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仲书  兰文英 《华西医学》2010,(12):2241-2243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112月50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资料,填写设计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中,未使用抗菌药物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5例,不合理或欠合理80例(16.0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次为540,其中头孢菌素类453例次(83.89%),青霉素类(包括酶抑制剂)26例次(4.81%),喹诺酮类44例次(8.15%),林可酰胺类17例次(3.15%)。头孢唑啉钠使用178例次(32.96%)居第1位,头孢替唑钠使用151例次(27.9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仲书  ;兰文英 《华西医学》2009,(11):2852-2853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病案500份,设计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生素5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95例,其中不合理80例(16.0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规数为540,其中头孢菌素类453例(83.89%),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26例(4.81%),喹诺酮类44例(8.15%)。选用头孢唑啉钠178例(32.96%)居第一位,头孢替唑钠第二,151例(27.9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140例乳腺癌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预防性地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用药率达100%,存在对药品的选择使用不合理,包括初次给药时机不当、频繁换药、广谱抗茵药物选用不当、药物联用不合理、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我院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治疗中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故应对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并应对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2012年手术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化。方法从南昌市第一医院2012年1—12月出院总手术病历4299例中随机抽取360例外科手术病历,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要求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0例手术病历中手术类型主要以Ⅱ类切口为主,共234例,占65.0%;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32例,占64.4%,其中124例Ⅰ类切口病历中有85例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占Ⅰ类切口手术的68.5%。共使用了5类12种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磺苄西林钠预防使用例数较多,预防用药以注射用抗生素为主。不合理预防用药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对、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无指证预防用药等。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着很多问题,应加强临床医生围术期用药知识的培训,使围术期用药更趋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b>了解基层医院外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浙江某县级医院外科住院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b>共调查该医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1 520例,其中有327例患者接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5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主要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类占主导,居首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占82.93%),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有99.69%为单联用药。该医院围手术期用药患者中有12.84%在术后24 h内停药,有61.16%的患者停药是在术后24~48 h;有22.02%的患者用药持续到术后48 h以上。结论 <\b>该医院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基本合理,但存在少数给药时间过早或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不合理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2~12月在我院行妇科腔镜手术的2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有91例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69%;共涉及8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呋辛与甲硝唑使用频率较高,联合给药较多,用药时长控制在48h以内;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Ⅱ类切口,部分患者不符合临床用药指导原则。结论我院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耐受发生的风险,缓解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1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9%(102/140).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102例中,有91例存在不合理现象,占89.2%;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52.9%)、用药时机不合理(52.9%)、无指征用药(35.3%)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结论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采用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3月的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73例(非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进行干预)、2011年4—6月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62例(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干预),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要求,制定数据统计表,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用药时机合理比例和联合用药比例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药物选择不当、更换药品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百分比,干预组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而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2组均控制得很好。结论医院制定和实施的规范化围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及采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和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228例儿童尿道下裂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儿童尿道下裂手术患者228例,对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时机、疗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主要药物种类为β-内酰胺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过高和用药时间过长。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对病例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出现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245例次,平均2.99次/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占60.83%(73/120);药物联合应用不当65例次,其中2联用药22例,应用不当17例次;3联用药32例次,应用不当26例次;4联用药11例次,均不合理。结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了解,还可降低由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朱惠新  李希平 《华西医学》2010,(12):2237-2240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265例外科手术患者病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65例外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63.8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起点过高、手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6月出院患者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89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是50.10%,共应用11类19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啉(29.47%)、头孢替唑(11.26%)、头孢噻肟(9.2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合理(19.22%)、无指证用药(18.4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11.25%)、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1.25%)、溶媒体积过大(10.0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错误(6.13%)、联合用药不合理(4.09%)。结论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4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6~12月4种清洁手术归档病例120份,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所使用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6个品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五水头孢唑啉钠44例次(24.72%)、头孢西丁钠24例次(13.48%)、头孢曲松钠24例次(13.48%)、头孢呋辛钠22例次(12.36%);术前0.5~2.0 h首次使用抗菌药物有81例(67.5%),术前未用术后用药37例(30.8%);术后用药均超过48 h。结论该院4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及疗程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9月15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实查住院患者156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5%,例次感染率为3.45%,其中以综合ICU现患率最高,占17.6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8.8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7%。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8.42%。结论: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目标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减少预防用药,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364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肠球菌在临床的感染性分布,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离出的364株肠球菌的鉴定结果以及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6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95株,屎肠球菌160株,鹑鸡肠球菌4株,铅黄肠球菌2株,坚韧肠球菌2株,鸟肠球菌1株。主要分布在尿154例,其次是分泌物70例,血液45例,痰液40例,导管23例,胆汁13例,腹水12例,脓液7例。除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50%以上。结论:泌尿系统肠球菌感染最为常见。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生素,以减轻对万古霉素的依赖,防止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2009年每个季度出院手术病历各15份,共120份,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15.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20.8%)、头霉素类(24.5%)等,不合理现象主要存在于适应证(18.3%)、药物选择(68.4%)、单次剂量(43.9%)、术前用药时间(58.2%)和术后用药(86.7%)等项目中。结论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0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了解其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10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97例为预防性用药,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妇产科手术出院病历270份,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270例患者应用抗生素(88.89%);单一抗生素25.00%、二联用药58.33%、三联用药16.67%。以β-内酰胺为主180例次,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110例次,大环内酯类及其他70例次,共应用抗生素的16种;预防性用药62.50%;抗生素给药频率为1次/d,共62.50%;2次/d,共25.00%;3次/d,共12.50%,预防性用药150例中围手术期40.00%,术后开始60.00%。结论妇产科手术使用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上基本符合要求,也但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健全抗生素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对抗生素应用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