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噻哗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各项指标,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前后对比,FBG、PBG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对比,餐后2h胰岛素、体重改变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胰岛索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减缓并发症出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组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FPG)、总胆固醇(TC)的水平以及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进行治疗后,两组FPG、2 h FPG、TC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后的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胰岛素、C肽、Homa-IR和Homa-β均有所改善,但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β细胞功能以及血压、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OS)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IL-6、TNF-α、hs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52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总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HBA1C、IL-6、TNF-α、hsCR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罗格列酮组更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明显增加(P <0.01);二甲双胍对脂联素没有影响。结论 (1)罗格列酮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不减轻其体重的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抵抗;(2)罗格列酮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hsCRP、TNF-α、IL-6的浓度,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36例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二甲双胍500mg,3次/d,罗格列酮4mg,1次/d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性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进行检测。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水平(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熊萍  董刚强 《华西医学》2009,(7):1728-1730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早期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39-2839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二甲双胍肠溶片46例,一组应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胰岛素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早期胰岛素干预组较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lC血糖控制更好。结论:早期胰岛素干预更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低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罗格列酮4mg/d(罗格列酮组),或二甲双胍0.5g2/d(二甲双胍组),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有显著下降,罗格列酮组空腹c肽较前轻度下降,胰岛素抵抗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二甲双胍组c肽较前无改善。在脂代谢方面,罗格列酮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二甲双胍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但降脂谱不同。  相似文献   

9.
李亚  庞静  李社莉  徐杰  白小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58-4160
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胰岛素增敏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50例,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腰围、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收缩压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更能明显地改善IR及β细胞功能而降低血糖,同时又能明显地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还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华燕  武金文  蒋成霞  李梅  刘欣 《华西医学》2014,(8):1429-1431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服用2种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就诊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予以治疗,对照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8.3%、87.8%,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12.1%,且BMI得到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在同等HbA1c达标率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25 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C肽(F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两组FBG、2hPG,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的差异.[结果]OB组较NOB组WHR、BMI、FINS、FCP、HOMA-IR及HOMA-β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均可使两组血糖达标,OB组较NOB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 P <0.01),但OB组胰岛素用量高于NOB组( P <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及储备功能较好,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较非肥胖型T2DM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式,共70例T2DM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停用预混胰岛素,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有9例(12.9%)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1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在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7月—9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根据体重指数再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检测visfatin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等,计算腰臀比、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 IR)及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 β)。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相关分析表明,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个体中visfati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visfatin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式为Y=7.681+2.417 ln HOMA IR-2.549 visfatin。结论 visfatin的变化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相关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FBG、2 hPBG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仅TC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能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减轻患者体质量,其疗效优于胰岛素注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陈玉华  陈敏  邱平  王艳  赵雨  李玲  严宗逊 《华西医学》2011,(11):1636-16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情况下启用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4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原口服药不变,睡前联用长效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治疗,B组停用口服药,于早晚餐前使用预混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30R),治疗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的变化,记录低血糖发生次数,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接受度。结果两个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血脂、血压变化不大;但B组体质量指数有轻微升高(P〉0.05),且每日胰岛素用量较A组更大(P〈0.01),低血糖反应更多(P〈0.05),满意度和接受度不如A组高(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情况下启用胰岛素治疗,选用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具有作用佳、安全性好,体重增加不明显,患者依从性更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一级亲属(FDR)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家庭和健康人群家庭成员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血脂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1)2型糖尿病与其一级亲属比较,FBG、体脂分布百分比(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F、IR、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其一级亲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IR、FBG、TG、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R与BMI、BF、HBCI、TG、HDL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推测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危易感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在向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情况.方法 将93例T2DM患者按其BMD值分为OP组(n=59)及非OP组(n=34),比较2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患者的年龄、BMI、BMD、血钙、血磷、血AL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非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ALP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消瘦、高血碱性磷酸酶、糖尿病肾病均为T2DM合并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 2007年7~12月,研究纳入连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6.5%≤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11.0%]的T2DM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诊断T2DM病史11年。治疗方案为进行16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分别于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4周后及强化治疗16周后测定HbA1c以及血清APN水平。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治疗4周后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HbA1c和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16周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在强化治疗16周后明显增加且与强化治疗前和强化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空腹血糖(b=-0.225,P=0.013)、早餐后2h血糖(b=-0.229,P=0.012)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提高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12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4、12周后FBG、2hPG水平及治疗12周后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12周后,研究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HbAlc水平,提高胰岛素抵抗力,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