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硬膜外腔注射皮质类固醇不能防治硬膜外腔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物长期硬膜外腔置管并注射皮质类固醇对硬膜外腔的影响。方法 绵羊2 0只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10只 ,A组为实验组 ,经留置硬膜外导管每周 1次注入地塞米松 4 m g及1%利多卡因 8ml,并在每次给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扩散范围和运动阻滞情况 ;B组为对照组 ,每周 1次注入 1%利多卡因 8ml。每组分别于第 3、5、7、9、11周的每 1天各取 2只动物进行硬膜外腔造影 ,随后处死取硬膜及硬膜外组织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随着硬膜外腔置管时间延长 ,麻醉阻滞范围变窄 ,麻醉阻滞时间也明显缩短 ,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硬膜外腔造影显示 :造影剂在硬膜外腔扩散良好 ,无明显受阻 ;组织学检查显示 :置管时间长 ( 4周以上 )的动物 ,硬膜外组织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硬膜增厚 ,而且随置管时间延长 ,这种变化更加显著 ,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硬膜外腔注射皮质类固醇对硬膜外腔的粘连没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中,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被察觉,极易导致全脊髓麻醉严重意外,麻醉者对此始终存有戒心。本文介绍2例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由于注药量小、穿刺点较低,仅出现节段性蛛网膜下腔阻滞,而当时仍然认为是病人对硬膜外腔用药的耐药量小,竟然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未能及时发觉。虽未酿成大祸,但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故报道以期警惕。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复合阻滞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复合阻滞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金孝*张鹤*唐宁*蒋昭祥*我们最近在下腹、会阴与下肢手术病人30例中试行蛛网膜下腔(SA)与硬膜外腔(EA)复合阻滞。取7cm长的16号Tuohy针,经L2以下间隙,正中入路,进入硬膜外腔。先用25号腰...  相似文献   

5.
背景硬膜外导管误入静脉是硬膜外腔麻醉或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在初步研究和以往报道的基础上,我们试图证明这种假设:用盐水预扩张硬膜外腔,可使硬膜外导管更容易置入并可减少导管误入静脉的发生率。方法203例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扩张组:在硬膜外导管置入前行阻力消失试验时注入生理盐水5ml,并且保持注射入口处于封闭状态;一组为非扩张组:在硬膜外导管置入前行阻力消失试验时注入生理盐水2ml。两组均在置入导管后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结果扩张组: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vs16%,P=0.0001)。扩张组91%患者未出现阻滞不全,而非扩张组为67%(P=0.0001)。2组镇痛起效时间差异小(扩张组:5.0±2分钟,非扩张组:6.0±3分钟,P=0.0001)且无临床意义。2组间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和罗哌卡因用量)相似。结论置入硬膜外导管前注入5ml生理盐水预扩张硬膜外腔可减少导管误入静脉和麻醉阻滞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注药速度与硬膜外腔压力及扩散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持续输注和单次推注后硬膜外腔压力与扩散的关系,我们测定了输注和推注后硬膜外腔压力。15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组(n=7)和推注组(n=8)。在侧卧位下于L1-2和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针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微泵导管或注射器,以1ml/分或1ml/3秒速度向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12ml,持续描记压力曲线和 ECGⅡ 14分钟,改平卧位,于15和30分钟测阻滞范围。结果显示两组硬膜外峰压(P<0.005)和峰压时间(P<0.005)极其不同,而最大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P>0.05),但输注组朝下以上侧阻滞范围差明显大于推注组(P<0.02)。两组硬膜外腔压与阻滞范围都无相关性。作者认为输注和推注给药后硬膜外腔压力不同,但对扩散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下肢手术患者腰麻阻滞平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腰-硬联合阻滞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NS)能够升高腰麻的阻滞平面,但这种影响的程度与进入硬膜外腔的NS容积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容量的NS注入硬膜外腔后腰麻平面的变化,探讨硬膜外注射NS的容量大小对蛛网膜下腔的药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椎管内麻醉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根据注入位置不同,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椎管内应用芬太尼具有节段性镇痛,减少局麻药使用剂量,延长局麻药物作用时间的特点,是常用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方式。但椎管内应用芬太尼后瘙痒的发生率极高,为57%[~100%1,2],  相似文献   

