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6例中央型SCL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而肺不张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表现特点.结论:中央型SCL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诊断中央型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0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0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75%),其中仅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25%),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0例(50%),仅见肺部浸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3例(15%),肺纤维性改变2例(10%)。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0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7例。小叶间隔增厚4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影1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结节病对激素治疗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较过去明显增多。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X线平片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不可缺少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但有时肺癌的X线表现很不典型,只有孤立分叶状结节肿块,而没有阻塞性肺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容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CT扫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比X线胸片更易馒示肺癌肿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及边缘征象,尤其显示胸片隐蔽部位的病灶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本文分析r2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以加深对其诊断的认识,并阐述X线、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优越性及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及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并对其中14例在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MPR),三维重建(3D-SSD)。结果:胸片、CT影像为肺门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狭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螺旋CT后处理可明确显示中央型肺癌肿块及狭窄、阻塞的支气管形态。组织学分类为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结论:胸片、CT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基础方法,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提高中央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间接征象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间接征象对支气管内膜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和4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治疗前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内膜结核并发肺部结核灶、支气管播散灶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未钙化)较多见于中央型肺癌。结论:支气管播散灶、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核灶,对支气管内膜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凌云 《临床医学》2022,(10):63-65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SCLC患者作为SCLC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6例作为NSCLC组,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两组病灶分布情况及CT形态学表现。结果 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右肺上叶,占34.21%(26/76),其次为左肺上叶17.11%(13/76)、左肺下叶13.16%(10/76); N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左肺上叶,占27.63%(21/76),其次为右肺上叶18.42%(14/76)、左肺下叶17.11%(13/76)。SCLC组中央型分型、不规则形态、有纵隔血管侵犯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CLC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肿大淋巴结融合发生率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于SCLC诊断中能反映病灶分布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密度、形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7.
对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1岁。以声音嘶哑3个月入院。在当地医院按咽炎治疗20d无效,后伴有咳嗽,咳白色少量黏痰,胸片示左肺门肿块。胸部CT示左肺门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左E肺阻塞性肺炎。查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行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癌。病理报告:左上肺支气管口小细胞未分化癌。给予EP方案化疗症状减轻出院。  相似文献   

8.
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纵隔型肺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或纤支镜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CT扫描资料,着重分析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特征、肺内改变,以及与纵隔的关系。结果:11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位于上纵隔,3例位于中纵隔,9例位于前、中纵隔边缘。邻近支气管常有狭窄或闭塞。8例短毛刺,10例分叶,5例原发癌肿与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11例肺癌中,小细胞癌6例。结论:纵隔型肺癌生长大多与纵隔密切相关,但仍具有肺癌的CT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证实的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与15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比较二者的影像特点。结果 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管壁增厚11例,管腔狭窄9例,阻塞性肺不张5例,肺内多发播散病灶6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及淋巴结肿大4例(增强扫描均为环状强化)。15例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壁增厚12例,管腔狭窄13例,阻塞性肺不张9例,形成肿块13例及淋巴结肿大7例(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结论 CT影像对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主要观察支气管增厚及狭窄部位,所造成阻塞的程度,是否形成肿块或淋巴结肿大,以及肿块及淋巴结的强化方式,是否有其他肺段的播散病变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发生于前上纵隔巨大肿块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前上纵隔巨大肿块(最大直径>5.0cm)的多层螺旋CT表现.纵隔内肿块36例,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10例,畸胎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纵隔旁肿块10例,其中纵隔型肺癌9例,炎性假瘤1例.结果 前上纵隔肿块定位诊断的CT征象有:肿块中心投影是否在纵隔结构内;肿块近纵隔侧边缘是否光整;肿块近肺侧边缘是否光整;纵隔内大血管是否受压移位;是否有支气管狭窄、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炎症等肺内继发性改变表现.各类前上纵隔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论 依据CT征象,可以对发生于前上纵隔的巨大肿块作出定位及初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结果:30例腺癌CEA浓度为(13.23±20.47)ng/ml,11例鳞癌CEA浓度为(3.62±2.48)ng/ml,腺癌与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017。有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值≥20HU、空洞、空泡征、毛玻璃征、钙化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其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与血清CEA浓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576)。26例p53表达阳性肺癌CEA浓度(19.37±24.40)ng/ml,22例p53表达阴性肺癌CEA浓度(3.64±2.11)ng/ml,二者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深分叶征、瘤体直径≥3cm、Ki-67抗原及p53蛋白表达与其血清CEA浓度有一定正相关性,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CEA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PET/CTFDG显像为手段,探讨老年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代谢变化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60岁的FDGPET/CT显像受检者61例纳入研究。