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体外循环对病人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689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施行体外循环与否及体外循环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术前及术后的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α-微量蛋白(MG)各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体外循环组较非体外循环组升高更明显(P<0.05~<0.01);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50 min者的升高最明显(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术对病人肾功能损害影响的小于有体外循环的CABG术,过长时间的体外循环时间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以及术前肾功能不全对OPCAB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5年1月到2006年7月完成330例OPCAB,根据术前肌苷清除率水平,153例合并有肾功能不全(A组),均为非透析依赖性肾功能不全;177例肾功能正常(B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以及早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在年龄[A组(69.3±6.2)岁,B组(59.1±8.2)岁,P<0.001]、女性比例[A组:52(34.0%),B组:30(16.9%),P<0.001]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肌苷清除率均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肌苷清除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使用桡动脉比例[A组31(20.3%),B组91(51.4%),P<0.001]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在术后早期疗效上,肾功能不全组输血量多于肾功能正常组[A组(355.6±337.9)ml;B组(227.7±321.5)ml;P<0.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其它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OPCAB不损害患者围手术期的肾功能,术前肾功能不全对OPCAB术后早期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SICU自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纯行冠脉搭桥患者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术前超声EF值和术前血肌酐水平。终点指标为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谵妄发生率。结果:共6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体外循环组495例,非体外循环组1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术前最后一次EF值、术前血肌酐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平均搭桥个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平均转机时间123.7±46.8分钟,阻断89.9±33.6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CU停留时间体外循环组高于非体外组(3.0±1.8 vs 2.5±1.7天,t:2.603,p:0,009)。术后MACCE事件及CRRT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105例患者发生谵妄(21.2%),非体外循环组14例发生术后谵妄(12.5%)。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回归分析提示OR值为2.402(95%CI, 1.337-4.317),P=0.004。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在 70岁及以上 (≥ 70岁 )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岁患者 6 3例及 70岁以下 (<70岁 )患者197例施行OPCAB的临床资料。≥ 70岁组术前有脑血管病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史的比例大于 <70岁组 (P <0 0 5 ) ,其余相关因素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 ≥ 70岁组和 <70岁组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分别为 (3 5± 0 9)个和 (3 4± 0 8)个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70岁组采用动脉桥的比例明显少于 70以下组 (分别占 12 7%及 5 2 3% ,P <0 0 1) ,监护时间大于 72h和机械通气大于 12h的比例 ,≥70岁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70岁组输血比例明显大于 <70岁组 (P <0 0 5 )。 2组死亡率分别为1 6 %和 1 0 % ,差异无显著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70岁组明显多于 <70岁组 (P <0 0 5 ) ,其余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OPCAB手术对于≥ 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样安全可行 ,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及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于老年患者(年龄>65岁)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1191例年龄>65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资料,其中行CCABG744例,行OPCAB 447例。早期结果观察项目包括院内死亡率及术后发病率,远期结果观察项目包括总死亡率,再血管化,Q波心肌梗死,卒中,再次入院及复合终点事件,并利用Cox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对于早期结果的单变量分析显示,OPCAB有着明显优越性,在根据患者基线特征进行调整后,OPCAB仍然具有优越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OPCAB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及再次入院发生率更高(P<0.001),而在总死亡率(P=0.193)及再血管化比例(P=0.067)方面较CCABG没有明显增高。对于术后远期结果的Cox回归分析显示,行OPCAB患者卒中发生率更高[风险比(RR):2.611,95%可信区间(GI):2.152~3.070],再次入院率更高(RR:2.000,95%CI:1.747~2.253),MACCEs发生率更高(RR:1.764,95%CI:1.456~2.072)。结论与CCABG比较,OPCAB可使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受益,但这些早期获益并不能延续到术后远期,其远期结果可能因血运重建不充分而较CCABG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7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Off-pump CABG组(10例);On-pump CABG组(49例)。结果:Off-pump组手术时间、引流量600mL、呼吸机辅助时间20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h指标均少于或低于On-pump组(P0.05,或P0.01)。On-pump组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Off-pump组无死亡。结论:对7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可行的。2组比较,Off-pump组手术有时间短、引流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短及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薛军  陈晓英 《心脏杂志》2015,27(1):71-72
目的:比较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40位择期行CABG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在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前及术后1、3、7 d测定血肌酐值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 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值显著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其肌酐清除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前者更易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 、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结果 和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n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的方法 、结果 和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手术结果 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 204).结果 本组病死率2.41%(29/1 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58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和特点.方法比较52例OPCAB手术与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1.5%和25.1%,平均ICU时间(18.52±6.49)h和(31.63±15.26)h,平均住院时间(11.34±2.28)d和(15.71±3.97)d.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更适合年老、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185例临床经验。方法 185例病人接受OPCAB,采用左乳内动脉旁路者160例,且均与前降支吻合,其余旁路采用大隐静脉,术中采用超声血流检测仪测量旁路血管旁路的血流量、旁路血流的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及其波形,判断旁路通畅情况。结果 本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分级)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OPCAB是一种合理、安全的术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vival and readmissions to hospital for cardiac events 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REVASC) in patients having off-pump (OPCAB) versus conventional on-pump (CCAB)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CABG).