10.
一、广西玉林地区卫校附院杜霭乾报道46岁女性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胆道手术。于硬膜外腔注入混合液15ml,接着快速静滴度冷丁50mg、氟哌啶5mg后,血压由110/70mmHg下降至零。经积极复苏处理后恢复。编者按本例的教训是在硬膜外腔阻滞尚未显现药效时,就急于经静脉快速滴入度冷丁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曾对210例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间断给药术后镇痛治疗,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共收治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6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并在术后施行硬膜外腔镇痛,效果良好。现总结硬膜外腔镇痛的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下行胸腰椎手术的体会和教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87年以来我院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施行脊柱脊髓手术124例,其中12例出现呼吸循环严重抑制。现就其体会和教训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7~64岁,均为外伤所致脊柱不稳定型骨折、脱位或畸形而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胸腰椎手术。有关资料和情况详见表1。  表1患者有关资料和情况例号性别年龄病情诊断实施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 及阻滞范围麻醉后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处置及结果1男41L1粉碎性骨折完全性截瘫(椎弓断裂)脊髓探查血肿清除,硬膜修补Harringfon棒固定,植骨T8~9↓L4~5↑(全脊髓麻醉)麻醉后30min改俯卧位后突然B…  相似文献   

14.
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贾瑞雪*我们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部手术的病人于术前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并与术后注入相比较,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男16例,女24例,年龄37.9±4.6岁,体重...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采用各型椎管内麻醉施行下肢骨折手术共386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50例硬膜外腔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异构体局麻药,1999年被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多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但是在国外已是官方认证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且自引入我国以来就不断有学者进行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就国内外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潜在空隙,称为硬膜下间隙(Subdural Space),内含少量浆液,与蛛网膜下腔不通,但却沿脊神经延伸一段距离,而与脊神经的淋巴管相通。颈段的硬膜下间隙较腰段大,侧面较宽,间隙中有不少孤立结缔组织小梁联接硬膜的内面和蛛网膜的外侧面。Saram等首先报告导管误入硬膜下间隙并经X片证实。Dawkins描述“广泛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表现,符合局麻药误入硬膜下间隙。当时抽吸阴性但病人瞳孔扩大,麻醉平面广泛包括高位交感神经阻滞。整个症状出现延迟约20分钟,这就与误入蛛网膜下腔完全不同。作者在30个月内给2182例各类腰背痛病人行腰部硬膜外注用类固醇。记录副反应如头痛、低血压、恶心、运动和广泛感觉神经阻滞等。病人年龄17~86岁,选腰段任一间隙,按阻力消失法明确硬膜外间隙,回吸试验阴性,注入0.25%布比卡因4~6ml或0.125%6~8ml加甲强龙80~120mg,观察1小时。判断误入硬膜下间隙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腔注射高渗常温与冷盐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腔注射高渗常温与冷盐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孙慧珍选择全身情况好的女性病人,硬膜外阻滞效果优的非腹腔内手术病人61例,阻滞用药均为0.25%布比卡因。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0%氯化钠溶液(盐水)10ml,随即拔管。16例用4℃的冷盐水,45例...  相似文献   

19.
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的初步体会如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4~78岁,腹部手术7例,下肢手术2例。硬膜外穿刺证实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后,以硬膜外导管测量穿刺针从皮肤至黄韧带内面的距离,然后接水柱管,将穿刺针缓慢向前推进至硬膜,再用硬膜外导管测量硬膜外腔的宽度,一般在T_9~T_(12)为3~5mm,在L_1~L_3为5~6mm。接着刺破硬膜进入硬膜下间隙,其标志是再次出现负压,硬膜的厚度在T_9~T_(12)为1mm,在L_1~L_3为0.66~0.33mm。水柱管内的水柱波动随病人呼吸明显增强,此时轻轻回吸,确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腔测压试验和确定硬膜外间隙指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曾研究硬膜外腔压力 (EDP)和硬膜外阻滞效果的关系 ,发现EDP和阻滞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1] 。本研究观察记录了有关临床上确定进入硬脊膜外腔的指征及阻滞效果 ,并与经硬膜外腔测压进行对比 ,以期探讨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310例 ,男 12 4例 ,女 186例 ,年龄 4~84岁。手术种类 :普外科 15 4例 ,骨科 6 0例 ,妇产科 70例 ,其他 2 6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ASAⅠ~Ⅱ级。方法 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患者左侧卧位 ,手术台保持水平 ,穿刺点选择手术野中心脊神经支配为标准 ,逐层穿刺。穿刺过程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