根据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HML)分布状况,将受检者分为斗组:无HML者为A组、双侧HML者为B组、肺部占位性病灶同侧HML高代谢者为C组、其他HML者为D组。结果:35/61例(57.4%)老年受检者出现高代谢肺门和纵隔淋巴结。61例受检者中,分别有7例和54例发生和没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A、B、C、D组受检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别为0、3、4和0例,非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6、13、2和13例,χ2为23.9,P〈0.001。结论:老年人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发生率高,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分布形态对于判断是否为恶性病变累及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成人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肺结核不典型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了38例成人肺结核的CT表现,分为实变型、肺门淋巴结型、纵隔淋巴结型、结核瘤及胸膜型五类。结果:实变型7例,表现为叶、段的实变。肺门淋巴结型6例,表现为肺门部边缘光滑的肿块。纵隔淋巴结型8例,易误诊为淋巴瘤。胸膜型3例,表现为胸腔积液和脏层胸膜不规则增厚。结核瘤14例,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结论:随着结核发病率的提高,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片与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周围型肺癌患者共35例,上述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所选患者分别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下征象显示情况。结果 CT检查下周围型肺癌患者厚壁孔洞显现率为54.2%、胸膜凹陷征显现率为48.5%、空泡征与支气管象征显现率为22.8%、血管凝聚征显现率为48.5%、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征象显现率为7.4%,分别显著高于X线检查下的显效率(厚壁孔洞显现率为8.5%、胸膜凹陷征显现率为11.4%、空泡征与支气管象征显现率为2.8%、血管凝聚征显现率为11.4%、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征象显现率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但CT检查医疗成本高;而X线检查简单经济,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初步诊断,两种诊断方法和结合起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T1期肾门肿瘤,肾门肿瘤定义为距离肾门血管或肾脏集合系统小于5 mm的肾肿瘤。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平均年龄58岁(46~72岁),肿瘤直径平均3.6 cm(2.4~7 cm),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5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18~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7 ml(50~340 ml)。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漏尿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天(5~14天)。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随访5~48月,2例复发。全部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可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对于成功开展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CT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AIDS合并MTB肺病和13例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2组病变均累及多个肺叶,多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现为磨玻璃样或斑片状渗出、大片状实变、沿支气管播散树芽征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多见;空洞少见;AIDS合并MTB组弥漫粟粒性病变、胸腔积液和/或胸膜增厚比例高于AIDS合并NTM组(P〈0.05),结节病灶比例低于AIDS合并NTM组(P〈0.05)。结论 AIDS合并MTB和NTM肺病CT均可表现为多肺段分布,多种病变共存,常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出现两肺弥漫粟粒结节、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多提示AIDS合并MTB肺病,而结节病灶多提示AIDS合并NTM肺病。  相似文献   

17.
研究MMP-2(基质蛋白酶-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周围型肺癌57例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MMP-2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周围型肺癌中,MMP-2阳性表达35例,阳性率为61.40%,MMP-2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2在肿瘤直径〉3 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没有相关性(P〉0.05)。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MMP-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MMP-2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提示MMP-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MMP-2异常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是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MMP-2的表达与螺旋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分析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支气管动脉(BA)改变特点,区别肺癌BA改变与肿瘤大小及解剖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50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各25例),分为结节组(肿瘤直径≤30mm)和肿块组(肿瘤直径>30 mm);正常对照30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BA起源、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的解剖学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均可显示BA,其中右侧共显示50支(平均1.7支/例),左侧53支(平均1.8支/例).肺癌组50个癌灶供血BA均能清晰显示,共90支(平均1.8支/例).正常对照组BA平均管径1.4 mm.中央型肺癌结节组12例平均管径1.8 mm,肿块组13例平均管径约2.9 mm,合计平均管径2.6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9例平均管径1.5 mm,肿块组16例平均管径2.0 mm,合计BA平均管径1.8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B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肿块组及中央型肺癌结节组BA较正常对照组BA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型肺癌BA较周围型肺癌BA明显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能够有效地显示BA,肺癌BA的改变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多形性癌病人CT影像特征。方法共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65.3±8.7岁,其中2例为胸部CT平扫,余13例为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形态、密度、毛刺征、分叶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以及胸膜/胸壁等受到侵犯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病理诊断均为肺多形性癌。显微镜下均见肉瘤样成分,包括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其中5例合并腺癌成分,1例合并鳞癌成分。免疫组化示CK和Vimentin均为阳性。CT平扫表现为较大肿物,平均最大径为4.5 cm,且多位于肺外周(13/15),14例具有分叶征,10例见毛刺征,7例瘤周有磨玻璃样阴影,10例侵犯邻近胸膜和/或胸壁,9例合并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10例有中央低强化区。结论肺多形性癌具有肺恶性肿瘤的特点,CT扫描对提高肺多形性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9Tcm-MIBI显像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5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胸部CT结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39例和无效组(病情稳定+疾病进展)14例,于化疗前行99Tcm-MIBI肺显像,静脉注射99Tcm-MIBI740MBq后10—30min及2—3h分别行早期及延迟显像,分别获得早期相肿瘤与正常肺组织摄取比值(ER)和延迟相肿瘤/正常肺摄取比值(DR),计算滞留指数(RI)。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ER、DR和RI之间的差别。结果99Tcm-MIBI显像结果中,化疗有效组的ER、DR分别为2.33±0.21、2.44±0.19,均显著高于化疗无效组的2.02±0.31、1.8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6.724,P均〈0.05)。化疗有效组的RI中位值为5.31%,高于化疗无效组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2,P〈0.05)。结论99Tcm-MIBI显像在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