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优质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相似文献   

3.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11(15):1406-1407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创伤小、速度快,是急性肾衰竭、急性中毒等病人需行急诊透析时常用的导管留置方法。常见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留置导管是帮助血液透析病人快速、方便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较好方法,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但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4.
叶美珍 《天津护理》2006,14(5):267-268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若操作不当易损伤动脉、胸膜等发生并发症;股静脉靠近会阴,容易污染而发生导管感染并发症,尤其对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者,不宜长期留管。而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8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发  王瑜  王烈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438-143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我科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3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的血管通路.方法 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血液净化室对90例需要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0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股静脉置管60例.结果 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静脉13-116(30±9)d,颈内静脉16-103(26±11)d,股静脉2-60(15±8)d;穿刺成功率:锁骨下静脉90%,颈内静脉93%,股静脉98%;感染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10%,颈内静脉6.7%,股静脉16.7%.结论 深静脉置管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穿刺成功率股静脉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感染率股静脉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左锁骨下静脉与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18例经右股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3例为经锁骨下静脉放置失败后改由经右股静脉放置获得成功。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极至起料成功用时4~12分钟(平均8.7分钟)。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机至起搏成功用时3~16分钟(平均8.3分钟)结论:两种穿刺方法都较可靠,但经右股静脉穿刺更为方便,安全.可靠。尤其适应于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颈内及股静脉3部位深静脉置管术主要并发症及置管的难易程度。方法:选取600例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颈内静脉(B)和股静脉(C)组,比较3组的穿刺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指标,明确3部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结果:一次性成功率以锁骨下静脉最低,股静脉最高,3者比较P〈0.05;但总体成功率P〉0.05。锁穿发生导管易位率最高,P〈0.05,但与颈内静脉对比在其他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虽在导管易位及气胸方面有优势,但其他并发症均高于前二者,P〈0.05。结论:三部位置管术各有优缺点,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自身经验合理选择,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及丰富的置管经验是深静脉置管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股静脉穿刺58例,颈内静脉穿刺11例,PICC置管术10例。就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利弊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由于易误穿锁骨下动脉及引起气胸 ,故很多医生仍然愿意行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术。股静脉置管是安全 ,但因该部位特殊 ,易引起感染及不利于患者活动。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同样有引起气胸的并发症。我院常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2 0 0 1- 0 1~ 2 0 0 2 - 0 1心内科、CCU、ICU、消化科、呼吸科、急诊室患者共 82例 ,男 4 6例 ,女 36例 ,心衰 4 7例(冠心病 2 6例 ,AMI10例 ,风心病 5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麻醉意外心肺脑复苏 5例 ,肺癌 2例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股静脉穿刺58例,颈内静脉穿刺11例,PICC置管术10例.就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利弊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九年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83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三个部位CVT共806例次,其中股静脉192,锁骨下静脉263,颈内静脉351例次。结果 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3~45(18.7±12.2)天;锁骨下静脉14~171(43.9±27.8)天;颈内静脉16~92(43.6± 22.1)天。CVT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常见的有感染(4.7%),血流不畅(3.2%),出血(2.0%),局部血肿(1.5%),深静脉血栓形成(1.2%)。结论 血透应用CVT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和颈内静脉无显著性差异,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和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3.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33):3103-310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探寻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12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股静脉组60例和颈内静脉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3.57 min±2.73 min和9.86 min±1.69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较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华 《当代护士》2006,(2):71-72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1临床资料2001年~2004年12月,我科共行中心静脉置管术208例,男性162例,女性46例,年龄17~93岁;创伤性休克患者42例,感染休克15例,大手术循环动力不稳定患者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58例,其他23例。其中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1天;发生导管堵塞12例,占手术总数的5.76%;导管脱落20例,占9.6%;穿刺部位感染2例,占手术总数的0.96%;并发全身感染0例;发生气胸1例占总数0.48%;经锁骨下穿刺置管后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而导管往上行入颈内静脉3例。2穿刺部位在局部浸润麻醉(深昏迷患者无麻醉)下采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中从贵要静脉穿刺置管4例,右颈内静脉置管18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8例,左颈内静脉置管3例。3护理3.1置管前评估置管前评估患者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穿剌锁骨下静脉和穿刺颈内静脉的2种不同方式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93例心动过速患者分为2组;(1)穿刺右颈内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组,(2)穿刺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组。每一种方法如穿刺5次未成功则改为另一种方法。观察2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右颈内静脉组145例,穿刺成功142例,不成功3例,无并发症出现。左锁骨下静脉组148例,穿刺成功140例,不成功8例,2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血气胸,1例因压缩面积大于30%行胸腔穿刺抽气,另2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3例均未留下后遗症。2组中不成功改为另一穿刺方式进行穿刺均获得成功。2组放置冠状静脉窦的时间无差别。结论:2种方式放置冠状窦电极均成功率高,但经颈内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齐莉 《现代护理》2008,14(2):280-280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插管,穿刺途径主要是锁骨下、颈内、颈外、股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为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TPN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避免了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但在插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置管不到位的问题,现就1例经颈外静脉插管至颈内静脉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时医护合作在预防导管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132例,置管前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做标识。医生常规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后,护士轻转患者头部至右侧,按压颈内静脉至血管闭合后,医生送导丝、导管置入后,再次超声探查导管有无异位。结果5例穿刺失败改颈内静脉置管,1例B超显示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予重新调整,所有126例经胸片验证,均未显示导管异位。结论医护合作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异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改进的经皮股静脉插管的方法。方法选用瑞金医院2003年1—12月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本组共148例,行154次股静脉穿刺置管。154次股静脉穿刺插管成功1530:(99.4%)。结论作者运用改进的方法经验,非熟练者的操作者占3/4以上,穿刺成功率高达99.4%,仅1例因非技术原因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插管,穿刺途径主要是锁骨下、颈内、颈外、股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为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TPN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避免了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但在插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置管不到位的问题,现就1例经颈外静脉插管至颈内静脉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27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置管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279例80岁以上行中心静脉置管者临床资料.结果 因慢性疾病长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高龄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原因,279例分别采取股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上静脉置管,共发生置管并发症22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3种主要置管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置管成功276例,置管保留时间平均(85±57.6) d.股静脉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置管方式(P<0.05),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不成功3例,完成治疗计划拔管226例,因并发症拔管17例,非置管相关因素拔管33例.结论 高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可行,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宜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