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早期鼻饲,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903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对照组:380例,伤后72h内无任何预防应激性溃疡措施。A组:303例,使用鼻饲雷尼替丁、甲氰咪胍、奥美拉唑;B组:220例,早期鼻饲硫糖铝和山莨菪碱混悬液)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B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6%,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输血治疗数和病死率同步下降。结论在治疗原发脑伤的同时,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早期鼻饲对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管内注入中药糊剂配合静脉应用止血、制酸药物,观察用药48—72h内消化道有无继续出血现征象。结果:60例患者用药48—72h内消化道无继续出血征象,血压脉搏平稳。结论:采用胃管内注入中药糊剂配合静脉应用止血、制酸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08-06我科收治的2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化指标,合理的饮食及发生应激性溃疡后的积极护理。结果:237例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72例,占30.3%,经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积极预防和良好的护理降低了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8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者,采用积极的内科治疗及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愈78例,占97.3%,2例转外手术治疗,占2.7% .结论 积极的内科治疗加适当的护理可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饲早期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903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其中380例(对照组)伤后72小时内无任何预防应激性溃疡措施;303例(A组)鼻饲雷尼替丁、甲氰咪胍、奥美拉唑;220例(B组)早期鼻饲硫糖铝和山莨菪碱混悬液。结果 B组无输血治疗病例及死亡病例,未发现鼻饲药物后的胃肠返流,未见腹胀和精神异常等阿托品样作用,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原发脑伤的同时,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早期鼻饲对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156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血原因及防治途经。结果:新生儿出血症21例占13.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5例占9.6%.应激性溃疡120例占76.9%。应激性溃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早产、感染、硬肿、休克。治疗除对症、止血、禁食、补充维生素K1、静脉滴注西咪替叮外,必要时可输血。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且为新生儿危重症的合并症,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常见。加强围产期保健可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CVD)合并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10例患者积极去除病因,合理营养,加强饮食护理,严密观察及止血等治疗。结果 8例患者获得痊愈,死亡2例。结论 应激性溃疡容易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及早防治。正确、恰当的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和并应激性溃疡的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白黄液”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或胃管注入“白黄液”。结果:观察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8.2%),死亡4例(6.6%);对照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分别为21例(42.9%)和11例(22.4%)。2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白黄液”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为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其源于颅脑损伤或颅内病变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Cushing's溃疡所致。重型颅脑损伤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死亡率高达30%—50%[1],该并发症影响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的正常进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疾病的康复。如何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1998年1月—1999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HBO治疗的患者共86例,12例治疗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20—61岁。CT:弥漫性…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创伤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所致,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4%~6%。我科自1996年3月02003年1月共收治3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3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0.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中,止血的总有效率为93.6%(73/78),无效率为6.4%(5/78)无1例死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892例重度烧伤患者,回顾分析其中53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53例患者中,经积极治疗,显效2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87%;休克患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休克患者(χ2=138.20,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与休克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χ2=62.82,P<0.05,r=0.65)。结论对于存在休克的重度烧伤患者需提高警惕,注意监测有无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早期行综合治疗,防治休克是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道营养联合雷尼替丁对重症脑卒中应激性溃疡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胃肠道营养支持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给予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组织胺受体抑制剂)处理。对2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9例(20.5%),对照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6例(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时间:87例患者住院7d内发生15例,住院8~14d发生7例,住院15~21d发生3例。经抢救后17例上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死亡8例,其中治疗组死亡2例(4.5%),对照组死亡6例(14.0%),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联合雷尼替丁鼻饲对重症脑卒中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70)和循证护理组(n=72)。常规护理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验性预防使用抗生素、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循证护理组则应用循证护理(包括深入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生机制、查询循证资料、心理指导及宣传教育、饮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等)。对2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发生率为8.33%;常规护理组2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68.57%及31.43%,循证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77.78%及22.22%,2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46.9%、急性胃黏膜病变12.7%、肝硬化9.0%、胃癌7.2%,贲门撕裂症6.0%.(2)急诊内镜诊断明确的阳性率(95.6%)显著高于非急诊内镜(81.3%),P<0.01.(3)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未服用者(4.1%),P< 0.01;服用NSAIDs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52.6%)虽高于未服用者(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急诊内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各种原因所致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47例,开放性损伤17例。结果:6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0例(93.4%),死亡4例,其中因肝破裂累及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出血不能控制死亡2例;因并发严重脑外伤、胸外伤等死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 SOF)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原发性大出血1例,术后胆瘘3例,膈下脓肿2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肝脓肿1例,经过适当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合并伤的诊治,特别是胸腹联合伤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国产生长抑素与进口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国产生长抑素及进口生长抑素组,分别给予国产生长抑素、进口生长抑素治疗3天,观察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国产生长抑素、进口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成本分别为558元和4116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6.8%,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03.24和4252.0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国产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进口生长抑素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创伤患者的急救模式,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经急诊室收治入院的1020例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抢救措施、急诊室救治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患者在急诊室救治时间73±41min,其中30min内118例、31~60min 343例,两部分合计461例(45.20%);61~90min 273例(26.76%)、91~120min146例(14.31%)、121~150min内81例(7.94%)、151~180min内36例(3.53%)、3h以上23例(2.25%)。创伤患者入手术室497例,急诊室救治时间56±25min;严重创伤患者的时间82±47min,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92.2%。结论:“绿色通道”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