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2.
试述《内经》中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荣  刘佰丽 《陕西中医》2002,23(7):659-660
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则有利于推动临床的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中的心理调护是以唯物观 ,整体观及藏象理论为基础 ,具有丰富的心理学 ,独特的心理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现就《内经》中唯物辩证的神形观 ,脏腑系统理论的心理整体观及其总结创立的心理治疗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形神合一的辨证唯物观  《内经》认为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 ,以及气血所构成…  相似文献   

3.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形神合一” ,有形才有神 ,形健神旺 ,形衰神惫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人体精气之盈亏、形体之衰惫。《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 ,以养五脏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可见神与气相关的重要性。针刺的目的在于调气 ,调和阴阳 ,使阴平阳秘 ,气血和达。经云 :“气至而有效 ,气不至而无效”。“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黔首共余食 ,莫知之者 ,一曰治神”。又…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在《内经》中就有较抽象的论述 ,在《灵枢·天年》中记载 :“黄帝曰 :何者为神 ?岐伯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人”。说明了人体发育成熟后 ,心主神志、肝藏魂、肺藏魄支配着人体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即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生理活动 ,神、魂、魄三者必须相互协调 ,配合一致。笔者就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的临床意义进行如下探讨。1 魂魄与五脏气血的关系《素问·六节脏象论》载 :“岐伯曰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  相似文献   

5.
刘玉芬 《河北中医》1982,(3):42-42,41
祖国医学中虽无优生学之名词,但祖国医学典籍中对这方面早已有所认识。《内经》是现存祖国医学文献中最古的一部医书,是祖国医学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灵枢·天年篇》“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檐,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就是说,人之始生与父母的神、精、血、气密切相关,子代的一切均由父母赋予,方可始生成人,子代承  相似文献   

6.
1调神概述《灵枢·本神》篇曰:“凡刺三法,先必本于神。”《灵枢·官能》篇亦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这些均说明了针灸治病的原则,先应以患者的神气为根本,更要重视针刺的主要关键──调养神气。祖国医学把“神”与“精”“气”合为人身之三宝。《灵枢·天年》篇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含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反应。神之活动体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恒动观,故又有“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之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知一则为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  相似文献   

7.
形神关系学说是《内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防病和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根据。探讨《内经》的形神关系,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一、神依形生《内经》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形与神俱”的过程。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神是伴随着形体的形成而产生的。《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神之初本源于先天之精,在两  相似文献   

8.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3):431-432
通过走医学与儒学融合的路子,《内经》形成了“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藏象理论体系。其中对藏象理论影响最大的儒家理论是“三才观”和“中庸”思想。《内经》中大多数人体脏腑与天文历法气象对应的模型是“三才观”的体现。《内经》还运用中庸思想阐明了五脏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执中而行”,追求“中和”,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所说的气,其含义有二: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素问·至命全形论篇》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它源于脾胃,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运行于心。《仁斋·直指方》曰:“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所以转运者,  相似文献   

10.
生气通天论解题生气,即人生的气,人生的气,是和天气息息相通的,所以叫做“生气通天”。王水在六节藏象论篇的解释说:“形假地生,命惟天赋,故奉生之气,通系于天,禀于阴阳而为根本也。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又曰:‘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相似文献   

11.
脉诊刍议     
脉诊,亦称切脉或按脉,始见于《内经》,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寸口诊法站载于(索问·五睑别论》,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我于胃以养五脏气,气D亦大阴也,是五脏六腑之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亦称寸口或脉口.春秋战国时期秦越人,在《内经)基础上加深研究,取其脉的精毕,对脉学大有发挥.西晋·王叔和更进一步选取(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华访有关脉学的论述,结合临床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脉象、脉理加深研究,著有《脉经》,将五脏六用在两手寸关尺明…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顾护胃气"思想起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13.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说。《内经》论述养生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因时养生和调治于内两方面。本文仅就《内经》因时养生思想讨论如下。因时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内经》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核心,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又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强调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之气和五脏之气的协调,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通应于人体五脏  相似文献   

14.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和笛卡尔二元论生命观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1)二者均认为形和神是不同的存在体;(2)二者均认为形神的紧密连接能够促进和维持人体心身健康状态;(3)笛卡尔认为形神通过一种叫动物精气的物质连接,和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中气是连接形神的媒介类似。二者不同之处体现:(1)前者有五脏神的理论,而后者更加偏重脑与神经的研究;(2)前者明确指出了情绪对气机影响的运动变化,后者未明确指出情绪对人体的存在物质的具体影响。通过比较及思考二者的异同,发现两种理论可以相互映照,共同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从人体观而论,中医学为生成论,西医学是构成论。生成论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人体始于元气,是天地合气,人始生,先成精后,整体  相似文献   

16.
<正> 《难经》论诊法,重在谈脉,其于闻诊,所言不多,但却颇有建树,对闻诊之形成发展,亦为功不可没。首先,《难经》确立了闻诊在诊法中的地位。尽管闻诊的一些重要概念及基本理论,在《内经》已有所载和阐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五音、五声与五脏相配属,奠定了闻诊的理论基础。但是,闻诊作为四诊之一的地位,在《内经》并未得到相应地确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  相似文献   

17.
中医五神脏理论与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医对脑的认识在《内经》成书之前曾经有一个争议的阶段。古人早就认识到神志活动与脑有关。《内经》则明确指出,脑的功能是通过依附于五脏而完成的。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中,正是将脑的功能分属五脏,因而形成了中医独特的五神脏理论。1 五脏藏五神主五志是对脑与神关系的高度概括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内经》中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概而言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的概括,它的物质基础是精。《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而成脑髓生。”…  相似文献   

18.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人体的切实体察和认知,也是指导先人养生的重要理论。本文依据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生命观,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较好地揭示了《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养生内涵。  相似文献   

19.
《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统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因此作为中医护理人员,理解情志变化特点,开展情忐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将有关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论“情志学说”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情志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融古代哲学精华于一体,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率先揭示了情志、心身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尽管古老朴素,时涉千年,却依然不失光彩,与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研究的重视,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的合理内涵,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无不以新的启迪,为此进而探索,必受裨益。一、心身统一的主导思想祖国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观念把人体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之中。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整体观的影响下,情志学说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气、形、神合一乃是情志学说的基础。《淮南子》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神是生命活动中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