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纳吸棉和膨胀海绵两种材料填塞鼻腔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5例。A组鼻内镜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鼻腔,B组鼻内镜术后采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LundMackay鼻窦C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修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Lund-Kennedy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周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鼻腔较采用膨胀海绵填塞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鼻内镜术后应用明胶海绵或小块膨胀海绵填塞中鼻道或加用改良的鼻咽通气管,全部保留鼻腔通气;对照组应用膨胀海绵鼻腔全填塞,鼻腔不通气。观察两组术后填塞后引起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鼻出血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放置通气管的患者感通气量不足,需张口辅助呼吸。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出血再次填塞。结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应尽可能保留鼻腔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术后鼻痛、头痛、烦躁、失眠、进食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FESS)后鼻腔处理的新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FESS的 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术毕两组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实验组自术后第 1天起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 ,术后第 3至第 5天取出填塞物。对照组于术后 2 4~ 4 8h取出填塞物。比较两组患者在鼻腔填塞期间的头痛、鼻痛、咽部干燥感等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抽取鼻腔填塞物后鼻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状况。结果 :实验组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结论 :FESS术中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后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可减轻鼻痛、头痛、咽部干燥感 ,减少鼻腔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填塞方案在老年人(≥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改良填塞组46例和传统填塞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填塞期鼻腔胀痛不适程度、填塞期间出血情况、抽取填塞物时疼痛、抽取填塞物时出血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鼻腔Lund-Kennedy评分。结果:填塞期的鼻腔胀痛不适,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填塞组(Z=-2.99, P<0.05);在填塞期,手术当天,改良组渗血略多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 P>0.05);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疼痛明显小于传统组(Z=-4.58, P<0.05);在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各侧鼻腔渗血很少,传统组渗血明显较多,少数患者需要重新填塞才能止血(Z=-5.67, 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侧为单位,分别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t=-2.18、-2.49、-2.49, 均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术后填塞方案可取得不差于传统填塞的止血效果,同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取出容易,有助于术后鼻腔恢复,是老年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局部不同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3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308侧)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对照组180例(346侧)未用丝裂霉素。患者均予以鼻腔局部喷雷诺考特并常规行术后术腔清理。结果:两组鼻内镜术后术腔粘连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明显降低术腔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方法在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7例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鼻腔冲洗,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促进鼻腔粘膜修复,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应用于鼻窦内窥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窦灵合剂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鼻腔冲洗,治疗组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清窦灵合剂鼻腔冲洗,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治疗组MTR比对照组增快,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MT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病情完全控制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窦灵合剂鼻腔冲洗在控制鼻腔炎症、减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术腔水肿,防止肉芽及囊泡形成,促进术腔上皮化,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早期恢复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 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应用四黄灌洗液冲洗对术腔粘膜形态和功能恢复及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1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四黄灌洗液鼻腔冲洗组)和对照组(术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鼻腔冲洗组)作对比观察,随访6个月。各组随机选取32例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糖精试验。每组6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取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尽管两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鼻腔粘膜形态和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IgA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SIgA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前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3.14±1.05)mm/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6.09±2.63)mm/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为(5.04±1.22)mm/min,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术前粘膜上皮纤毛脱落,术后纤毛排列整齐,粗细均匀,呈“9+2”微管结构。结论 术后鼻腔应用四黄灌洗液冲洗能加快鼻腔粘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氟替卡松在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使用氟替卡松能否提高局部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粘膜的恢复、防止或延缓息肉的复发。方法采取随机地的方法将鼻内窥镜手术后到门诊随访的慢性鼻窦炎Ⅱ、Ⅲ型患者 4 0例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给予氟替卡松喷鼻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 ,随访三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鼻塞、流脓涕及体征鼻腔粘连、术腔粘膜水肿、窦口开放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异。结果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的鼻塞、流脓涕、鼻腔粘连的恢复程度 ,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术腔粘膜水肿、窦口开放的恢复程度 ,在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的鼻腔清理非常重要 ,结合使用氟替卡松能明显减轻术腔粘膜水肿、使窦口开放良好 ,说明氟替卡松在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对增加局部抗炎、促进粘膜恢复、防止或延缓息肉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病变不超过中鼻甲基板、需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各100例,分别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度、住院费用、患者评价、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等.结果 局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评价得分比较、麻醉效果、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麻醉效果、近期疗效相当,且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疼痛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松 《吉林医学》2010,31(21):3473-347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术后局部加用贝复舒,行鼻腔填塞及喷鼻;对照组38例术后按常规行鼻腔填塞及喷鼻。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当天、拔除填塞物后观察比较术腔出血多少,术后4周、8周、12周、16周、24周观察比较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析局部应用贝复舒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具有减轻术腔水肿、减少术腔出血,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术腔愈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和局麻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6例需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CRS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研究组,n=48)和全麻组(对照组,n=48)。观察麻醉效果,记录手术情况和术毕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鼻黏膜症状(Lund-Kennedy评分)和鼻腔鼻窦改善情况[鼻腔鼻窦测试-20(SNOT-20)],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Lund-Kennedy、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对于全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毕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治疗效果,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采用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的鼻腔填塞材料分成A、B、C三组,各组均25例,A组使用凡士林纱条,B组使用膨胀止血海绵,C组使用藻酸钙填塞物,对比三组患者的主观痛苦、鼻腔黏膜肿胀程度及症状复发状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后1d的睡眠失常、头痛及鼻塞鼻痛等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度、重度鼻腔黏膜肿胀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鼻腔黏连发生率、取出填塞物后出血率、鼻窦炎症迁延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鼻腔自然状态,选择合适的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7.
内窥镜在鼻腔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75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50例,术中不行鼻中隔矫正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对两组鼻腔通气情况、术后鼻腔粘连情况、上颌窦口开放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后鼻腔粘连率分别为1.3%和16.0%,两组在鼻腔通气、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及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鼻腔粘连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0例(15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施行内镜鼻窦手术(A 组),传统鼻窦手术(B 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手术 A 组,治愈61侧(63.5%),好转24侧(25%),无效11侧(11.5%),总有效率88.5%。手术 B 组,治愈32侧(53.3%),好转20侧(33.3%),无效8侧(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式不同,术前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鼻面部肿胀明显,而内镜鼻窦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而让人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促进鼻窦炎恢复,防止鼻息肉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患者72例,治疗组36例,采用鼻炎汤(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治愈28例(77.78%),好转4例(11.11%),术区粘膜水肿4例(11.11%);对照组治愈23例(63.89%),好转6例(16.67%),术区粘膜水肿18例(5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区水肿发生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鼻炎汤治疗,可以替代抗生素及激素的作用,并且优于抗生素与激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患者嗅觉的改变及行鼻内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鼻内镜手术在各型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234例首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鼻窦炎分型分为3组,进行术后疗效评价和嗅觉评分,并进行1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6%,其中,Ⅰ型(组)、Ⅱ型(组)和Ⅲ型(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77%和86.11%,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组)患者术后嗅觉均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炎性增生、脓性分泌物多、术腔粘连和窦口狭窄或闭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各组间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各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均有良好的疗效,对患者的嗅觉无显著影响,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