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不同的复苏液体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A组复苏液体为晶体(0.9%氯化钠注射液)与胶体(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比例为2∶1;B组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霍姆复合液)。每5min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液体用量。于液体复苏即刻(T0)、复苏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监测并记录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PT、血乳酸浓度(L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分析组织氧合、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液体复苏后30min、60min,120min,B组患者心率小于A组,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Hb及Hct较复苏即刻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Hct与复苏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低于复苏即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LA较复苏即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LA下降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PT较复苏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PT升高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0min,120min,A、B两组CRP均较入院时上升,B组患者CRP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霍姆复合液能够更好的纠正组织低灌注,保护心、脑、肺等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2.
陈铁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18-1519
目的:了解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寻找该疾病的有效复苏方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241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7例和治疗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记录两组的总补液量和输入胶体量,比较病死率。检测和比较患者复苏后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两组输入胶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治疗组总补液量少于对照组(t=0.468,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3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χ^2=15.89,P<0.05)。复苏后两组Hb、PLT、HCT和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0.451、0.746、0.512、0.409,均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比常规液体复苏病死率低,疗效更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1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80例。A组按照循证设计的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诊科内救护;B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病死率亦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设计科学,体现了现代急救护理的先进理念,较传统护理流程更具优势,可提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在本院剖宫产时出现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按照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和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20例是充分液体复苏,实验组20例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就两组产妇的血压值,手术输液量、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DIC、ARDS发生率、手术输液量、出血量、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有输液量低,DIC、ARDS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共收治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死亡率等指标评定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1.5%,而对照组死亡率为30.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BG、PLT、PT、HCT等指标都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可以改善、维持重要器宫灌流,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远飞  刘向红  张赣华  周宇明 《江西医药》2010,45(12):1169-117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即:复苏改良策略)对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复苏改良策略及常规复苏方法救治多发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改良策略复苏组(46例),常规方法复苏组(32例),对2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改良策略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866±357)ml,常规方法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3502±436)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前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h后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67例(85.9%),死亡11例(14.1%),发生ARDS 16例,ARF 8例,2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复苏策略在救治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方面,能有效地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液体复苏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组)两组,每组各50例,评价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T值、血压值、BE、病死率和DIC、ARDS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抢救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10.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6%(χ2=4.111, 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严重创伤致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出血过多以及送治时间过晚等;两组患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2h内,但1~2h内的死亡率,观察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χ2=3.964, 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采取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效果良好,有利于为后续的手术抢救赢得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复苏宫外孕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准备急诊手术、符合宫外孕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81例随机分为高盐渗水复苏组(治疗组46例)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照组35例)。对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成功(术前)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复苏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心率和收缩压液体复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术前准备时间(96.9±28.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0.4±3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胶体液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复苏急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果,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患者血压,为急诊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地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地震期间我院680例未控制出血的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320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0例)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180例)的治愈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2.5%(200/320),病死率37.5%(120/320),ARDS发生率为20.9%(67/320),MODS发生率30.9%(99/32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8%(298/360),病死率17.2%(62/360),ARDS发生率为8.9%(32/360),MODS发生率为17.5%(63/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中7.5%高渗氯化钠组治愈率为86.6%(156/180),病死率13.4%(24/180),ARDS发生率为3.3%(6/180),MODS发生率为9.4%(17/180)。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特别是7.5%高渗氯化钠更能减少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友其  刘灿芬  彭韦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00-2901,290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方法。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采用充分液体复苏,B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监测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及氧合指数。结果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时三组患者在氧合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在防止肺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单器官功能障碍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后24 h、48 h血乳酸达正常标准的例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9例(22%),对照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1例(47.8%),治疗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治疗组出现死亡5例(12.2%),对照组出现死亡6例(26%),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PT、HDO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研究组患者的HO2E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H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1~2h和总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其余时间段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摄取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机体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液体复苏治疗策略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研究标准的38例SAP病人液体复苏治疗的相关资料,根据入院后扩容达标时间分为快速扩容达标组(A组,自入院24h内,18例)、控制扩容达标组(B组,自入院24~72h内,20例)。血容量达标标准应满足下面2项或2项以上:(1)心率〈120次/min;(2)MAP65~85mmHg;(3)尿量≥1ml/kg.h:(4)HCT≤35%。结果扩容达标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5);红细胞压迹HCTA组显著低于B组(P〈0.01);输液速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液体潴留总量B组显著低于A组(P〈0.05);机械通气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扩容达标后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和预防体液潴留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高渗盐溶液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HTS)临床效果。方法用高渗盐溶液复苏救治结HTS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温高渗盐溶液组26例,常温组液体温度20-21℃;加温高渗盐溶液组26例,加温组:通过水浴加温高渗盐溶液40~42℃,输入体内的温度约37-38℃。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碱剩余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加温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碱剩余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温高渗盐溶液复温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能降低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适用于颅脑外伤者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对照组予以非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0.5、1、2h后,对照组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38.3%。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过程中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液体复苏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组),各50例.评价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PT值、血压值、BE、病死率和DIC、ARDS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降低产科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石彪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49-149
目的研究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进行复苏,试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进行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采用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34.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林旭  张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00-201
目的研究并分析限制性液体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院前与院内急救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2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210例,以患者入院1h内液体复苏的补液量为主要依据,将其分为三组,即患者入院1h液体复苏补液量<1000mL为A组;液体复苏补液量为1000~2000mL为B组,液体复苏补液量>2000mL为C组,将三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本组210例患者的成功救治率为81.9%,复苏成功之后,9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创伤病死率患者29例;患者入院1h内液体复苏补液量1000~2000mL组,即B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的价值显著,患者入院1h内的补液量为1000~2000mL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延迟与即刻液体复苏对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延迟液体复苏(n=45)和即刻液体复苏(n=43)两种方法对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含量、碱缺失水平、术前复苏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延迟复苏组与即刻复苏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22±336)ml vs(3 500±568) ml,P<0.01],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和碱缺失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前复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胸腹联合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组织和器官灌注及乳酸酸中毒程度,降低病死率,缩短术前复苏时间,救治效果优于即刻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