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陈元膏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配合推拿手法为对照组和陈元膏膏摩配合推拿手法为试验组,疗程结束后采用目测疼痛评分法(VAS)、中医证候疗效及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积分分值相结合观察治疗前后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缓解症状和改善体征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活动度等方面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元膏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膝关节膏摩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c,KOA)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为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用管型石膏将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三组大鼠的左下肢膝关节固定8周,形成KOA中期改变的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两组不做干预,凡士林手法组施以凡士林膏结合手法治疗,陈元膏摩组施以陈元膏结合摩法治疗,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含量水平;HE染色法观察四组大鼠关节软骨基质的病理变化程度并进行Mankin评分。结果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两组的Mankin评分及血清TNF-α浓度均低于模型组,且陈元膏摩组与凡士林手法组相比TNF-α浓度较低(P〈0.05);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两组的血清TGF-β浓度均高于模型组,且陈元膏摩组与凡士林手法组相比TGF-β浓度较高(P〈0.05)。结论陈元膏摩可以减轻KOA关节软骨基质的破坏及关节病损,早期应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破坏作用,促进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陈元膏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陈元膏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陈元膏膏摩组(2 g/只)、和手法对照组(凡士林,2 g/只),每组13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石膏固定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8周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作干预,对陈元膏膏摩组、手法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陈元膏结合手法和凡士林结合手法治疗,每日1次,持续8周后,HE染色对各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进行Mankin评分,并检测各组血清中NO和PGE2的浓度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 组软骨病理改变进行Mankin评分和血清NO,PGE2的浓度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大腿周长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降低(P<0.01);陈元膏膏摩组、手法对照组Mankin评分和血清NO,PGE2的浓度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陈元膏膏摩组的血清NO,PGE2浓度水平较低(P<0.05),陈元膏膏摩组、手法对照组的大鼠在治疗后,其大腿周长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陈元膏膏摩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陈元膏膏摩疗法可降低KOA大鼠血清中NO和PGE2的浓度水平,更好地促进大鼠大腿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对减轻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Ⅰ、Ⅱ型胶原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软骨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陈元膏试验组(C组)和手法对照组(D组),采用石膏固定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固定8周后,A、B组不作干预,分别对C、D组大鼠给予陈元膏结合手法和凡士林结合手法治疗,每日1次。持续8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关节软骨中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C、D组Ⅱ型胶原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而Mankin评分和Ⅰ型胶原则均低于B组(P<0.05)。结论陈元膏摩可增加大鼠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减少软骨下骨Ⅰ型胶原的表达,维持正常的软骨胶原表型,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对瘀血阻滞型膝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在拔罐、TDP照射、电针的基础上治疗组用龙虎交战法,对照组用捻转泻法,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IS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IS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IS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1860.05)。结论:针灸龙虎交战法可提高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股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定疗效、股直肌肌张力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股直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WOMAC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股直肌肌张力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和单纯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均可改善股直肌肌张力,且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复方强膝通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0例,治疗组给予普通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复方强膝通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强膝通痹汤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及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ISOA及WOMAC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配合强膝通痹汤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补筋片对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补筋片组和壮骨关节丸组,每组30例,通过VAS评分、ISOA评分及改良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随访,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ISOA评分、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补筋片及壮骨关节丸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均疗效明显,但以复方补筋片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加红宝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加红宝膏外用治疗组和锐迈对照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积分、VAS评分、Lysholm评分变化。结果中药熏洗加红宝膏外用治疗组的关节压痛积分、VAS评分、Lyshol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锐迈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加红宝膏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冬青膏局部膏摩配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膏外涂,治疗组采用膝部涂抹冬青膏推拿疗法,对比观察治疗后Lysholm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膝关节滑液TNF-α、IL-1以及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后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膝关节滑液的TNF-α、IL-1以及MMP-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青膏局部膏摩配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膝关节滑液TNF-α、IL-1以及MMP-3的含量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序贯通痹法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64膝)和对照组40例(63膝),治疗组予中医特色三联序贯通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口服,在治疗4周后,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情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受累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疼痛分值(P<0.01),但治疗组对疼痛分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ISOA评分,并对其疼痛或不适、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三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SOA评分总分及其疼痛或不适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而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治疗后风寒湿痹证型疗效最佳,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型,肝肾阴虚证型疗效最差。结论:三联序贯通痹法能够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或不适、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与推拿、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推拿和温针灸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后JOA评分、ISOA指数等膝关节功能评分,休息时、运动时和按压时的VA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IS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休息时、运动时、按压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JOA、IS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休息时、运动时、按压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与推拿、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同时指导功能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6周采用WOMAC评分和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AMAC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6周WOMAC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铍针松解术联合手法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铍针松解(每周治疗1次)联合手法治疗(每周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每周治疗1次),治疗及观察周期共为5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3、5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局部压痛值、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周后VAS评分、局部压痛值、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5周后观察组局部压痛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铍针联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在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但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不及玻璃酸钠。  相似文献   

15.
梁治学  胡燕  丁永红 《新中医》2014,46(11):120-121
目的:观察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25例给予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对照组125例给予美洛昔康、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均治疗1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8%,对照组为88.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积分及西安大略和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膝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6.
周洪保  王爱国 《新中医》2021,53(5):112-1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化瘀方,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SOA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显著降低膝关节ISOA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从而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治疗组(n=35)。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JOA膝骨性关节炎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ISOA评分治疗后均下降,而JOA膝骨性关节炎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上升,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火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浓度医用三氧(O3)关节腔注射结合中医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用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治疗组用关节腔注射低浓度医用三氧结合中医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IS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SOA评分对照组(1.158±1.838)分、治疗组(0.395±1.6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治疗组97.82%,对照组8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3结合中西医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麦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参麦针关节腔内注射组(治疗组45例),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予每周2次参麦针+利多卡因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每周1次膝关节腔内注射。在治疗前后两组进行中医症状评分、ISOA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0.7%,对照组为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1,P0.05)。治疗后治疗组ISOA积分(7.76±1.64),对照组ISOA积分(8.52±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SOA积分有统计学差异(t=11.918,P0.0001)。结论:参麦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疗效,且较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起效更快,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生骨续筋膏结合TD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基葡萄糖片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生骨续筋膏外敷膝关节结合TDP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OMAC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WOMAC、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骨续筋膏结合TD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能显著缓解膝关节炎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