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桦  王虹 《陕西中医》2004,25(1):74-74
目的 :观察针刺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毫针针刺合谷、曲池、阴陵泉等穴位及梅花针叩刺局部。结果 :治疗带状疱疹 35例 ,全部治愈。提示 :本法可扶正祛邪 ,具有迅速止痛 ,缩短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为主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合并面瘫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  朱前超 《中医研究》2009,22(5):57-59
带状疱疹与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带状疱疹合并周围性面瘫并不多见。2006-08—2009-02,笔者采用针刺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合并周围性面瘫2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又称火腰带毒、缠腰火丹、甑带疮、白蛇串、缠腰龙、缠腰蛇丹等,总称“蛇丹”。本病可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而致肝胆火盛,或因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与肝火、湿热相搏,致经络受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们以针刺法为主治疗此病,效果尚好,兹作介绍。1治疗方法1.1针刺疗法①取穴:病发于头、面、眼、耳、颈部者,取患侧合谷穴;病势凶险,疼痛剧烈者加耳麻穴‘可麻根”;病发于肩、背、胸、胁、腰部者,取患侧支沟穴;病发于腰、腹、臀、下肢部位者,取患例阳陵泉;发于大腿内侧、会朋部及生殖器…  相似文献   

4.
经络三联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络三联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络三联法,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胶囊、潘生丁、维生素B1.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络三联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西药治疗疗效高,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安全系数大,值得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 ,并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 ,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病毒被激活而沿神经轴索到达相应神经后支配的皮肤 ,而产生皮肤损害 ,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 ,产生神经痛。带状疱疹是以皮疹和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其中以疼痛为主。所以治疗时自始至终都应以止痛为首要 ,特别是老年人 ,更应以镇痛为治疗的关键 ,本病最易遗留神经痛 ,运用针刺加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缓解疼痛 ,缩短病程 ,并减少后遗神经痛。我科自 1 9…  相似文献   

6.
陈红艳  谷林 《世界中医药》2010,5(3):188-188,190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带状簇集水泡,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著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采用“截法”治疗此病,取得显著的疗效。我们根据其治疗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改用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此病19例,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铎 《山西中医》2011,27(1):38-38
从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梅花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疾病 ,病变常沿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分布 ,多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剧痛难忍 ,触摸尤甚 ,并可继发化脓感染 ,伴全身不适 ,彻夜不眠。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 5 1例取得显著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1例均经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 ,并经西医用抗生素、病毒唑静脉给药及服中药治疗后效果不佳而转针刺治疗。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大者 75岁 ,最小者 16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45天 ;发于头面部 8例 ,胁肋部 31侧 ,四肢 12例 ,并发化脓感染 8例。2 治疗方法2 .1 梅花针轻叩疱疹破裂后 ,…  相似文献   

9.
艾灸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雪原  胡永红 《陕西中医》2010,31(8):1050-1051
目的:观察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艾灸疗法,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加甲钴安、皮疹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愈率5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灸法治疗疱疹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致病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梅花针拔罐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苍  狄长青 《陕西中医》2008,29(12):1658-165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梅花针叩刺患部,拔罐,并口服中西药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梅花针叩刺体表疱疹,加刺络拔罐,可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起到泄热祛邪,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配合拔罐,中西药使邪热去,瘀血化,经络通,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面部带状疱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呈带状分布,通常限于身体的一侧,而面部带状疱疹多因侵犯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故疼痛较为剧烈。我科自1997年12月起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等常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2.
13.
艾灸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顽固性后遗疼痛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跃  王晓瑜 《中医研究》2006,19(10):58-59
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约30%~70%的中老年人于皮疹完全消退后,其顽固性后遗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由于治疗难度大,病程长,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2002—10—2005—12,笔者采用艾灸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疼痛31例,并设针刺艾灸疗法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取主穴记忆、上焦、四神聪及辅助穴等针刺治疗中学生神经衰弱78例,总有效率94.9%。提示针刺对神经生理性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刺络拔罐法和排刺法交替使用;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P<0.01)。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为主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运用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综合运用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程7天。结果:35例中,痊愈30例,明显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痊愈率85.7%。结论:针灸、刺血、拔罐及TDP局部照射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消耗资源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蓝天飞  陈希锋 《陕西中医》2007,28(11):1538-153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局部刺络拔罐,同时内服龙胆泻肝汤为主方的汤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8.6%(P<0.05)。提示:针药结合治疗此病能迅速止痛,促进水泡吸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3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或“缠腰龙”。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水疱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此病为“蛇丹”、“缠腰火丹”、“蛇串疮”。十几年来我用针灸治疗带状泡疹45例,收到了很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皮损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45例病人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病程1~7天;疱疹发于耳后者4例,发于额部者2例,发于颈部者4例,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