别开,认为前者只不过是"用目前西医、中医各自所长,综合对病人施治;后者才是医学的大提高、大发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是个错误的口号,不该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值得商榷。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一种理解是,中药加四药,吃到病人肚里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学是两种各具特色的医学体系,由于各自产生的背景、采用的认识研究方法不同,又均是发展不完善的半完整医学,因此使得中西医结合既充满希望也充满困惑。两者的结合首先应该是各自所长的还原性方法和系统方法方法论上的结合;基础理论上的结合是渐进性的,有待科技的发展提供契机,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将为中西医结合创造绝好的切入点:临床诊疗上的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最具生命力和成绩卓然之处,主要体现在辨证与辨病互补;整体调控和局部治疗互补土。  相似文献   

4.
丛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88-188
通过与读者和作者朋友交往 ,知道了一些关于中西医结合的、不同的议论。例如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归宿。有的说 ,中西医都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两个医最终结合成统一的“新医学”,应该没有问题 ;但有的却认为 ,中西医有迥然不同的方法论和理论系统 ,而且一个是现代科学体系中比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西医结合是在发展中医、发展西医基础上的结合,是两个医学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这是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西医结合将独具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认识和方法上的思维结合,因为两套医学针对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体,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表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会由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而有所改变的,而这两套医学体系对人体的认识,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矛盾根源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既存在着难以通约的一面,也存在着部分可结合之处。认为中西医结合存在历史必然性。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药研究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毛主席为我们制定的发展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医药科学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但中西医药只能在发展中结合,在结合中不断提高。在现阶段,中西医药事业同时都要发展。中西医药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努力发展中,在研究过程中,都不应忽视它们各自独具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特点,否则,就谈不上中西医药事业的同时发展,就谈不上中西医药的结合,就谈不上创造中国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病治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新药、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介绍了结合医学的国际现状。认为是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医学发展新模式给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多机遇。结合是必然,但结合又是个过程。如果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和内容表达为交叉兼容、互补结合和结合创新,就目前国内总体而言是创新还不多。在展望未来时,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同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总结,以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态度,在各自所从事的专业内外去努力寻找交叉点和结合点,在新的世纪里,中西医结合医学从基础性研究到临床应用,从医到药,特别在创新性研究方面当有更多突破。  相似文献   

9.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中西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二者优势互补的必然产物,出现了“三个医学”并存,为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产生的时代不同,在思维方式、医学模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均有各自的特点与相对的不足。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在中西医二者的比较中,吸取二者之长,创建的一门新医学、形成自身的医学体系。下面对“三个医学”从宏观上做一比较,不难看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发展非常缓慢,一直没能突破《内经》的基本体系。1953年毛泽东高度评价中医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指出要把中西医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医学,贡献于全世界.中医的整体论方法是不自觉运用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构建的。通过化学检验中酶所产生的化学电过程和基因检验中的生物芯片技术,有望能揭示中医经络学说和整体控制论的奥秘。对比中西医各自优缺点,许多病例通过检验介入证明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效果很好.检验技术融入中西医结合,统一的新医学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藏西药学结合、藏西医结合,共同构成藏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结合,将会产生统一、新型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仅有藏西医学结合,没有藏西药学则藏西医学的结合是不能达到的;若没有藏西医学结合,藏西药学的结合亦难彻底,这两类结合,能互相促进,不断深化,最后达到藏西医药学结合,一些结合目前争辩不可避免,是实验医学向整体过渡时代,是医学宏观与微观并重,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营卫是中医阴阳哲学和医学科学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基础",中西医学营养和防卫认识的差异是由于研究方法论的不同导致的,《内经》从营养和防卫和谐和倾移的角度,以阴阳学说为代表的朴素系统方法研究而建立理论体系,西医则以还原、分析的方法,更着重营养和防卫的细节。从营卫学说入手,可以搭建中西医学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李文君 《光明中医》2008,23(10):1459-1461
中西医是医学科学的2个不同的分支,不能以西方科学价值标准体系作为衡量中医科学性的唯一指标。科学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包含谬误,用当前所公认的科学理论作为一把尺子来量度一些未曾被全部证实的理论是不合理的。中医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体,是自然哲学和经验的总和,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医学的繁荣,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方法论、医学理论和学科内涵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①中西医比较研究.②利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③积极探索医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④加强中西医结合科普创作,拓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度.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组(n=50)和西医组 (n=46)。西医组给予常规治疗 ,中西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 ,均用活血化瘀治疗 (血府逐瘀汤加减或血府逐瘀胶囊加减)。[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6 9%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53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糖皮质激素或/和细胞毒性药物副作用 ,中西医组副作用发生明显轻于西医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疗效 ,降低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aimed to explore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the body as a whole.Results:The current medical model in most the world is a biomedical model of Western Medicine in which great efforts are concentrated on treating symptoms and diseases.The theories of Western Medicine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mens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usually focus its attention on a material level.Chinese Medicine treats the human body holistically,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 unity of body and spirit in relationship to its environment.By challenging the classic theories of medicine of which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ombat symptoms and diseases,new options for thought may be found.The symptoms have become a way to restore balance to improve health status.Thus,people Can learn about symptoms.It is an evolution and personal growth.For Chinese Medicine,the symptom or disease is a sign of imbalance affecting the whole body and indicates that other aspects of the patient's life need to be evaluated as well,not just the apparent "organ or system affected".Under this new paradigm,holistic Chinese Medicine is as scientific as the Western Medicine.It simply has its own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7.
周然 《中医教育》2007,26(5):4-6
中医药科学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新时期中医药科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决定了中医药学理论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性与必然性,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要求中医药学必须快速实现创新与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必须突出前瞻性:必须符合中医药科学发展规律和现代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必须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刘延颖  满斌  颜红 《天津中医药》2013,30(8):479-481
从中医心理治疗学的渊源开始,论述了当代中医心理治疗学发展,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提出了展望.指出中国传统医学与新医学模式本质上同构,中国古代的传统心理学理论,以现代医学心理原理去评价仍富科学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患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方法论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基本方法。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方法,中西医结合应该广泛应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口,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社会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今后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将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