METHODS:

Of 11,368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isolated CABG between 1996 and 2002, 514 had OPCAB surgery. Using propensity scores, 503 CCAB patients were randomly matched to 503 OPCAB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no clinical or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any prognostic variable. However, OPCAB patients received significantly fewer distal anastomoses than the CCAB group (2.6±1.0 versus 3.1±1.0; P<0.00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operative mortality (OPCAB 1.0%, CCAB 1.4%; P=0.6), but the OPCAB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operative strokes (0.2% versus 1.8%; P=0.01). Follow-up was 99.7% complete at 2.2±1.2 years (range 0 to 6 years). Twice as many OPCAB patients (n=24) required REVASC compared with the CCAB (n=11) group. The following five-year actuarial outcomes are presented for CCAB and OPCAB, respectively: survival: 77±6%, 76±8%, P=0.8; freedom from REVASC: 95±3%, 92±2%, P=0.02; and cardiac event-free survival: 76±5%, 62±8%; P=0.05. Cox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OPCAB was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er freedom from REVASC (RR 2.2, 95% CI 1.0 to 4.6; P=0.04) and cardiac event-free survival (RR 1.6, 95%CI 1.1 to 2.2; P=0.02).

CONCLUSIONS:

The use of OPCAB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se results, from this early experience, suggest that despite improved hospital outcomes, the lesser degree of REVASC raises concerns about the need for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OPCAB gro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高龄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心外科70岁以上旁路移植患者200例,年龄70~79岁,平均年龄(73.2±2.1)岁。超声心动图提示升主动脉硬化54例,心功能Ⅱ级152例,心功能Ⅲ级48例。全组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3支血管病变。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围术期治疗方法提出建议。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死亡原因均为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8例(4%),平均住院天数(9.2±2.4)d,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需简明外科操作,即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以及合理的术后监护治疗,会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3-4年时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CCABG及OPCABG组在左乳内动脉(LI 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分别达到94.1%,94.4%,后降支(PDA)为88.2%,91.6%,钝缘支(包括对角支)的通畅率分别为88.9%,90.9%,静脉桥的通畅率为87.8%,88.0%,动脉桥的通畅率为85.7%,91.3%。各组间统计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4年通畅率可以和C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它的普及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25例老年(≥70岁)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OPCABG治疗的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无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围手术期死亡率0,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应用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77支,平均(3.1±1.0)支,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20例(80%),大隐静脉搭桥24例(96%),共57支,包括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19例(79%)41支,完全静脉桥5例(20%)16支,其中序贯静脉桥14例(56%)18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3例,应用IABP 1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5例,呼吸衰竭2例,开胸止血1例,伤口感染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除2例术后无缓解,后经PTCA治疗有所缓解外,大部分手术后完全缓解.心功能不全者术后逐渐得到纠正,心功能Ⅰ~Ⅱ级.术后随访3~60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死于心肌再梗死,1例死于肝癌外,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NBEAT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47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行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24例,其中因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紧急转流行ONBEATCABG10例(其中湿备4例);后期23例手术起始就常规行ONBEATCABG术。比较OPCAB(未转流)及常规ONBEATCABG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并分析总结OPCAB及ONBEATCABG在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23例行常规ONBEAT下心脏搭桥(3.28±0.62)支,体外循环(ECC)时间(92.34±28.62)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OPCAB紧急转流10例,搭桥(2.07±0.81)支,ECC时间(150.53±64.31)min,术中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相对于OPCAB,ONBEATCABG对心肌的损伤略重,但合理采用ONBEATCABG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CABG)围手术期肺通气和弥散功能变化。方法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均为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取材,测量围手术期最大潮气量(FVC)和1min用力潮气量(FEV1)与预测值的比值,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动脉氧含量(CaO2)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FVC、FEV1及CaO2指标在术后下降明显,P(A-a)O2术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肺功能损害严重,应加强围手术期肺脏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