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情况,将依据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相关预防治疗提供。方法收集及分析义县2012年~2015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数据信息。结果 2012年~2015年共报告HFRS病例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6.14/10万,2012年最低,为1.36/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6个乡镇都出现发病的情况,张家堡乡具有最高的发病概率,发病概率为3.64/10万。地区不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概率也呈现数据差异性。出现相对比较明显双峰现象,其中,3~6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优势峰,10月到第2年的1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弱势峰,分别占56.96%和22.78%。男性54例,女性25例,男女比为2.16∶1。30~49岁46例,占58.23%。农民72例,占91.14%。结论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2002~2006年白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疫情概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深入开展HFRS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白城市HFRS疫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分析.结果 2002~2006年白城市累计报告出血热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9/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2.47%.通过对疫源地人间及鼠间监测结果证实,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家鼠型,传染源为褐家鼠,鼠间检测阳性率为10.53%,疫区常住居民隐性感染率为16.67%.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形势严峻,应继续开展监测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锦州市2012年~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结果 2012年~2016年锦州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899例,年平均发病率5.7665/10万,死亡4例,病死率0.44%。病例地区分布为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3~5月为流行高峰期。年龄发病以40~59岁人群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07%。结论锦州市2012年~2016年HFRS疫情平稳,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鼠类传播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为了解我市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辽源市近八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近八年出血热发病呈现波动趋势,2006年发病率最高位居全省第一,年均发病率为5.63/10万,死亡9例,年均病死率为1.52/10万.以春季及冬春为发病高发季节,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3.38%.年龄分布以20~55岁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1.61%,实验室诊断率为20.32%.结论 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我院驻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HFRS 927例,其中军人22例,占全部病例的2.3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5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变迁分析.方法 将11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三组,每5年为一组,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及第三组,并对各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少尿期是死亡病例集中期,约占59.49%,少尿期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ARDS,出血占75.86%.出血主要临床表现在消化道、肺、颅内出血等;MOF占39.6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最高,占94.12%;血液透析时机影响病死率.第一个5年和第二个5年死亡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5年来顽固性休克、心力衰竭和肺水肿、ARDS、严重感染、撤机不能等成为重要的死亡原因构成.结论 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和MOF,适宜且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减低HFR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理损害目前倾向于病毒是发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免疫应答及一些炎性介质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因此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24例 HFRS 病人采用了病毒唑、干扰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因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全年高度散发性特点[1],临床患者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常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及不典型病例[2]。肾综合征出血热以成人感染为主,其临床特点为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但也可有交叉重叠。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 HFRS 的发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90%,病死率大概在3%@10%范围内[3]。多以农民、工人和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4]。与成人相比,儿童多见于﹥10岁者,小儿较少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而且早期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和漏诊[5]。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 HFRS 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晓峰  孙秀梅 《河北医药》2011,33(4):618-619
近年来通州区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发病呈现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明显增长趋势,鼠间汉坦病毒感染广泛,覆盖全区所有乡(镇),感染强度高,鼠间带毒率及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有可能导致本区由HFRS低发区发展成为中、高发区。为控制本病流行,摸清本区HFRS人间和鼠间感染状况,探讨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现将1997至2003年通州区HFRS疫情监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HFRS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10 年确诊HFRS病例72 例,动态观察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72例HFRS患者肝功能发生率为 91.67 %,以 轻、中度肝损害为主,占68.05%,肝损害发生率与HFRS病情轻重有关,轻型、中型HFRS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以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特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FRS病情正相关.监测HFR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及早发现肝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回顾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及时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散发,典型临床表现者较少,仅34.3%患者具有"三痛",单纯头痛(93.7%)、腰痛(100%)、恶心呕吐(84.4%)、腹痛腹胀(50.0%)。有面部、颈部、眼结合膜充血(15.6%),有咽部充血、软腭有出血点、腋下有条索状出血(12.8%);仅31.3%患者有典型5期经过,越期者(56.3%)、血小板降低(81.3%)和尿蛋白(++)(71.9%),但血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稍低(54.7%),100%患者血清肌(Cr)升高,肝脏损伤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81.3%),胆红素和白蛋白基本正常。ALT水平与Cr水平不平行,并发高血压及心窦过缓(21.9%);凝血机制异常3例(9.4%);HFRS IgG、Ig M全部阳性(93.7%)。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多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HFRS病原学或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确诊。需重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HFRS IgG、Ig M全部阴性的患者,及早治疗,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1984年首次在抚宁县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1991年开始疫情逐年呈波浪式上升,2005年HFRS发病率31.39/10万,为历年发病率最高,1984至2006年年平均发病率8.41/10万。经多年监测证实抚宁县为家鼠型HFRS疫区。HFRS是抚宁县常见、多发、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统一灭鼠,但HFRS发病率仍呈较高水平。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遏制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自1981年出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后,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为深入研究河北省HFRS的流行规律,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河北省2010年HFRS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6年6月~1997年5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37例,其中并发糖代谢紊乱14例,占37.8%,12例出现低血糖症,占32.4%,2例出现高血糖症,占5.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分期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性传染病,肾功能异常是HFR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与HFRS的预后直接相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的疾病,死亡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并监测肾功能状况,对HFRS的治疗和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2007年60例HFRS住院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探讨HFRS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WHO定其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其发病与病毒(主要为汉坦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以头痛、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现将8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心电图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驻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HFRS 927例,其中军人22例,占全部病例的2.3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闻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93-59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啮齿类动物尤其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省发病率高、流行广,发病率已经连续多年排在全国的前几位,严重危害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被列为吉林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2011年我市出血发病率为2.90/10TY,排在全省第5位。为了解全市出血热的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将我市2007-2011年出血热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1997~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1997-2001年796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对深入研究我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掌握流行动脉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江西省出血热疫区分为成高,低,散发及无病例流行区。2,江西省出血热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本年11月至次年1月为优势峰(冬峰),4至6月为弱势峰(春峰),3.江西省出热病例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和职业聚集状态,每年均以20-49岁发病最高,农民发病最多,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在两发病高峰之前进灭鼠运动,人间及鼠间疫情的监测,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的注射及出血热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