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健  张汝  李改丽  王建  王晓湘 《西部医学》2010,22(7):1206-1207,120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6周。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BNP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心衰药物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组,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前后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彩超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增加。其中磷酸肌酸组总有效率达90.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与常规治疗药物联用能更好地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各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磷酸肌酸(CP)配合基础心衰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戚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6-4627
目的:评价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51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组(CP组)26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CP和FD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 CP组治疗有效率为84.6%,FDP组有效率为52.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CP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能较好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和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片、利尿剂、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唯嘉能)1.0g,静脉滴注,1天2次,连用10~14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心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LVESV、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P可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辅助抗心衰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磷酸肌酸钠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等药物;磷酸肌酸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磷酸肌酸钠组在改善心功能状态、增加LVEF、降低LVES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对心率、血压,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射血分数,减少心律失常次数,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CHF)效果。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两周后两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具有显著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的: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患者48例,为分为两组:常规对照组22例,予休息每日服盐酸苯那普利10mg,能量极化液静滴及必要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20ml每日静滴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结果: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显著。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助于改善心功、防止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随访24周,治疗前后采用心功能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辛伐他汀佐治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较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常规治疗,6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U)及HR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72.4%)(P〈0.01);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SU及H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HRV,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短期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根据八院先后顺序随机将11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c组)和常规药物加磷酸肌酸治疗组(CP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衷药物治疗,CP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10天,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并评价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CP组患者的心表症状与C组相比有显著的改善。结论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能有效促进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表患者心功能恢复,缩短术前心功能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CHF伴有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77~443μmol/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60)为芪苈强心胶囊加常规CHF治疗;对照组(n=60)为常规CHF治疗,疗程均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均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小(P均<0.05),且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改善及LVEF、CO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地高辛中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治可明显改善CHF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功能,减少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并阐述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儿就诊后均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等检测,同时行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并均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静滴,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肌酶及cTnI水平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34/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2组患儿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率更高,且能明显降低患儿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8例冠心病伴糖尿病并出现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9例。两组的基本用药类同,A组另给曲关他嗪20mg,3;L/d;B组加用谷维素10mg,3次L/d。疗程5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实验前、后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检查等项目。结果A组与B组对比,心功能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P〈0.05),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的心衰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魏红 《医学综述》2013,(20):3833-3834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联合用药组(50例)和基础治疗组(49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每次150剂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50 mg/kg,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治疗组的67.3%(Z=2.484,P<0.05),联合用药组经治疗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各有1例未发生变化,治疗组经治疗后心电图无变化4例,心肌酶谱无变化7例,联合用药组经治疗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均较治疗组显著.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钠肽(新活素)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活素组,常规治疗组17例给予强心、利尿、ACEI/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新活素组1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5~2μg/kg于1~2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然后以0.0075~0.01μg·kg~(-1)·min~(-1)静脉匀速泵入,持续24 h。随访1~7个月,观察2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新活素组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26 h±9 hvs 36 h±15 h,P<0.05);在降低血脑钠肽浓度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新活素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copeptin, CPP)、脑啡肽酶(neprilysin, NEP)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134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心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CPP、NEP的变化,并统计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增加,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左前降支的舒张期峰流速、时间速度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CPP、NEP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再发心力衰竭,其中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CPP、NEP水平,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评价其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5例(NYHA Ⅱ 15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老年NYHA Ⅰ级者1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NT-proBNP的质量浓度;免疫荧光快速测试法测定血浆BNP的质量浓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BNP值均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递增而逐级升高(P<0.001)。所有患者的BNP和NT-proBNP质量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LVMI、LVST、LVEDD、LAD呈正相关(P<0.05)。血浆BNP浓度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P<0.001);血浆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P<0.001)。结论 血浆NT-proBNP和BNP均能较好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LVE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国  田玲玲 《吉林医学》2009,30(15):1576-157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以及BNP。结果:BNP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BNP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B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